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加强对农村教育工作的领导

加强对农村教育工作的领导

【摘要】:办好农村教育,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各级党委加强对农村工作领导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地方各级政府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都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高度,把加强农村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且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规划,组织实施,督促检查,狠抓落实。中央要进一步增加对困难地区农村教育的转移支付。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办好农村教育,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各级党委加强对农村工作领导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发展农村教育,有经费问题,有体制问题,有师资问题,核心是加强领导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就好解决。只要各级党政领导真正重视,有决心、办实事、求实效,农村教育的形势就一定会越来越好。

地方各级政府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都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高度,把加强农村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且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规划,组织实施,督促检查,狠抓落实。邓小平同志早在1985年就指出:“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11〕近年来,许多地方领导同志重视农村教育工作,特别是一些地方在财力并不宽裕的情况下,舍得增加农村教育投入。“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由于领导者真抓实干,当地教育落后的状况得到迅速改变。对这些有远见的领导者,党和人民应当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今后衡量一个领导干部任期内的政绩大小,不是光看经济增长指标,还要看辖区内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组织部门考察县乡干部,要了解当地学校和教育发展的状况,因为教育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反映。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应经常深入农村学校,了解实际情况,倾听群众呼声,及时解决农村教育发展和改革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要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12〕。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把农村义务教育切实纳入公共财政体系予以保障,减轻农民负担,这是牵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改革。农村税费改革之后,中央加大转移支付〔13〕力度,有力保障了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调整。目前,一些地方反映农村义务教育“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转”〔14〕所需经费存在缺口。解决好这个问题,关键是各级政府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努力增加教育投入,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的基本需求,认真落实好中央提出的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中央要进一步增加对困难地区农村教育的转移支付。省、地(市)级政府特别是省级政府,更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一是要通过增加转移支付,提高财政困难县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能力;二是安排使用中央下达的工资性转移支付资金,要全部补助到县;三是安排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要弥补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民集资取消后学校危房改造和运转的经费缺口,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不低于税费改革前的水平并力争有所提高。要将维护、改造和建设农村中小学校舍所需经费纳入政府经常性预算。考虑到各地的实际困难,最近中央又安排了一笔专项资金用于补助困难地区中小学危房改造,各地一定要把这笔钱用好。

要特别关注和解决好农村家庭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根据目前国力,应该也完全有能力为全体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提供帮助。从全国看,辍学率哪怕有一个百分点,在农村就会影响上百万孩子的一生和前途,将给国家和社会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我们一定要抓紧建立健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制度,切实保障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古代大思想家荀子〔15〕说过:“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16〕他把尊师重教同国家治理和兴衰联系起来,发人深省。我国有数百万农村教师,他们默默无闻,年复一年,辛勤耕耘在农村教学第一线,为教育事业发展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长期工作在“老少边穷”地区的乡村教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他们的崇高品德和业绩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我们要像宣传劳动模范、宣传科学家那样,大力宣传教育家、宣传优秀教师,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和支持农村教育的良好风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教育上去了,就大有希望。我们相信,有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有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有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奋斗,我国农村教育工作必将开创崭新的局面!

[1]这是温家宝同志在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即陈至立。陈至立时任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

〔3〕“普九”,即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简称。

〔4〕“两基”,即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简称。

〔5〕青壮年文盲率,指青壮年文盲人数占青壮年人口总数的比重。(www.chuimin.cn)

〔6〕“老少边穷”地区,即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穷困地区的简称。

〔7〕《义务教育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颁布实施。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200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义务教育法》做了全面修订。《义务教育法》修订突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理念,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将素质教育上升为统一的法律规定,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法律要求予以明确。

〔8〕现代远程教育,指通过音频、视频(直播或录像)以及包括实时和非实时在内的计算机技术把课程传送到校园外的教育。

〔9〕“农科教结合”,指通过政府统筹安排,使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人力、物力、财力得以综合利用,形成科教兴农的强大合力,取得最佳的整体效益。其实质是使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与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10〕“三教统筹”,指分级统筹管理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

〔11〕见邓小平《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1页。

〔12〕2001年5月29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决定》指出:“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简称为“以县为主”管理体制。这是我国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重大转变。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这就把“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13〕转移支付是指不以直接取得实物或劳务为补偿的财政支出,可分为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和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我国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在调节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分配关系时,采用政府间转移支付手段。

〔14〕这是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规定的工作目标和经费保障措施。

〔15〕荀子(约前313—前238),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名况,字卿。赵国人。著有《荀子》一书。

〔16〕见《荀子·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