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他作出申述道:“天之生人,一而已,其有智愚贤不肖之异,孰为之?自为之也。尊卑贵贱于是乎分,成败祸福于是乎别,无非自者。”为什么有“智愚贤不肖之异”呢?张履祥在此所作论述,从表面上看,似乎回答的只是人与人之间为什么有贤愚不肖的问题,但从他“无非自者”的答案中却透露出对古代中国封建特权阶级的批判。张履祥上述贤愚不肖之异“无非自者”的论断无异是对封建等级特权论调的颠覆。......
2023-10-31
曾国藩在家书中提及的“讲求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之事,正是指修身进德之事。曾国藩认为,古圣先贤都“讲求道德修齐之道”。他在致诸弟的家书中曾以此训导诸弟,所论突出了两个字,这就是“立志”。他认为:“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这就是说,如果人能自觉地立志,“讲求道德修齐之道”,那么人人都可成为圣贤。“我欲仁,斯仁至矣。”不仅如此,“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反过来说,如果不立志,胸无大志,就只能成为一事无成的凡夫俗子。诚如曾国藩所说:“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与于我哉!”[25]“如果人能自立志,则圣贤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曾国藩对曾氏年轻的晚辈说:“……日月逝矣,再过数年,则满三十,不能不趁三十以前立志猛进也。”[26]
另外,曾国藩认为“讲求道德修养之道”,除了立志之外,“主静”也是修养的途径。宋代理学家周敦颐早就提出过“主静”的道德修养论。为什么在修养中要奉行“主静”呢?周敦颐认为这是“诚”的本性要求所决定的,“诚”的道德本性便是空寂的。他说:“寂然不动者,诚也。”“诚”既表现为“无为”,又表现为“无思”,还表现为“无妄”,即“无妄则诚”,至静而无妄是“诚”的本性。“诚”只能在静中求得,在静中体验,只有保持“诚”的寂然状态,才能进入“诚”的最高道德境界。曾国藩在“讲求道德修齐之道”中,也同以往理学家一样,坚持“主静”的道德修养论。他说:“……‘静’字工夫要紧,大程夫子是三代后圣人,亦是‘静’字工夫足……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总是要静。……务当力求主静。”[27]在曾国藩看来,只有在修养中“主静居敬”,才能发现心中“寂然不动之体”,即“诚”的道德本性。为什么要“主静”呢?他解析说:“然则静极生阳,盖一点生物之仁心也。息息静极,仁心不息,其参天两地之至诚乎?……其必验之此心,有所谓一阳初动,万物资始者,庶可谓之静极,可谓之未发之中,寂然不动之体也。”[28]总之,基于“诚”,无思、无妄,处在未发之中,寂然不动之体,只能从“静”中体验和发现。“身静则如鼎之镇,此二语可守者也。”虽然曾国藩在道德修养中力挺“主静”,但他指出“主静”与佛家的求静有本质的区别,“我辈求静,欲异乎禅氏入定,冥然罔觉之旨”[29]。总之,曾国藩认为,在道德修养中坚持立志和奉行“主静”的修养途径,“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即通过修养的途径,人人都可成圣成贤。(www.chuimin.cn)
有关清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的文章
为此,他作出申述道:“天之生人,一而已,其有智愚贤不肖之异,孰为之?自为之也。尊卑贵贱于是乎分,成败祸福于是乎别,无非自者。”为什么有“智愚贤不肖之异”呢?张履祥在此所作论述,从表面上看,似乎回答的只是人与人之间为什么有贤愚不肖的问题,但从他“无非自者”的答案中却透露出对古代中国封建特权阶级的批判。张履祥上述贤愚不肖之异“无非自者”的论断无异是对封建等级特权论调的颠覆。......
2023-10-31
张履祥是一个传统的善本论者,他对明末王学末流与佛家合流而奉持的“无善无恶”论持坚定的批判态度。纵观张履祥的人性论思想,可以看出他是“人之性无不善”论者,也就是说,他所秉持的仍是儒家的性本善论。他的理论依据是,人性本于“天”,人性善源于“天”立德。把人性等同于天性,这并不是科学的揭示,但将此点与上述人之生“莫不有乾坤之德”联系起来考察,就为“人之性无不善”提供了心理上的依据。......
2023-10-31
不仅如此,更为重要的是,人还将会成为变化无常的人,为学为政失去一以贯之的“恒”心,凡事半途而废。为学志在一个“恒”字,苦学苦练,他在求学时如此,为政时亦如此。曾国藩认为古来圣贤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磨炼出来的,实际上回答了学贵在恒久坚持,回答了学贵在持久不间断地磨炼的问题。曾国藩本人之所以被称为晚清圣人,就在于他坚守了一个“恒”字,做任何事有始有终,有极强的事业心,事不成不放手。......
2023-10-31
李光地身居庙堂,政治上位高权重,故他的理学被史家称为“庙堂理学”。李光地理学的最大的特点,正是仰体康熙帝推尊的程朱之学。李光地的理学伦理思想,可谓是对朱子之学的传承与发展,其中以儒学人伦道德本义最为凸显,著述中的《四书解义》《孝经注》《榕村语录》《榕村续语录》《正蒙注》等,集中阐发了他的理学伦理思想。......
2023-10-31
陆陇其,名龙其,后易名陇其。陆陇其与一般程朱理学学者不一样,面对明末清初西学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他从容应对,反对有些人如魏商等人认同耶稣的“合儒”策略,即改变信仰,皈依西教的行为。陆陇其为官清廉,有“天下第一清廉”的称誉。陆陇其上疏朝廷,力辩不可行,与权臣发生冲突,被朝廷革职归乡。陆陇其一生,虽官场不顺,但学术上著述宏富。以上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陆陇其理学与伦理思想体系。......
2023-10-31
“立身”表明其已具有做人处事的能力,奠定了实现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基础。虽然张履祥并未对此作明确说明,但他将“爱”作为人之“立身四要”的首项,实际上也是把“爱”作为了一个普遍意义的伦理范畴。张履祥认为“立敬自长始”即是此意,他认为这是“敬身”的根本所在。另外,张履祥对“曰俭”也作出了解析。总之,张履祥认为不越位,是立身中四要之一。......
2023-10-31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陆陇其说“这义不是别物,就是人的路”。不仅如此,陆陇其指出“义”为路,“不是指路为义,谓之人心人路”。......
2023-10-31
这两点即“这仁不是别物,就是人的心”的最基本的含义。陆陇其认为只有人的知觉与“天理”合,方可称之为“人心”。陆陇其如此强调儒家善本论,这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其现实目的的。......
2023-10-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