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就提出,中国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一大批教育家。要做到全国的师范大学都免费,可能一步做不到,但是必须向社会发出一个积极的信号。对教育部管的六所师范大学实行免费教育,这是一个政策引导,目的并不止六所,这六所只是中央管的。因为必须要有好的老师,才能有好的教育。一是农村教育要改革。但是像钱老讲的,没有出现多少有名的教育家。......
2023-10-31
教师是教育之本。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我国有900多万农村教师,他们长期以来工作在艰苦清贫的环境中,恪尽职守,不计名利,默默耕耘,为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一些较为偏僻的乡村,教师不仅是教育事业的支柱,还承担着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的重要任务。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学校既是乡村的中心,教师便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17〕小而言之,全村之兴衰,大而言之,全民族的命运都掌握在小学教员的手里。〔18〕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关注农村教师的成长。近年来,我们以推进教育公平为重点,在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办了几件大事:一是在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推出了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4年累计招收免费师范生4.6万人,首届1万余名毕业生全部落实到中小学任教,90%以上到中西部中小学任教。二是启动实施了“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19〕,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5亿元,培训中小学教师115万人,其中农村教师占95.6%。三是实施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的“特岗计划”,2006年以来招聘近30万名特岗教师,赴中西部22个省区3万多所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满特岗教师的留任比例连续两年达到87%。四是在义务教育学校率先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据调查,绩效工资实施后,农村教师工资增长34%,明显高于城镇教师工资增速。五是实施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自2010年以来,中央投入20亿元,建设周转宿舍4万套。通过实施这些重大举措,农村教师队伍状况有了较大改善。
我们也要看到,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依然是影响农村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教师的整体素质仍然有待提高,教师的收入和待遇还有待改善,教师管理机制还有待完善。为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一要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进一步明确政策导向,重点为农村学校培养大批骨干教师,支持到农村学校任教免费师范毕业生的专业成长和长远发展。二要加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力度,“国培计划”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师培训,特别要加强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培训。三要健全农村教师正常补充机制,在完善“特岗计划”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为农村学校补充大批高校毕业生。四要建立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制度,推动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定期轮岗交流。五要鼓励各地建立健全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制度,并将其作为职称、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抓好师范生到农村学校实习支教和农村教师置换脱产培训。六要完善教师准入退出制度,严格按照编制正常补充合格的新教师,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进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制度,健全农村教师正常退出机制,解决既超编又缺人的突出矛盾。七要完善激励机制。国务院很快将做出部署,在全国部分地区开展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试点,将中小学教师的最高职称从副高级和中级提高到正高级。这是对广大中小学教师价值的承认,是鼓励更多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从事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举措。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关键在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政府务必把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当作一件紧迫的大事来抓,千方百计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让广大农村教师留得住、有发展、受尊重。必须依法保障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要关心农村教师身心健康,落实和完善农村教师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发专门面向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经济适用房。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要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实行必要的倾斜,完善津贴补贴标准。要大力宣传教育战线的先进事迹,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归根结底还要依靠广大农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乡村教师的工作岗位既平凡又崇高,献身这种事业的人是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是有益于社会的人。我希望各位老师一定要珍惜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里我想给大家提几点希望:
第一,要无私奉献。农村教育事业是为农民群众谋利益的善举,不仅神圣而光荣,而且是大有可为的。人民教师应该把塑造人的灵魂、献身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终身信仰,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干一辈子而不是干一阵子。每一位农村教师都应发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把自己看成是一盏明灯,心甘情愿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第二,要满怀爱心。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爱为师之魂”,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在教育这片沃野上,是老师的爱点燃了前行的灯盏,照亮了学生的心灵。当好一名农村教师,首先要热爱农村、热爱农民、热爱农村教育事业、热爱农村孩子。要“以爱育爱”,从小培养孩子有一颗纯洁、正直、善良的心,这比灌输具体的知识更重要。每一位教师都应把学生当朋友、当亲人,一切为了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把博大无私的爱与宽容献给学生。农村教师要特别注意关心、爱护、帮助家庭有困难、学习有困难、身体有疾病的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不让农村的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第三,要提高素质。“师者,人之模范也。”〔20〕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模范。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教育的最终效果。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孩子们的教育资源相对有限,知识和信息来源不如城里那么丰富多样,教师更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偶像”,对年轻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处罚制度都不能替代的。这就要求各位农村教师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从书本中、群众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贡献给祖国的花朵。不仅要注重言教,还要注重身教,做到德艺双馨,为人师表,“既美其道,又慎其行”〔21〕,以自己的模范品行来教育影响学生的品行,熏陶净化学生的心灵,赢得全社会的尊重。
第四,要教书育人。教师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既要教会学生求知,又要教会学生做人。对于农村孩子而言,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往往是自己的梦想和全家的期望,但不应该是教育的唯一目的。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农村教育中尤其应该鼓励学生贴近自然、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激励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农民、热爱亲人,有志于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
办好农村教育事业是一项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是农村的希望之路和光明之路。我们一定要肩负起这项重大而光荣的历史责任,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让农村所有孩子都能够有学上、上好学,都能接受现代文明的洗礼,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1]这是温家宝同志在河北省张北县农村教师大会上的讲话。
〔1〕1964年,美国国会通过《公民权利法》,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一系列被统称为“肯定性行动”的法律,规定少数族裔和弱势群体在招工、入学、企业竞争中将受到“优先照顾”。此后,美国政府、社会精英共同发起一场使强势群体为弱者做出牺牲,以实现平等的梦想,并为未来的美国社会注入持续不衰的活力的教育运动,即“教育平权运动”。
〔2〕“民众科学运动”,即喀拉拉邦民众科学运动,是印度喀拉拉邦于1962年启动的草根科学运动。其宗旨是:所有人都是发展的主体,所有人都有尊严、有价值,没有人应该被边缘化与被排斥。1989—1991年,该运动的推行使喀拉拉邦成为印度的“全民识字邦”。1996年,该运动因为“促进了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而获得“优秀民生奖”。
〔3〕“平民教育运动”最初由我国教育家晏阳初开创,以“除文盲,作新民”为宗旨,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为核心,以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为手段,以提高大多数农民的智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造就一代“新民”为奋斗目标。1950年晏阳初出任国际平民教育委员会主席后,将该运动推广到南美、非洲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并在菲律宾马尼拉建立了国际乡村改造实验的中心机构——国际乡村改造学院(IIRR),推行田间实验与社区教育,使该运动发扬光大。
〔4〕1970年4月,韩国总统朴正熙提出了“建设新村运动”的构想。20世纪70年代末,韩国各地以行政村为单位自发组成了开发委员会指导“新村运动”,领导农民自发整治村庄环境、兴办文化事业等。80年代,“新村运动”逐渐完成了从民间主导加政府支持到完全由民间主导的过渡。在这期间,韩国为“新村运动”立法,并成立了全国性的领导机构“新村运动本部”。至今,“新村运动”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完善、丰富,已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互助运动,其基本精神是勤勉、自助、协作,目标是弘扬民族的传统美德,弥补政府工作的疏漏和社会发展的盲区,疏解民众的不良情绪,以促进社会和谐。
〔5〕见孙中山《在杭州五十一团体欢迎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2卷,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552页。
〔6〕南京晓庄师范学校,即晓庄试验乡村师范,1927年3月由陶行知创办。同年10月,蔡元培任学校董事长并亲书“教学做合一”校训,赵叔愚任第一院(小学师范院)院长,陈鹤琴任学校指导员及第二院(幼稚师范院)院长。1928年8月,该校改名为晓庄学校。1930年4月,学校遭国民党政府封闭。1951年2月该校复建,翌年改名为南京晓庄师范学校。(www.chuimin.cn)
〔7〕见陶行知《对于乡村教育及本校赞助人之总致谢》,《陶行知全集》第2卷,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448页。
〔8〕见陶行知《共和精义》,《陶行知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5页。
〔9〕晏阳初(1890—1990),中国教育家。四川巴中人。1920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1923年任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干事。主张教育救国而倡导平民教育运动,将平民教育运动重点转向农村。1926年在定县(今河北定州)开展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的实验。1940年在重庆创立乡村建设育才院,任院长。1947年任中国农村复兴委员会委员。1950年起任国际平民教育委员会主席,在菲律宾、印度、哥伦比亚、危地马拉等国继续推行乡村改造运动。他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
〔10〕梁漱溟(1893—1988),中国哲学家、教育家。广西桂林人。早年加入同盟会。1917年任北京大学印度哲学讲席,1924年辞离北大后,任河南村治学院教务长。1931年在邹平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任研究部主任、院长,倡导乡村建设运动。抗日战争中,他参与发起组织统一建国同志会(后改组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简称民盟),任中央常务委员及其机关报《光明报》社长。1946年任民盟中央秘书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华孔子学会顾问、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等职。第一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11〕乡村教育运动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在农村进行的教育运动的一种,旨在从教育农民入手,改进乡村生活,推进乡村建设。
〔12〕见晏阳初《平民教育的宗旨目的和最后的使命》,《晏阳初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30页。
〔13〕自1929年起,晏阳初带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志愿者,在河北定县开展各项平民教育活动及乡村建设实验,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被许多地区仿效学习,其经验也被称为“定县模式”。该模式以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连环进行和整体推行为特征,采取最经济、最快捷、有计划、有组织、能持续、能自动推进的教育方法,以普及大众教育,达到扫除文盲的目的。
〔14〕乡村建设学院,即乡村建设育才院,1940年由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创办,地点在重庆北碚,院长为晏阳初。该校以培养乡村建设人才为教育教学目标。1945年8月扩充为独立学院,称“中国乡村建设学院”,设乡村教育学、社会学、农学、农田水利等系,修业年限四年。该校于新中国成立后停办。
〔15〕语出唐代魏徵《谏太宗十思疏》。原文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16〕《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发布于2010年11月21日,提出了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1)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2)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3)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4)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5)加强幼儿园准入管理;(6)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7)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8)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9)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10)统筹规划,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17〕见陶行知《中国乡村教育运动之一斑》,《陶行知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207页。
〔18〕语出陶行知《介绍一件大事》,《陶行知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248页。原文为:“所以小而言之,一个小学生之好坏,关系全村之兴衰。国家设立小学,是要造就国民以谋全民幸福。因此,全民族的民运都操在小学教员手里。”
〔19〕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是教育部于2008年开始组织实施的一项旨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培训计划,内容包括支持西部边远地区骨干教师培训专项计划、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计划、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计划、中小学班主任专项培训计划、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计划等五项计划。2011年9月5日,教育部、财政部又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将“国培计划”的对象范围扩大至幼儿教师。
〔20〕见西汉扬雄《法言·学行》。
有关温家宝谈教育的文章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就提出,中国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一大批教育家。要做到全国的师范大学都免费,可能一步做不到,但是必须向社会发出一个积极的信号。对教育部管的六所师范大学实行免费教育,这是一个政策引导,目的并不止六所,这六所只是中央管的。因为必须要有好的老师,才能有好的教育。一是农村教育要改革。但是像钱老讲的,没有出现多少有名的教育家。......
2023-10-31
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发展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必须更加重视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办好师范教育。要特别重视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受各种因素制约,农村教师队伍总体上学历偏低、年龄偏大。制定《教育规划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2023-10-31
今后一个时期,国家要继续加大社会事业投入,重点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而农村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在农村教育投入方面,需要处理好三个问题:一是较大幅度增加投入总量。同时,要优化投入结构,重点向农村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薄弱环节倾斜。办教育尤其是办农村教育,既要舍得花钱,又要想办法把钱花好。当然,教育投入仍然放在教育的大盘子里,而不能挪作他用。......
2023-10-31
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应该看到,农村义务教育从过去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转向“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这是一个重大进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先行一步,加快探索建立“以省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新体制。三是改进教育编制管理。目前,我国农村民办教育发展尤为滞后,存在一些体制性障碍。......
2023-10-31
要树立“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和“多样化人才”的教育理念,坚持育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基本方向,做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尊重并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也就是要搞“素质教育”而不是“应试教育”,要搞“全民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要想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建立一套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评价制度和考试制度。......
2023-10-31
解决这些问题,办好农村教育,必须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改革。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是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当前,深化农村教育改革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推进教学改革。二是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三是推进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城市和农村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应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发达地区城市应进一步做好对贫困地区教育的对口支援工作。......
2023-10-31
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对广大农村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农村义务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有利于缩小社会差距和实现社会公平。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从现在做起,进一步动员全党全社会的力量,把农村教育扎扎实实搞上去。......
2023-10-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