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清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曾国藩岳麓书院求学经历

清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曾国藩岳麓书院求学经历

【摘要】:曾国藩受业于岳麓书院,深受书院千年学脉的熏陶,这对他学识的长进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入读岳麓书院第一年秋天,时值乡试,曾国藩应试中举,名列第三十六名举人,为他以后的京都会试,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曾国藩一生经历了二十三年漫长的求学道路,这在其《日记》和《家书》中多有记载,并且他把自己求学的亲身感受以现身说法的形式呈现出来,用以教育和训导儿孙。

检视史实,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家或思想家都有一个成长过程。一般来说,他们从幼年始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具有今人所称的童子功。据史料记载,曾国藩尚在五岁时,便“受学于庭”,进入私塾,拜师受业。七岁时,他随父到“利见斋”“锡麟斋”“百鲁斋”等有名的私塾,进行系统学习,受到良师的教育,用功甚勤,学业大有长进,受到老师和父亲的赞许。父亲称道他说:“文中有至性语,必能以孝友承其家矣。”也就是说,曾国藩的作文中已涉及人的本性至善的内容,“必能以孝友承其家矣”,即能以中国儒家的孝道传家。十四岁时,曾国藩志学之勤已为时人所闻,父亲之好友当地大儒欧阳沧溟至家造访,当面以“共登青云梯”为题命其作诗,诗成之后欧阳沧溟极为赞许,称其为“金华殿中人语也”,认为他的诗达到了京师会试进士的水平。我们虽然找不到他当初的诗作,但这些评价出自有名的儒者当为可靠。道光十三年(1833),曾国藩在第二次县学科试时被录取,仕进的大门已向这位寒门弟子敞开。道光十四年(1834),新婚不久的曾国藩只身一人,从偏僻的湘乡县山村来到省城长沙极负盛名的学府岳麓书院就读。岳麓书院为千年以来的国学重镇,弦歌不绝,人才辈出,代有闻人,“中兴将相,什九湖湘”,即道光中兴时期出将入相者,十个中有九个是湖南即岳麓书院的学生。特别是宋代理学家胡宏卒开湖湘学统之后,岳麓书院形成了以张栻为代表的以“性”为本体的哲学家群体,他们高扬人的主体性精神,奠定了“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致君泽民”的湖湘文化精神。曾国藩受业于岳麓书院,深受书院千年学脉的熏陶,这对他学识的长进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岳麓书院山长、一代大儒欧阳厚均对其极为关爱和栽培。入读岳麓书院第一年秋天,时值乡试,曾国藩应试中举,名列第三十六名举人,为他以后的京都会试,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曾国藩一生经历了二十三年漫长的求学道路,这在其《日记》和《家书》中多有记载,并且他把自己求学的亲身感受以现身说法的形式呈现出来,用以教育和训导儿孙。(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