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点即“这仁不是别物,就是人的心”的最基本的含义。陆陇其认为只有人的知觉与“天理”合,方可称之为“人心”。陆陇其如此强调儒家善本论,这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其现实目的的。......
2023-10-31
如果说“仁义之切于人而不可不求”,那么“义”也同样如此,也是人所必求。为什么“义”之于人不可或缺呢?陆陇其解析道:“这义不是别物,就是人的路。人但知走得的便叫路,不知若不在正理上走,便如行荆棘一般,如何叫得人路。须步步在正理上走,方是人路。故这义,乃人路也,此亦是指义为路,不是指路为义,谓之人心人路。”[15]如果说上述“仁义之切于人而不可不求”,是警示人不要沦为与禽兽一般,那么“义”则是为人指出一条“步步在正理上走”的人生之路。陆陇其认为每个人都面临着两条人生之路的选择:一条是“正路”,“此亦是指义为路”,另一条是与“义”相悖的荆棘之路。在对此两条人生之路即“正路”与荆棘之路的选择中,为什么有人偏偏要选择后者呢?陆陇其对此作了认真的分析,究其原因:“如世之自暴自弃者,拘于气禀,蔽于物欲,有正路不由,反以荆棘之路为正路也,有本心而不守,反以禽兽之心为本心也,存于内者,纯是一团私意,发出来,全是一段邪气,所以遂成了世衰道微的局面。”[16]陆陇其认为有人不走正路有多种原因。物欲即人欲,理学家认为天理人欲不并立,存天理灭人欲,必须抑制人欲,使人不为物欲所陷溺。反之,诚于陆陇其所说,“蔽于物欲,有正路不由,反以荆棘之路为正路也”,从而走上殊途。另外,如天理人欲不并立一样,公私不并立,有公则无私,私排除公。陆陇其对此勾画说,“存于内者,纯是一团私意,发出来,全是一段邪气”。总之,人欲与自私是孪生兄弟,在二者的影响下,就没有好的世道,“遂成了世衰道微的局面”,故只有在“义”的引导下的人生之路,才是人应走之路。正是因为如此,所以陆陇其说“这义不是别物,就是人的路”。以此向人们发出警示,只有在“义”的思想指导下,才有正确的人生之路,从而不会误入人生的穷途。不仅如此,陆陇其指出“义”为路,“不是指路为义,谓之人心人路”。又说“人心人路分言之,则有二,合言之,总是一个心,义亦是心之所发也,使人能一旦猛省……复入于内,还其仁义之本然哉”[17]。陆陇其认为“不是指路为义,谓之人心人路”,其意是说“义”乃是仁义礼智四德不可分割的整体,“义亦是心之所发也”,“义”作为人之四德之一,也是缘起于心。(www.chuimin.cn)
有关清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的文章
这两点即“这仁不是别物,就是人的心”的最基本的含义。陆陇其认为只有人的知觉与“天理”合,方可称之为“人心”。陆陇其如此强调儒家善本论,这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其现实目的的。......
2023-10-31
张履祥是一个传统的善本论者,他对明末王学末流与佛家合流而奉持的“无善无恶”论持坚定的批判态度。纵观张履祥的人性论思想,可以看出他是“人之性无不善”论者,也就是说,他所秉持的仍是儒家的性本善论。他的理论依据是,人性本于“天”,人性善源于“天”立德。把人性等同于天性,这并不是科学的揭示,但将此点与上述人之生“莫不有乾坤之德”联系起来考察,就为“人之性无不善”提供了心理上的依据。......
2023-10-31
不仅如此,更为重要的是,人还将会成为变化无常的人,为学为政失去一以贯之的“恒”心,凡事半途而废。为学志在一个“恒”字,苦学苦练,他在求学时如此,为政时亦如此。曾国藩认为古来圣贤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磨炼出来的,实际上回答了学贵在恒久坚持,回答了学贵在持久不间断地磨炼的问题。曾国藩本人之所以被称为晚清圣人,就在于他坚守了一个“恒”字,做任何事有始有终,有极强的事业心,事不成不放手。......
2023-10-31
李光地身居庙堂,政治上位高权重,故他的理学被史家称为“庙堂理学”。李光地理学的最大的特点,正是仰体康熙帝推尊的程朱之学。李光地的理学伦理思想,可谓是对朱子之学的传承与发展,其中以儒学人伦道德本义最为凸显,著述中的《四书解义》《孝经注》《榕村语录》《榕村续语录》《正蒙注》等,集中阐发了他的理学伦理思想。......
2023-10-31
推尊理学,理学不但被尊为立国之本,而且也被推尊为立身的根本,这是清取代明统治思想所发生的极大变化。康熙帝自称“自幼好性理之书”。他训诫部院各衙门官员说:“尔等皆读书人,又有一事当知所戒,如理学之书,为立身根本,不可不学,不可不行。”历史表明,清初朱学复兴热,形成了一种主导清王朝的新思潮,思想家们把朱学视为“正学”,把与朱学相悖之学斥为“邪学”。......
2023-10-31
陆陇其,名龙其,后易名陇其。陆陇其与一般程朱理学学者不一样,面对明末清初西学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他从容应对,反对有些人如魏商等人认同耶稣的“合儒”策略,即改变信仰,皈依西教的行为。陆陇其为官清廉,有“天下第一清廉”的称誉。陆陇其上疏朝廷,力辩不可行,与权臣发生冲突,被朝廷革职归乡。陆陇其一生,虽官场不顺,但学术上著述宏富。以上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陆陇其理学与伦理思想体系。......
2023-10-31
曾国藩认为,古圣先贤都“讲求道德修齐之道”。他在致诸弟的家书中曾以此训导诸弟,所论突出了两个字,这就是“立志”。诚如曾国藩所说:“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与于我哉!”[25]“如果人能自立志,则圣贤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总之,曾国藩认为,在道德修养中坚持立志和奉行“主静”的修养途径,“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即通过修养的途径,人人都可成圣成贤。......
2023-10-31
本来,“性相近”应该决定人之品性相齐同一,之所以出现“齐”与“不齐”,这是“习相远”所造成的。“性相近,习相远”告诫人们一个人生道理,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先人的训导,并要时时坚守。这就是张履祥为什么要重新解读“性相近,习相远”的根本原因和出发点。......
2023-10-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