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温家宝:把目光投向中国,解读教育与改革

温家宝:把目光投向中国,解读教育与改革

【摘要】:昨天的中国,是一个古老并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大国。他说过,作为思想家来研究这个星球的历史时,首先要把目光投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与和平崛起的大国。人多,不发达,这是中国的两大国情。这是中国领导人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记住的。这条道路的精髓,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尊重和保障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自由。中国在相当长时间内曾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003年12月10日)

校长先生,

女士们,先生们:

衷心感谢萨默斯〔1〕校长的盛情邀请。

哈佛大学〔2〕精英荟萃,人才辈出。建校367年来,曾出过7位总统、40多位诺贝尔奖〔3〕获得者。这是你们的光荣。今天,我很高兴站在哈佛的讲台上,同你们面对面地交流。我很喜欢青年,因为青年人富有朝气,最少保守思想,象征着世界的未来。在今年北京SARS肆虐的时候,我想到了学生。我既关心他们,又想从他们那里得到力量。于是,我到清华和学生一起吃饭,在北大和同学们在图书馆一道交谈,那时的气氛可能大家感受不到,但是我发现青年人的思想还是憧憬着光明的未来。他们指着窗户外的树对我说:人们都说当树叶都长出来的时候、树木葱绿的时候,这场灾难就会过去。他们说:我们都愿意做一片绿叶。他们问我:总理,在这棵大树上,你是哪一个部位?我立即回答他们,我说:我也是一片叶子。事情真是像他们想的那样,当大地复苏、树木葱绿的时候,这场疾病就被我们驱赶掉了。

作为一个演讲者,首先要知道听演讲的人是什么样的人,这样才可以彼此交心。

大家知道,我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我的童年是在战火中度过的,我没有在座的同学们那样一个童年。在日本侵略者用刺刀把人们赶到广场的时候,我依偎在妈妈的身边。后来战火无情地烧毁了我的家,连同我祖父在农村办的那所小学〔4〕。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中国最艰苦的地方工作的,因此,我对我的国家、对我的人民了解得深、爱得深。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把目光投向中国”。

中美两国相隔遥远,经济水平和文化背景差异很大。但愿我的这篇讲演,能增进我们之间的相互了解。

要了解一个真实的、发展变化着的、充满希望的中国,就有必要了解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昨天的中国,是一个古老并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大国。

大家知道,在人类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西亚两河流域〔5〕的巴比伦文明〔6〕,北非尼罗河流域〔7〕的古埃及文明〔8〕,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和罗马文明〔9〕,南亚印度河流域〔10〕的古文明,还有就是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11〕,等等。由于地震洪水瘟疫、灾荒,由于异族入侵和内部动乱,这些古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中华文明,以其顽强的凝聚力和隽永的魅力,历经沧桑而完整地延续了下来。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产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12〕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13〕,以及其他许多也在中国思想史上有地位的学说流派,这就是有名的“诸子百家”〔14〕。从孔夫子〔15〕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质,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16〕,强调天下为公〔17〕。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8〕的爱国情操,“民惟邦本”〔19〕“民贵君轻”〔20〕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1〕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所有这些,对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

今年9月10日中国教师节〔22〕,我专程到医院看望北京大学老教授季羡林〔23〕,他已经92岁高龄,学贯中西,专攻东方学〔24〕。我很喜欢读他的散文。他有个很好的习惯,就是住在医院里,每天还把所见所闻写一篇很好的散文。他研究的吐火罗文〔25〕,现在世界上大概很少有人研究这种语言。我们在促膝交谈中,谈到近代有过“西学东渐”〔26〕,也有过“东学西渐”〔27〕。17—18世纪,当外国传教士把中国的文化典籍翻译成西文传到欧洲时,曾引起西方一批著名学者和启蒙思想家的极大兴趣。笛卡儿〔28〕、莱布尼茨〔29〕、孟德斯鸠〔30〕、伏尔泰〔31〕、歌德〔32〕、康德〔33〕等,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过研究。

我年轻的时候读过伏尔泰的著作。他说过,作为思想家来研究这个星球的历史时,首先要把目光投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他说,当其他许多国家的人还在争论人的起源的时候,中国人已经在认真写自己的历史了。

非常有意思的是,一个半世纪前,贵国著名的哲学家、杰出的哈佛人——爱默生〔34〕先生,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情有独钟。他在文章中摘引孔孟的言论很多。他还把孔子和苏格拉底〔35〕、耶稣〔36〕相提并论,认为儒家道德学说“虽然是针对一个与我们完全不同的社会,但我们今天读来仍受益不浅”。

今天我们重温伏尔泰和爱默生的这些名言,不禁为他们的睿智和远见所折服。

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与和平崛起的大国。

费正清〔37〕先生关于中国人多地少有过这样的描述:美国一户农庄所拥有的土地,到了中国却居住着整整一个拥有数百人的村落。他还说,美国人尽管在历史上也曾以务农为本,却体会不到人口稠密的压力。

人多,不发达,这是中国的两大国情。中国有13亿人,我常常给大家介绍一个关于13亿的简单也很复杂的乘除法。这就是: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可以变成很大的问题;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变成很小的数目,就是成为很低的人均水平。这是中国领导人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记住的。

解决13亿人的问题,不能靠别人,只能靠自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的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同时我们也走了一些弯路,失去了一些机遇。从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条发展自己的正确道路。这就是: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条道路的精髓,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尊重和保障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自由。

中国的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政治、文化、社会领域。它的每一步深入,说到底,都是为了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中国在相当长时间内曾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过去人们在择业、迁徙、致富、投资、资讯、旅游、信仰和选择生活方式等方面无形和有形的不合理限制,被逐步解除。这就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广大城乡劳动者的积极性得以释放,特别是数以亿计的农民得以走出传统的村落,进入城市特别是沿海地区,数以千万计的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规模庞大的国有资产得以盘活,数万亿元的民间资本得以形成,5000亿美元的境外资本得以流入。这种资本和劳动的结合,就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演进着人类历史上规模极为宏大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去25年间,中国经济之所以以年均9.4%的速度迅速增长,其奥秘就在于此。

25年间中国创造的巨大财富,不仅使13亿中国人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基本实现了小康,而且为世界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所有这些进步,都得益于改革开放,归根到底来自于中国人民基于自由的创造。

我清醒地认识到,在中国现阶段,相对于有限的资源和短缺的资本,劳动力的供应是十分充裕的。不切实保护广大劳动者特别是进城农民工的基本权利,他们就有可能陷于像狄更斯〔38〕、德莱塞〔39〕小说所描写的那种痛苦境地。不切实保护公民的财产权利,就难以积累和吸引宝贵的资本。

因此,中国政府致力于两个保护:一个是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一个是保护财产权利,既要保护公有财产,又要保护私人财产。关于这一点,中国的法律已经做出明确规定,并付诸实施。

中国的改革开放正是为了推动中国的人权进步,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改革开放为人权进步创造了条件,人权进步为改革开放增添了动力。如果把两者割裂开来,以为中国只注意发展经济而忽视人权保护,这种看法不符合实际。正如贵国前总统罗斯福〔40〕曾指出的,“真正的个人自由,在没有经济安全和独立的情况下,是不存在的”,“贫者无自由”。

我并不认为,今天中国的人权状况是尽善尽美的。对人权方面存在的这样那样的弊端和消极现象,中国政府一直认真努力加以克服。在中国,把发展、改革和稳定三者结合起来,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百闻不如一见。只要朋友们到中国实地看一看,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权进步和中国政府为保障人权所做的艰苦努力,就会有客观的理解和认识。

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的发展,不应当也不可能依赖外国,必须也只能把事情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这就是说,我们要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更加充分和自觉地依靠自身的体制创新,更加充分地依靠开发越来越大的国内市场,更加充分地依靠把庞大的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更加充分地依靠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技进步来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要义就在于此。

当然,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和农村、东部和西部存在着明显的发展差距。如果你们到中国东南沿海城市去旅行,就会看到高楼林立、车流如织、灯火辉煌的现代景观。但是,那不是中国的全部。我国的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还有不少落后的地方。前不久,美国商务部长艾伦斯跟我谈中美贸易问题。他先去了中国西部的农村,带来了两张照片,反映了中国西部农村的落后情况。他深有感触,说永远也不会忘记那里的人民。我说,中国有2500个县,我跑过了1800个,最穷的地方我都到过了,你看到的不是最穷的。我说,如果你懂得了中国的真实情况,那我们会谈的问题就很好解决了。那确实是一次有益的会谈。在那些贫穷的偏僻山村,人们还在使用人力和畜力耕作,居住的是土坯房,大旱之年人畜饮水十分困难。我在心里常默念郑板桥〔41〕的两句诗,就是“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42〕。作为中国的总理,每念及还有3000万农民同胞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还有2300万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城镇人口,还有6000万需要社会帮助的残疾人,我忧心如焚、寝食难安。中国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还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长期艰苦奋斗。

明天的中国,是一个热爱和平和充满希望的大国。

中华民族历来酷爱和平。两千多年前,秦始皇〔43〕修筑的长城〔44〕是防御性的。一千多年前,唐朝拓展通向西域丝绸之路〔45〕,是为了把丝绸、茶叶瓷器等销往世界。五百多年前,明朝著名的外交家和航海家郑和〔46〕七下西洋,是为了同友邦结好,带去了精美的产品和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正如俄罗斯伟大文学家托尔斯泰〔47〕所说,中华民族是“最古老的民族,最伟大的民族”,“世界上最酷爱和平的民族”。

近代以来,由于封建王朝愚昧、腐败和闭关锁国,导致社会停滞、国力衰竭,列强频频入侵。中华民族尽管灾难深重、饱受凌辱,但始终自强不息、愈挫愈奋。一个民族在灾难和挫折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

中国已经制定了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48〕。从现在起到2020年,中国要全面实现小康。到2049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将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清醒地估计到,在前进的道路上还要克服许许多多可以想见的和难以预料的困难,迎接各种各样严峻的挑战。我们不能不怀有这样的危机感。当然,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有足够的信心,励精图治,艰苦奋斗,排除万难,实现我们的雄心壮志。这是因为:

——当今世界的潮流是要和平、要发展。中国的发展正面临非常难得的战略机遇期。这种大的机遇期不多,稍纵即逝。我们已下定决心。

——中国坚持的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我曾经在我担任总理的那天,做过一个比喻。我说,社会主义是大海,大海容纳百川,永不枯竭。我们立足国情,大胆推进改革开放,勇于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来充实自己。善于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社会主义,它的生机和活力是无限的。

——改革开放25年来已积累起一定的物质基础,中国经济在世界已占有一席之地。中国亿万人民追求幸福、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乃是推进国家现代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力量。

——中华民族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而不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一个伟大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用“和而不同”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仅有利于我们善待友邦,也利于国际化解矛盾。

女士们,先生们:

加深理解是相互的。我希望美国青年把目光投向中国,也相信中国青年会进一步把目光投向美国。

美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从移民时代开始,美利坚民族的顽强意志和拓荒气概,务实和创新精神,对知识的尊重和人才的吸纳,科学和法治传统,铸就了美国的繁荣。美国人民在遭受“9·11”恐怖袭击〔49〕时所表现出来的镇定、互助和勇气,令人钦佩。

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更加复杂。文化因素将在新的世纪里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不同民族的语言各不相同,而心灵情感是相通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千姿百态,其合理内核往往是相同的,总能为人类所传承。各民族的文明都是人类智慧的成果,对人类进步做出了贡献,应该彼此尊重。人类因无知或偏见引起的冲突,有时比因利益引起的冲突更可怕。我们主张以平等和包容的精神,努力寻找双方的共同点,开展广泛的文明对话和深入的文化交流。

贵国著名诗人麦尔维尔〔50〕在《麦尔文山》中曾这样写道:“无论世界怎样变化,树木逢春便会绿叶招展。”

青年代表着国家和世界的未来。面对新世纪中美关系的广阔前景,我希望两国青年更加紧密地携起手来!

女士们,先生们:

中华民族的祖先曾追求这样一种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51〕今天,人类正处在社会急剧大变动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我呼吁,让我们共同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我们的成功将承继先贤,泽被后世。这样,我们的子孙就能生活在一个更加和平、安定和繁荣的世界里。我坚信,这样一个无限光明、无限美好的明天,必将到来!

谢谢诸位。

[1]这是温家宝同志访问美国期间在哈佛大学发表的演讲。

〔1〕萨默斯(Lawrence H.Summers),1954年出生,哈佛大学第二十七任校长。曾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美国财政部长等职。

〔2〕哈佛大学,美国的私立大学。1636年创立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原名“哈佛学院”,1780年改现名。(www.chuimin.cn)

〔3〕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工程师、无烟火药发明人诺贝尔(Alfred.Nobel,1833—1896)的遗产作为基金而设立的。1895年,诺贝尔立下遗嘱,将部分遗产作为基金,以其每年的利息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项奖金,1968年增设经济学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上述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个人或组织。1901年起,每年在诺贝尔逝世日12月10日颁发。

〔4〕指温家宝同志的祖父温瀛士(1895—1960)于1930年9月创立的温氏私立普育女子小学,即普育学校。“普”,即普适、普及;“育”,即教育、培育。1933年,温氏私立普育女子小学改称私立普育小学。温瀛士题写校训“勤劳真实”,并设计校旗、制作校徽、统一校服、教唱校歌。1936年,普育小学因正式招收男生而改名私立士范小学。士范即培养才智之士的典范之意。该校后毁于战火。

〔5〕两河流域,亦称美索不达米亚,即西亚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平原,位于叙利亚东部和伊拉克境内。它是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曾建有巴比伦、亚述等古国。

〔6〕巴比伦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巴比伦是古代两河流域最大城市,也是古巴比伦王国的首都及古巴比伦文明的核心,位于今伊拉克巴格达之南,始建于公元前3000年代后期。前2000年代至前1000年代中期,巴比伦城是西部亚洲著名的商业和文化中心;前4世纪末渐趋衰落,至2世纪化为废墟。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穆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即《汉穆拉比法典》。

〔7〕尼罗河位于非洲东北部,全长6671千米,为世界最长河流。流域面积287.5万平方千米,约占非洲大陆面积的1/10。河口为典型的弓形三角洲,面积2.4万平方千米。尼罗河流域是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

〔8〕古埃及是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下游的文明古国,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文字、历法、建筑、艺术、科学知识等方面,对西亚和欧洲曾有相当影响。一般认为,古埃及文明具体指古埃及人于公元前5000年的塔萨文化到641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为止这段时间,在尼罗河第一瀑布至三角洲地区间创造的文明。

〔9〕这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统称。古希腊文明是欧洲古代文明中主要的、最有成就的部分。公元前6—前4世纪,古希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尤以雅典城邦为著;在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领域表现出多方面的、创造性的智慧,对古罗马和后世欧洲的文化有很大影响。古罗马文明也是欧洲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多受伊特鲁里亚和古希腊文明的影响。公元前3世纪以后,古罗马的政治、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地中海地区的强国,其文明亦随之发展起来。古罗马文明在政制、法学及建筑艺术方面对西方文明有很大影响。

〔10〕印度河为南亚大河。发源于中国西藏冈底斯山,上游为狮泉河和噶尔河。流经克什米尔、巴基斯坦,注入阿拉伯海。全长3180千米,流域面积约96万平方千米,是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

〔11〕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三个,即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中华文明是三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结果。

〔12〕儒家学说是指中国学术思想中崇奉孔子学说的学派主张。学说主要内容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和自我修身养性。战国时儒家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其学说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主流。

〔13〕道家学说是指以先秦老子、庄子关于“道”的学说为中心的学派主张。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道家学说以老庄自然天道观为主,强调人们在思想、行为上应效法“道”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尚贤,使民不争”,伦理上主张“绝仁弃义”,与儒墨之说形成明显对立。道家思想对中国的政治、思想、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4〕“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诸子指各派的代表人物,如儒家的孔子、孟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等;亦指各派学者的代表作。百家指学术上的各种派别。

〔15〕即孔子。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16〕和而不同,指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语出《论语·子路》。原文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7〕天下为公,原指君位不为一家所私有,后亦指一种美好的、权利平等的社会政治理想。语出《礼记·礼运》。原文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18〕语出清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原文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19〕语出《尚书·五子之歌》。原文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20〕语出《孟子·尽心下》。原文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1〕见《论语·颜渊》。

〔22〕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做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

〔23〕季羡林(1911—2009),中国语言学家、翻译家、作家。山东清平(今并入临清)人。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1年获德国格丁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学系教授、系主任,副校长。曾任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会长等职。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他精通梵、巴利、吐火罗等多种文字,在佛教文化、印度历史与文化、中印文化关系史等领域颇有建树。

〔24〕东方学是研究东方(亚洲、东北非洲)各国的语言文字、社会历史、艺术、宗教以及其他物质、精神文化诸学科的总称。产生于16—17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对外扩张时期。18—19世纪以来,随着古文字译解的成功,该学科有新的发展,并出现了埃及学、亚述学等专门学科。

〔25〕吐火罗文,即焉耆-龟兹语文,是古代流传在新疆吐鲁番、焉耆和库车一带的一种语言文字。属印欧语系支派。20世纪初以来,在我国新疆吐鲁番、焉耆、库车等地发现了这种语言的文献(多属7—8世纪)。

〔26〕西学东渐是指明朝末年一直到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西学东渐”过程中,西方的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史学、文学、艺术、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医学、生物学、地理学、应用科技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文学、艺术、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27〕东学西渐是指以中国为主的东方文化向西方国家传播、影响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历史悠久,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同时,它也是与“西学东渐”互相补充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过程。

〔28〕笛卡儿(René Descartes,1596—1650),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他是解析几何的创始人,也是欧洲近代唯理论的创始人。

〔29〕莱布尼茨(Gottfried W.von Leibniz,1646—1716),德国自然科学家、数学家、哲学家。在数学上,他同牛顿并称为微积分的创始人,同时又是数理逻辑的前驱者。在哲学上,他是唯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30〕孟德斯鸠(Charles de Secondat,baron de Montesquieu,1689—1755),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家。他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和地理环境决定政治制度的理论。

〔31〕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作家、哲学家。他主张开明的民主制度,强调自由与平等。

〔32〕歌德(Johann W.von Goethe,1749—1832),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他的作品对德国和世界文学有很大影响。

〔33〕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德国哲学家。他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

〔34〕爱默生(Ralph W.Emerson,1803—1882),美国散文家、诗人。他是美国超验主义运动的核心人物。

〔35〕苏格拉底(Socratēs,前469—前399),古希腊哲学家。他在欧洲哲学史上最早提出唯心主义的目的论。

〔36〕耶稣(Jeshus),基督教所信奉的救世主,称为基督或耶稣基督。后人据《新约全书》推算,耶稣生平当在1世纪初期。

〔37〕费正清(John K.Fairbank,1907—1991),美国汉学家、历史学家。他是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创始人。

〔38〕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英国作家。他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从人道主义出发,抨击资本主义社会,主张用改良手段变革社会。

〔39〕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1871—1945),美国小说家。他曾加入美国共产党,是倾向社会主义的美国现实主义作家。

〔40〕罗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1882—1945),美国总统(1933—1945),民主党人。他在任内推行新政对付经济危机,颇有成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反对德、意、日集团的侵略政策。

〔41〕郑板桥(1693—1765),即郑燮,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八怪”之一。他擅长诗词创作,其作品对民间疾苦的描写颇为深刻。

〔42〕见清代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43〕秦始皇(前259—前210),即嬴政。战国时期的秦国国君、秦王朝的建立者。

〔44〕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互相防御,分别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战国时,齐、楚、魏、燕、赵、秦和中山等国也相继兴筑长城。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后,为防御匈奴南侵,秦始皇于公元前214年下令将秦、赵、燕三国的北边长城予以修缮,连贯为一。该长城故址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北傍阴山,东至辽东,俗称“万里长城”。至今犹存有遗迹。

〔45〕丝绸之路,亦称丝路。它是古代以中国为始发点,向亚洲中部、西部及非洲、欧洲等地运送丝绸等物品的交通道之总称。

〔46〕郑和(1371或1375—1433或1435),明朝宦官、航海家。云南昆阳州(今晋宁)人。永乐三年(1405年)率舰队通使西洋,两年而返。以后又累次航海,至宣德八年(1433年),28年间,计7次远航,遍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曾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海口,为中外航海史上的壮举,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47〕托尔斯泰(Лев Толстой,1828—1910),俄国作家。他的创作时期长达60余年,其作品深刻反映出以宗法社会为基础的农民世界观的矛盾,对世界文学有很大影响。

〔48〕“三步走”战略,是指分“三步走”基本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1987年由中共十三大提出。第一步,到20世纪80年代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2000年“,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顺利实现。1997年中共十五大及2002年的中共十六大将第三步目标具体化为: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049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2012年,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9〕“9·11”恐怖袭击,指2001年9月11日国际恐怖分子在美国东部地区制造的恐怖袭击事件。

〔50〕麦尔维尔(Herman Melville,1819—1891),美国作家。其代表作《白鲸》以象征手法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罪恶,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51〕见北宋张载《张子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