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更为重要的是,人还将会成为变化无常的人,为学为政失去一以贯之的“恒”心,凡事半途而废。为学志在一个“恒”字,苦学苦练,他在求学时如此,为政时亦如此。曾国藩认为古来圣贤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磨炼出来的,实际上回答了学贵在恒久坚持,回答了学贵在持久不间断地磨炼的问题。曾国藩本人之所以被称为晚清圣人,就在于他坚守了一个“恒”字,做任何事有始有终,有极强的事业心,事不成不放手。......
2023-10-31
陆陇其虽然总结出“气禀、物欲、习俗”这“三件”是世道衰败的根本原因,但他认为这“三件”并非是不可改变的。他认为“人能从学问上用力,则气质自然日变化,物欲自然日消磨,存于中者皆天理,而远于禽兽,发于外者皆正道,而远于荆棘”[27]。“从学问上用力”,具体言之,即从儒学经典《大学》的研读上用功用力。《大学》原本是《小戴礼记》里的文章之一,但从唐代以后,《大学》被韩愈、李翱等著名儒者推尊和拔高,故独立成篇而与《孟子》《易经》相并立。宋代理学家祖述其说,二程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朱熹则说“《大学》所教,是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虽然时转世移,但《大学》始终受到儒家的推尊,陆陇其对《大学》的推尊,较之先儒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说《大学》“这一章,是五经四书的纲领,明白得这一章,五经四书都在其中了”[28]。在对《大学》的推尊中,陆陇其提出后学要以《朱子章句》为范本。陆陇其指出说:“要明白这章书,不必另出意见,只将《朱子章句》或问,细细玩味便洞然了。”为什么要以《朱子章句》为范本呢?他解析道:“因明季讲家将这章书都讲乱了,不将异说扫去,不免反被他淆惑。能辨得异说之非,则愈觉朱子之解有味,而圣学晓然在目矣。”[29]他认为《朱子章句》之所以是解读《大学》的范本,就在于《朱子章句》所体现和反映的方法是“圣人之意”,即“三纲领,还他三件;八条目,还他八件,方是朱子之意”。陆陇其如此推尊朱学,这与明末清算王学末流而复兴推尊朱子理学的思想潮流是一致的。
陆陇其对《大学》的解读,以多节的篇幅展开,可谓对《大学》作了系统的阐述。值得注意的是,《大学》虽是学者“入德之门”,但他认为“明德求之方,在学、修”。并且对“学”和“修”的含义作出了阐发。何谓“学”呢?“学,便是格物、致知工夫,故诠以讲习、讨论言之”[30]。在陆陇其看来,“学”即与外在事物接触与考察,探求和研究事物之理。致知不是简单的活动,还必须向他人学习,即参加讲习和与人讨论的活动。只有这样,即通过本人直接与物接触及和他人的讨论,通过多种直接或间接的途径才能达到“学”即致知的目的。(www.chuimin.cn)
那么何谓“修”呢?陆陇其阐述道:“修,便是诚意、正心、修身工夫,故诠以省察克治言之。”[31]“修”者,即修身也,亦即儒家一贯主张和奉行的道德修养。在此,陆陇其提出的“诚意”“省察克治”“正心”等,即道德修养中必须磨炼的科目。“诚意”即“忠诚而不自欺”;“省察”即从内心进行自省,从而自觉地开展内在善和恶的斗争,即自我内讼;“克治”即通过自省而达到人性本善。总之,陆陇其认为《大学》是道德修养个体的“入德之门”,要入此门,必须在“学”和“修”二字上下功夫,必须时时坚守。诚如他所指出的:“缘《大学》一书是初学入德之门……《大学》之格致诚正修,犹《论语》之非礼勿视听言动,皆是制乎外,以养其内之功。”[32]这就是说,《大学》关于格致、诚、正、修等的规定,犹之乎对待《论语》,字字句句必须坚守,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除去外在物欲等的干扰,以保持人性之善,从而塑造和铸就其道德品性,质言之,将潜在的善本性,通过修养而转化为现实的鲜活的人的道德品性。在陆陇其看来,这种转化不是自然而然的,必须要经过“学”和“修”的道德修养才能实现。
有关清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的文章
不仅如此,更为重要的是,人还将会成为变化无常的人,为学为政失去一以贯之的“恒”心,凡事半途而废。为学志在一个“恒”字,苦学苦练,他在求学时如此,为政时亦如此。曾国藩认为古来圣贤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磨炼出来的,实际上回答了学贵在恒久坚持,回答了学贵在持久不间断地磨炼的问题。曾国藩本人之所以被称为晚清圣人,就在于他坚守了一个“恒”字,做任何事有始有终,有极强的事业心,事不成不放手。......
2023-10-31
李光地身居庙堂,政治上位高权重,故他的理学被史家称为“庙堂理学”。李光地理学的最大的特点,正是仰体康熙帝推尊的程朱之学。李光地的理学伦理思想,可谓是对朱子之学的传承与发展,其中以儒学人伦道德本义最为凸显,著述中的《四书解义》《孝经注》《榕村语录》《榕村续语录》《正蒙注》等,集中阐发了他的理学伦理思想。......
2023-10-31
陆陇其,名龙其,后易名陇其。陆陇其与一般程朱理学学者不一样,面对明末清初西学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他从容应对,反对有些人如魏商等人认同耶稣的“合儒”策略,即改变信仰,皈依西教的行为。陆陇其为官清廉,有“天下第一清廉”的称誉。陆陇其上疏朝廷,力辩不可行,与权臣发生冲突,被朝廷革职归乡。陆陇其一生,虽官场不顺,但学术上著述宏富。以上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陆陇其理学与伦理思想体系。......
2023-10-31
本来,“性相近”应该决定人之品性相齐同一,之所以出现“齐”与“不齐”,这是“习相远”所造成的。“性相近,习相远”告诫人们一个人生道理,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先人的训导,并要时时坚守。这就是张履祥为什么要重新解读“性相近,习相远”的根本原因和出发点。......
2023-10-31
推尊理学,理学不但被尊为立国之本,而且也被推尊为立身的根本,这是清取代明统治思想所发生的极大变化。康熙帝自称“自幼好性理之书”。他训诫部院各衙门官员说:“尔等皆读书人,又有一事当知所戒,如理学之书,为立身根本,不可不学,不可不行。”历史表明,清初朱学复兴热,形成了一种主导清王朝的新思潮,思想家们把朱学视为“正学”,把与朱学相悖之学斥为“邪学”。......
2023-10-31
二程把《大学》看作“入德之门”,把其中的“格物致知”看作为学之本。这就是说,要掌握事物本末始终发展的过程及其趋势,唯有“格物致知”。曾国藩秉承宋代理学家“格物致知”论,认为要“致知”即认识掌握人主体以外的客观事物,必须格物。“格”即彻底探求事物之理。总之,曾国藩的“格物致知”论,是一个修身的命题,是主观上的内省。曾国藩作为一代“理学名儒”,其“格物致知”论并无新发明,他只不过传承了宋儒的理学思想。......
2023-10-31
何谓“我这个身关系甚重”,初看起来,似乎很费解。细究之,有如下几层含义:其一,“要知我这个身关系甚重”即指要知一个人的人生中自我道德修养极其重要。也就是说,当世有一种人只重视才干,却不知“身”是经济之本,“先将这身坏了”,颠倒了德和才的关系。说到底,“修身”是每一个人必不可少的,必须置于人生的首位。以上三点,即陆陇其“要知我这个身关系甚重”的基本含义。......
2023-10-31
诚如上述,陆陇其是清初著名的以“太极”为宇宙本原论者,为此,他对古老的“太极”概念重新作出了系统的阐发。其次,陆陇其进一步指出宇宙中呈现的所有物质与精神两大现象,溯其根源,都源于“太极”。陆陇其认为这是对前人秉持太极本原说的误解。如此论“太极”,既坚持了太极宇宙本体说,又脱却了直觉而具有哲学的思辨性,如此论“太极”在清初理学家中少见,反映了清初理学家理本论被修正为太极论的一个显著时代特征。......
2023-10-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