首页 理论教育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人物

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人物

【摘要】:但他越过前人筑起的丰碑将复调音乐推向最高峰,成为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复调音乐演奏家。德国民歌、民间器乐以及在民歌基础上产生的新教众赞歌是巴赫音乐语言素材的基础。由于斯卡拉蒂的创作生涯跨越了巴洛克晚期和前古典主义的过渡时期,他的音乐创作既继承了巴洛克风格的传统特征,又具有前古典风格的审美趣味。

(一)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代表着键盘复调音乐长期演进的终点。他是一位集大成者,借鉴了人的经验。但他越过前人筑起的丰碑将复调音乐推向最高峰,成为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复调音乐演奏家。这不仅表现在他将前人所奠定的几乎每一种复调键盘乐体裁发展到顶峰,还在创作形式上表现出对音乐的高超的驾驭能力,更重要的是他赋予这些复杂严谨的形式以深刻的思想情感内容,用严密工致的外部形式来表现人丰富的内心世界,这是钢琴艺术史上的重大突破,也正是巴赫的伟大之处。

巴赫的键盘音乐不仅扎根于宗教传统文化中,也深深地根植于德国民间传统音乐中。他从幼年当唱诗班的歌手起,就在接触宗教音乐的同时广泛接触民间音乐。德国民歌、民间器乐以及在民歌基础上产生的新教众赞歌是巴赫音乐语言素材的基础。他的风格清新、富有生活气息的古钢琴组曲及《平均律钢琴曲集》的部分乐曲较多地体现了世俗性和民间性的特点。

巴赫还富于创造性地汲取外民族的音乐,如意大利小提琴家维瓦尔第音乐中富于动力性的线条运动及节奏感、法国羽管键琴乐派典雅的装饰音、英国维吉那琴乐派的炫技音型和变奏手法等,都可以在他的各类古钢琴乐曲中见到。

巴赫的创作范围极广,囊括了除歌剧外的所有音乐体裁。管风琴音乐是他创作的全部重心,无论是巴赫的声乐作品还是器乐作品都深受其影响,古钢琴音乐也不例外,但巴赫的古钢琴音乐特别是组曲类作品较明显地表现出他的国际性风格特征。

(二)多梅尼科·斯卡拉蒂

多梅尼科·斯卡拉蒂(Domenico Scarlatti,意大利古钢琴家)是歌剧那不勒斯乐派的奠基人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的儿子,他从小就受到意大利歌剧中抒情旋律的熏陶。但他并没有继承父亲的创作,而是很快成了引人注目的拨弦古钢琴演奏家。他从小学习键盘乐器,有很好的演奏技术,17岁在罗马担任宫廷乐师,34岁移居葡萄牙,在里斯本的帕特里亚克教堂担任古钢琴师,并担任玛丽娅芭芭拉公主的音乐教师。在斯卡拉蒂44岁那年,葡萄牙公主嫁给西班牙王子,他也跟随到了西班牙马德里,直至去世。

复杂的生活经历使斯卡拉蒂的作品经常含有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的民间元素,尤其表现在音乐的色彩和节奏方面。他经常随公主郊游、打猎,参加一些庆典活动,在这些丰富的生活中获得了创作灵感,其作品多带有模仿号角声、马蹄声这样的音型,还有再现吉卜赛舞蹈的节奏型及切分音的运用,对舞蹈中常用的铃鼓、响板这种乐器的模仿以及模仿西班牙吉他的音型(轮指),所以他的音乐既有意大利那坡里风格,又有葡萄牙的风土人情,还有西班牙的舞蹈节奏。斯卡拉蒂的音乐中不常表现深沉的内在情感,但他的音乐总能给人一种富有朝气的活力感和清新感。(www.chuimin.cn)

斯卡拉蒂是西方音乐史上具有开拓精神和传承作用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在这个时期所使用的音乐语言是最大胆和最创新的,也因此促进了西方早期键盘音乐的创作发展。由于斯卡拉蒂的创作生涯跨越了巴洛克晚期和前古典主义的过渡时期,他的音乐创作既继承了巴洛克风格的传统特征,又具有前古典风格的审美趣味。斯卡拉蒂这种“独创性”和“超前性”的创作特点使他在和声语言、曲式结构、键盘技巧等方面打破了传统规则,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音乐创作之路。他所创作的音乐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巴洛克的键盘语汇,他所开拓的演奏技巧奠定了键盘演奏的新技法,他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钢琴音乐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亨德尔

亨德尔(Handel)和巴赫同年出生,也是德国人。与巴赫相比,亨德尔较世俗化,比较外向、豪放,即兴的东西较多,喜欢用圣经里的英雄人物作为素材进行创作。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创作歌剧,总共创作了四十多部,包括历史题材、神话题材、浪漫题材,但他最优秀的创作是清唱剧,用英语写清唱剧是他首创的。他的《弥赛亚》是人类音乐史上第一部把上帝对人类的拯救全部描绘出来的戏剧音乐,与巴赫《b小调弥撒》《马太受难曲》齐名,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亨德尔的作品直接表达情感,旋律生动优美,通俗易懂,内容丰富,轻松愉快,具有亲和力。尽管他也以复调织体为主,但偏重旋律与和声,主调性大大加强,结构也较松弛,更强调旋律。他的作品大多是为宫廷、剧院和公众音乐活动而创作。

亨德尔最重要的特点是多面性,他并没有将自己局限为一名德国音乐家,而自认为是一名欧洲音乐家。他年轻时曾在意大利访问,接触了许多重要的作曲家,如斯卡拉蒂、维瓦尔蒂等,其作品含有法国、英国、德国的元素。他的音乐将德国的庄重、意大利的妩媚、法国的华丽和英国的朴素熔于一炉,形成了一种极为广博的“世界型”风格。

亨德尔的键盘音乐作品非常简练,他并没有以深刻取胜,而是希望以节奏的活力和平实的音乐气质取悦听众。这些作品主要包括以下两个:

(1)《古钢琴组曲集》,共两集。其中,第一集创作于1720年,包括八套组曲,他改变了以往的组曲形式,不再使用阿勒芒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吉格这样的名称,而是由Adagio(慢板)、Allegro(快板)等对比乐章组成,并把赋格、舞曲等体裁都运用到组曲中,以达到形式上的多样化和整体结构上更大的发展动力,获得强烈的戏剧性。第二集创作于1733年,包括八个组曲加一个恰空,这套作品收录了亨德尔年轻时期的许多作品。这些组曲虽然不如第一部组曲集成熟,但是很动听,很多作品是纯器乐性的。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第二组曲《G大调恰空》,是由恰空舞曲与二十一段变奏组成的,是其最优秀的古钢琴作品之一,至今仍常被演奏。

(2)《管风琴协奏曲》,共16首。其中,6首(作品4)创作于1735—1736年,6首(作品7)创作于1740—1750年,其他4首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