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清代理学伦理研究:内圣开外王的道

清代理学伦理研究:内圣开外王的道

【摘要】:另外,曾国藩不遗余力推尊理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就是汉唐以来暗而不明,郁而不发的内圣外王之学,经宋代理学家的阐发,重见天日,彰明于世。理学家不再墨守成规,不再被汉唐以来的注疏之学所束缚,从而使久久暗而不明,郁而不发的内圣外王之学又重新焕发出生机。曾国藩之所以推尊和垂青义理之学确切地说是宋代理学,乃在于为他所志向的内圣外王之学找到了先行者的思想和学理凭借,从而为他在理论上由内圣开外王开辟了道路。

庄子·天下篇》说:“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如果说先秦时期内圣外王之学,处于暗而不明,郁而不发的状态,那么,到宋代其情形大不相同了。理学家对此阐发甚详,倡之最力,几乎都以此相标榜,如程颐把邵雍之学概括为内圣外王之学,他说:“尧夫内圣外王之学也。”把理学称之为内圣外王之学,不仅程颐如此,宋代所有理学家都如此。理学家亦被形容为具有圣人气象风范,后人对理学家的风度有众多的描述:光风霁月,心胸洒落,圆融浑厚,从容舒泰,万物同流,豁达开朗,如坐春风,融通古今;爱民如子,于己无求,亲民廉洁,情操高尚;责任担当,忧国忧民,圣贤气象,大儒风范。宋代理学家被如此评论是否完全真实,我们暂且不论,但理学家所谓的圣贤气象确对曾国藩有极大的影响,他曾以此为修身的志向。“吾身心不可造次离者,则莫急于义理之学”即体现出此心态。为什么他对追求义理之学迫不及待呢?曾国藩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说明和解析:其一,“为义理之学者,盖将使耳、目、口、体、心思,各敬其职”,这就是说,凡是为义理之学者,从外表到内心,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由义理之学主宰和支配;其二,“而五伦各尽其分”,以义理之学作指导,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的五伦关系各安其分;其三,“又将推以及物,使凡民皆有以善其身”[13],如果将义理之学推己及物,教化万民,那么人人都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那什么是义理之学呢?曾国藩对此虽未明言,但实际上是指宋代理学。众所周知,在理学产生之前,学术思想界,汉唐儒家的注疏和传注学居统治地位,考据和注解的学风甚为流行,受儒者注重的是文字疏证,而对儒学的意蕴则极少阐发,且儒学的义理多被支解和阉割。宋代理学的勃兴,引起了学风大转变,义理之学取代了汉唐以来传注儒学的统治地位,从而把儒学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实现了儒学的变革,儒学由此被称之为新儒学,又称为“理学”。从此之后,理学便成为历经宋、元、明、清四代支配思想发展的主流文化形态。曾国藩自白所追求的“吾身心不可造次离者,则莫急于义理之学”,是指延续数百年的理学,或者说是实现了儒学变革的新儒学。

另外,曾国藩不遗余力推尊理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就是汉唐以来暗而不明,郁而不发的内圣外王之学,经宋代理学家的阐发,重见天日,彰明于世。随着理学即新儒学登上历史舞台,固然传统的内圣外王之学获得了新的生命,更为重要的是打破了汉唐传注儒学加在思想家头上的桎梏,打开了理学家的思想空间。理学家不再墨守成规,不再被汉唐以来的注疏之学所束缚,从而使久久暗而不明,郁而不发的内圣外王之学又重新焕发出生机。曾国藩之所以推尊和垂青义理之学确切地说是宋代理学,乃在于为他所志向的内圣外王之学找到了先行者的思想和学理凭借,从而为他在理论上由内圣开外王开辟了道路。曾国藩被史家称为晚清末世的“圣人”,最关键的原因是他一生都秉持着以“立德”修身的理学家的思想主张。(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