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年老体衰的老年人来说,“养生”便转化为调养已经衰弱的身体。纵观历史,像理学家张履祥赋予养生以修身的含义,提出“养德可兼养生”,这在先贤中少见。“养德可兼养生”可谓是一个伦理学的命题。张履祥将“养生”表述为“正为公其身”,凸显了养德的意义。因此,他反复强调“养生”与“公其身”的关系,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2023-10-31
陆陇其,名龙其,后易名陇其。生于明崇祯三年(1630),卒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浙江当湖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出身,曾任嘉定(今属上海)、灵寿(今属河北)知县及四川道监察御史等职。为官清正廉洁多有政绩,是清初尊崇朱熹理学、倡扬实学的重要代表。雍正二年(1724)从祀文庙,谥清献。
陆陇其虽生于明王朝,但他打破汉族知识分子固守的“夷夏之防”,在检讨明亡的历史教训时,他认为明末禅学化的王学末流导致了明王朝的败亡。陆陇其与一般程朱理学学者不一样,面对明末清初西学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他从容应对,反对有些人如魏商等人认同耶稣的“合儒”策略,即改变信仰,皈依西教的行为。陆氏恪守程朱理学传统,但对西学也表现出一定的开放性。据记载,康熙十七年(1678),陆陇其游天主堂,看自鸣钟、浑天球,与来华传教的耶稣会教士南怀仁、利类思来往密切,就天文观察和中西历法等问题,多次与之展开讨论,并称许“西法曾未易吹毛”,还把历算之学纳入到儒学的经世致用中,对西学表现出吸取的灵活态度。
陆陇其为官清廉,有“天下第一清廉”的称誉。康熙十四年(1675),任职江南嘉定知县,抑制豪强,整顿胥役,反对腐败,深得乡民爱戴。同时他也因抑制豪强而被上司打压,如江苏巡抚慕天颜诬称陆氏“讳盗”,导致他仅履职二年便被革职。虽然如此,但他秉持清廉之志不移,凡遇朝廷不法之事,他都上疏争辩。如康熙三十年(1691),由于师征噶尔丹,朝廷议行捐纳事例,筹集军饷。陆陇其上疏朝廷,力辩不可行,与权臣发生冲突,被朝廷革职归乡。(www.chuimin.cn)
陆陇其一生,虽官场不顺,但学术上著述宏富。学术著作主要有《问学录》《读朱随笔》《松阳钞存》《松阳讲义》《三鱼堂文集》《四书讲义团勉录》等。他的理学与伦理思想体系,概括地说,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建立了以太极为核心的宇宙本体论,对太极与伦理及“理与气”的关系作了全面的考察,提出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理”本体论;二是系统地总结了明王朝败亡的教训,提出“明之天下,不亡于寇盗,不亡于朋党,而亡于学术”,从学术上对阳明心学(严格地说是王学末流)展开了横厉无前的批判;三是因应清王朝立国需要,推崇朱子之学,提出宗朱子为“正学”,不宗朱子为“非正学”的主张,对朱子之学作出新的阐发,重树朱子之学的权威;四是建构了旨在强化封建纲常的人伦道德体系,并对践行道德的修养方法作了系统的阐发。以上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陆陇其理学与伦理思想体系。本章拟就这四个方面分别予以叙述。
有关清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的文章
对年老体衰的老年人来说,“养生”便转化为调养已经衰弱的身体。纵观历史,像理学家张履祥赋予养生以修身的含义,提出“养德可兼养生”,这在先贤中少见。“养德可兼养生”可谓是一个伦理学的命题。张履祥将“养生”表述为“正为公其身”,凸显了养德的意义。因此,他反复强调“养生”与“公其身”的关系,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2023-10-31
不仅如此,更为重要的是,人还将会成为变化无常的人,为学为政失去一以贯之的“恒”心,凡事半途而废。为学志在一个“恒”字,苦学苦练,他在求学时如此,为政时亦如此。曾国藩认为古来圣贤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磨炼出来的,实际上回答了学贵在恒久坚持,回答了学贵在持久不间断地磨炼的问题。曾国藩本人之所以被称为晚清圣人,就在于他坚守了一个“恒”字,做任何事有始有终,有极强的事业心,事不成不放手。......
2023-10-31
李光地身居庙堂,政治上位高权重,故他的理学被史家称为“庙堂理学”。李光地理学的最大的特点,正是仰体康熙帝推尊的程朱之学。李光地的理学伦理思想,可谓是对朱子之学的传承与发展,其中以儒学人伦道德本义最为凸显,著述中的《四书解义》《孝经注》《榕村语录》《榕村续语录》《正蒙注》等,集中阐发了他的理学伦理思想。......
2023-10-31
本来,“性相近”应该决定人之品性相齐同一,之所以出现“齐”与“不齐”,这是“习相远”所造成的。“性相近,习相远”告诫人们一个人生道理,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先人的训导,并要时时坚守。这就是张履祥为什么要重新解读“性相近,习相远”的根本原因和出发点。......
2023-10-31
推尊理学,理学不但被尊为立国之本,而且也被推尊为立身的根本,这是清取代明统治思想所发生的极大变化。康熙帝自称“自幼好性理之书”。他训诫部院各衙门官员说:“尔等皆读书人,又有一事当知所戒,如理学之书,为立身根本,不可不学,不可不行。”历史表明,清初朱学复兴热,形成了一种主导清王朝的新思潮,思想家们把朱学视为“正学”,把与朱学相悖之学斥为“邪学”。......
2023-10-31
二程把《大学》看作“入德之门”,把其中的“格物致知”看作为学之本。这就是说,要掌握事物本末始终发展的过程及其趋势,唯有“格物致知”。曾国藩秉承宋代理学家“格物致知”论,认为要“致知”即认识掌握人主体以外的客观事物,必须格物。“格”即彻底探求事物之理。总之,曾国藩的“格物致知”论,是一个修身的命题,是主观上的内省。曾国藩作为一代“理学名儒”,其“格物致知”论并无新发明,他只不过传承了宋儒的理学思想。......
2023-10-31
何谓“我这个身关系甚重”,初看起来,似乎很费解。细究之,有如下几层含义:其一,“要知我这个身关系甚重”即指要知一个人的人生中自我道德修养极其重要。也就是说,当世有一种人只重视才干,却不知“身”是经济之本,“先将这身坏了”,颠倒了德和才的关系。说到底,“修身”是每一个人必不可少的,必须置于人生的首位。以上三点,即陆陇其“要知我这个身关系甚重”的基本含义。......
2023-10-31
诚如上述,陆陇其是清初著名的以“太极”为宇宙本原论者,为此,他对古老的“太极”概念重新作出了系统的阐发。其次,陆陇其进一步指出宇宙中呈现的所有物质与精神两大现象,溯其根源,都源于“太极”。陆陇其认为这是对前人秉持太极本原说的误解。如此论“太极”,既坚持了太极宇宙本体说,又脱却了直觉而具有哲学的思辨性,如此论“太极”在清初理学家中少见,反映了清初理学家理本论被修正为太极论的一个显著时代特征。......
2023-10-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