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清代理学伦理思想:人自立志,无事不可为!

清代理学伦理思想:人自立志,无事不可为!

【摘要】:曾国藩认为,古圣先贤都“讲求道德修齐之道”。他在致诸弟的家书中曾以此训导诸弟,所论突出了两个字,这就是“立志”。诚如曾国藩所说:“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与于我哉!”[25]“如果人能自立志,则圣贤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总之,曾国藩认为,在道德修养中坚持立志和奉行“主静”的修养途径,“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即通过修养的途径,人人都可成圣成贤。

曾国藩家书中提及的“讲求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之事,正是指修身进德之事。曾国藩认为,古圣先贤都“讲求道德修齐之道”。他在致诸弟的家书中曾以此训导诸弟,所论突出了两个字,这就是“立志”。他认为:“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这就是说,如果人能自觉地立志,“讲求道德修齐之道”,那么人人都可成为圣贤。“我欲仁,斯仁至矣。”不仅如此,“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反过来说,如果不立志,胸无大志,就只能成为一事无成的凡夫俗子。诚如曾国藩所说:“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与于我哉!”[25]“如果人能自立志,则圣贤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曾国藩对曾氏年轻的晚辈说:“……日月逝矣,再过数年,则满三十,不能不趁三十以前立志猛进也。”[26]

另外,曾国藩认为“讲求道德修养之道”,除了立志之外,“主静”也是修养的途径。宋代理学家周敦颐早就提出过“主静”的道德修养论。为什么在修养中要奉行“主静”呢?周敦颐认为这是“诚”的本性要求所决定的,“诚”的道德本性便是空寂的。他说:“寂然不动者,诚也。”“诚”既表现为“无为”,又表现为“无思”,还表现为“无妄”,即“无妄则诚”,至静而无妄是“诚”的本性。“诚”只能在静中求得,在静中体验,只有保持“诚”的寂然状态,才能进入“诚”的最高道德境界。曾国藩在“讲求道德修齐之道”中,也同以往理学家一样,坚持“主静”的道德修养论。他说:“……‘静’字工夫要紧,大程夫子是三代后圣人,亦是‘静’字工夫足……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总是要静。……务当力求主静。”[27]在曾国藩看来,只有在修养中“主静居敬”,才能发现心中“寂然不动之体”,即“诚”的道德本性。为什么要“主静”呢?他解析说:“然则静极生阳,盖一点生物之仁心也。息息静极,仁心不息,其参天两地之至诚乎?……其必验之此心,有所谓一阳初动,万物资始者,庶可谓之静极,可谓之未发之中,寂然不动之体也。”[28]总之,基于“诚”,无思、无妄,处在未发之中,寂然不动之体,只能从“静”中体验和发现。“身静则如鼎之镇,此二语可守者也。”虽然曾国藩在道德修养中力挺“主静”,但他指出“主静”与佛家的求静有本质的区别,“我辈求静,欲异乎禅氏入定,冥然罔觉之旨”[29]。总之,曾国藩认为,在道德修养中坚持立志和奉行“主静”的修养途径,“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即通过修养的途径,人人都可成圣成贤。(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