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清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正心修身重要性

清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正心修身重要性

【摘要】:伦理学家认为“修身”是伦理学的范畴,具有深刻的人伦道德意蕴。他明确提出“正心修身”的概念,表明“修身”即“正心”,用古人的话说,谓“求放心”。李光地认为“身”是“心”之载体,人的思想与意识一旦离开了“身”的依托,“正心修身”就是一句空话。李光地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他说:“而心者又身之主也,意者又心之主也。故必诚其意,然后可以正心修身。”

伦理学家认为“修身”是伦理学的范畴,具有深刻的人伦道德意蕴。虽历代儒家都认为人性本善,但要把人性转化成鲜活的人的道德品性必须要经历一个艰苦磨炼的过程,这种磨炼贯穿于人生全过程,充满着道德与非道德的矛盾与冲突。从一定意义上说,“修身”是对道德自发论的否定,同样,对实现儒家“仁者爱人”以及其对国家和民族尽义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光地是从伦理学角度解析“修身”的。他明确提出“正心修身”的概念,表明“修身”即“正心”,用古人的话说,谓“求放心”。李光地认为“身”是“心”之载体,人的思想与意识一旦离开了“身”的依托,“正心修身”就是一句空话。但“身”仅是生命体的物质存在形式,支配“身”的是“心”和“意”,即支配生命体活动的是人的意识和思想。李光地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他说:“而心者又身之主也,意者又心之主也。故必诚其意,然后可以正心修身。”[49]在李光地看来,“修身”即“正心”,“正心修身”正是基于此意而提出的。(www.chuimin.cn)

在李光地看来,人的一生好比行走在陌生的道路上,随时都有可能误入歧路而迷失方向。由此,他用八个字概括出人迷失人生方向的种种情况和原因,这个八字即“波、淫、邪、遁、蔽、陷、离、穷”。李光地认为要使人的思想符合天理,不悖理,修身必须谨记“八字诀”。对此八字诀,他一一地作出了深入剖析:“以道路譬之,波者,犹在大路之中,而行稍偏也。淫,则出入于歧路矣。邪,则不遵路而由径矣。遁,则奔窜而妄行于荆棘泥潦之中矣。蔽,如目视不明,是以行之偏。陷,如暮夜失足,是以出入于歧路。离,如听人指引之误,是以不遵路而由径。穷,如径尽路绝,是以奔窜而妄行也……其惑于波、淫、邪、遁之说者,则言入于心,而心之害必至,政事之害亦必至。此古今决然不易之理。”[50]李光地虽然未把上述“八字诀”与修身直接相联系,但他说上述“八字”“言入于心,而心之害必至,政事之害亦必至”,这正是他上述“正心修身”的翻版。由此可见,“修身”并非是修炼生命体本身即健身,而是修炼“身”之主和“心”之主的思想意识。在李光地看来,“修身”关乎人生的正确方向,关乎人生走什么路,所以“修身”无论是对统治者,还是对一般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李光地所概括的“八字诀”,正说明了修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