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清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尊德性道问学一体

清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尊德性道问学一体

【摘要】:曾国藩对宋儒讨论的尊德性与道问学二者的关系,虽然在理论上未作专题阐发,但于“格物致知”论中提出“居敬”与“穷理”的范畴,实际上已涉及这二者的关系。曾国藩认为“居敬”与“穷理”不可分,同样也认为尊德性与道问学是一体的。[9]曾国藩认为朱子的道问学与陆子(陆九渊)的尊德性本无分歧,把此二者对立起来,实际上是出于门户之见,即“屏绝门户之见”应坚守道问学尊德性一体说。

尊德性道问学,语出《礼记·中庸》“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意指君子既要尊重人与生俱来的善本性,又要经由学习发展德性,两者不可或缺。对此,自宋代以来,理学家解读不一。朱熹认为尊德性是存心养性,道问学是格物穷理,教人以道问学为起点,强调为学下功夫。陆九渊则教人以尊德性为先,然后读书穷理。朱熹曾说,“大抵子思以来,教人之法,惟以尊德性、道问学两事为用力之要,今子静所说专是尊德性事,而熹平日所论,却是道问学上多了”。曾国藩对宋儒讨论的尊德性与道问学二者的关系,虽然在理论上未作专题阐发,但于“格物致知”论中提出“居敬”与“穷理”的范畴,实际上已涉及这二者的关系。曾国藩认为“居敬”与“穷理”不可分,同样也认为尊德性与道问学是一体的。他批评把朱子的道问学与陆九渊的尊德性相对立起来:“孔孟之学,至宋大明。然诸儒互有异同,不能屏绝门户之见。朱子五十九岁与陆子论无极不合,遂成冰炭,诋陆子为顿悟,陆子亦诋朱子为支离。其实无极矛盾,在字句毫厘之间,可以勿辨。两先生全书俱在,朱子主道问学,何尝不洞达本原?陆子主尊德性,何尝不实征践履?”[9]曾国藩认为朱子的道问学与陆子(陆九渊)的尊德性本无分歧,把此二者对立起来,实际上是出于门户之见,即“屏绝门户之见”应坚守道问学尊德性一体说。他认为这既是读书求知之道,也是修养德性的根本途径。曾国藩曾在致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谈到了对此的亲身感受:“汝读四书无甚心得,由不能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朱子教人读书之法,此二语最为精当,尔现读《离娄》,即如《离娄》首章(《离娄》是《孟子》一书的一篇——按)‘上无道揆,下无法守’,吾往年读之,亦无甚警惕。近岁在外办事,乃知上之人必揆诸道,下之人必守乎法。若人人以道揆自许,从心而不从法,则下凌上矣。《爱人不亲》章,往年读之,不甚亲切。近岁阅历日久,乃知治人不治者,智不足也。此切己体察之一端也。”[10]曾国藩认为《孟子·离娄》篇所说“上无道揆,下无法守”,他在往年读之,“亦无甚警惕”“《爱人不亲》章,往年读之,不甚亲切”。“近岁阅历日久”,曾国藩认为最触动他的一件事,是“乃知治人不治者,智不足也”,知悉了自己为官治人达不到目的,在于自己“智不足也”,即自己没有学问。“尔读书易于解说文义,却不甚能深入,可就朱子‘涵泳’‘体察’二语悉心求之。”这就是说,读书时从表面上了解文字的含义是很简单的,但还不够,还必须在“尊德性、道问学二事”上用力。“道问学”是格物穷理,尊德性是存心养性,前者是为学的起点,后者是上达德性,是为学的功夫。立言固不可少,但曾国藩坚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中,“立德”是最关键的,这是关乎内圣开外王的大问题。因此,必须“涵泳体察”,把道问学与尊德性视为一体,在此二事上下功夫。曾国藩以自己读《大学》的亲身体悟训导儿子曾纪泽说:“《大学》之纲领有三: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了不相涉,则读书何用?虽使能文能诗,博雅自诩,亦只算得识字之牧猪奴耳。岂得谓之明理有用之人也乎?”[11]曾国藩认为《大学》的“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如果“不能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即读书时不把自己摆进去,以为这与我了不相涉,那么,“读书何用”?也就是说表面上似乎能诗能文,甚至可以自诩博雅,但曾国藩认为这算不得是读书人,这“只算得识字之牧猪奴耳!岂得谓之明理有用之人也乎”。也就是说,这只能算得识字的看守猪的奴仆。由此可见,曾国藩一生治学始终坚持道问学尊德性一体,既要把此作为读书求知之道,更要把此作为涵养德性之道。他早年求学把此二者作为他立学自新的奋斗目标,几乎每天的为学课程即按此原则安排,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二月二十日一天的课程即可证明。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一会,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循外为人。

五、读史: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页),虽有事不间断。

六、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

七、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www.chuimin.cn)

八、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

九、谨言:刻刻留心。

十、养气:无不可对人言之事。气藏丹田。

十一、保身:谨遵大人手谕,节欲、节劳、节饮食

十二、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

十三、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12]

从以上曾国藩一天十三项的学习课程安排中,可以看出他将尊德性与道问学紧紧地结合为一体,为了实现其“新换为人,毋为禽兽”的人生理想可谓奋斗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