屿后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屿后村是首占镇独立的行政村,村里人全部姓黄,他们和睦相处,民风纯朴,善良而世代延续。屿后村背靠鲤鱼山,三面环浦,前有一江十八浦横卧,是一个天然的风水宝地。屿后村现占地面积1.2平方千米,辖区内只有一个自然村,6个生产大队,现有耕地面积310亩,山地1500亩。几年来,屿后村充分发动群众,多方筹资,先后集资近400万元。......
2023-11-22
首占村耕地以水田为主,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洋田,山田只有极少数。另有部分山园。土地改革时,每个人口分得田地0.97亩。当时的水田面积大约在2300亩左右,山园面积200亩左右;全村22个生产队,有男劳力700人左右。因那时生产条件差,机械化耕作、灌溉程度低,每个生产队20多个劳力,平均每个劳力耕作3亩的土地左右,每个劳力除了集体劳动外,还要耕作自留地、开荒地,全年的劳动日在300天左右。早稻收割完毕、晚稻插秧结束至晚稻收割前的这段时间,属农闲季节。那时没有“冬闲”,但有指令性的冬种任务,要收获蕃薯,加工薯米,还要挑河泥肥田,忙得不可开交,而且,还远到福州挑河泥、挑人粪,用船运回作肥料。1979年后,落实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自主权,生产条件又有很大改善,如化肥充足,不用农家肥。除草用农药,省了大量的劳力。现在只剩下中老年人守在这块土地上。
首占村原有22个生产队,除了搬运队、耕山队只有一头耕牛外,其余20个生产队都有两头耕牛,一直到六十年代中期才有拖拉机耕田。不过至今拖拉机还没有完全替代耕牛,拖拉机耙田之后,还要用耕牛拖平水田,然后才插秧。集休化时期,早晚两季收割采用电动脱谷机,现在反而用上了原先的稻檣打谷。
首占村粮食作物除水稻外,还有蕃薯,大、小麦,豆类等。早在民国时期,所产“首占白早”就驰名榕城,其特色是壳薄、色白、粒大、质粘,别具风味。1945年前后,福州台江和城内各大米店都有挂牌“酒店白早”销售,盛名数十年。现在绝大部分的水田皆种水稻。从种植高杆稻发展到矮杆稻、杂交稻,品种不断更新。从水秧发展到卷秧,种植技术日趋进步。化肥供应充足,品种多样质量好,促进水稻单产逐年提高。现在早稻平均亩产在800—900斤之间,栽种管理特别好的能达到1000斤以上。晚稻平均亩产700—800斤,个别的能达千斤。集体化吋期,指令性冬种的大小麦,由于产量低、经济效益差,至今已好久没人种了。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粮食紧缺,个人开掘荒山种植蕃薯盛极一时。水田属集体所有,按人口分口粮,有的户口粮不够吃,都只得上山开荒种薯,作为家庭用粮。由于人多,大家争先恐后,寸土必争。远远望去,满山遍野的蕃薯园,密密庥麻,层层叠叠。年产蕃薯三万多担,涌现了户产蕃薯数百担的农户。八十年代后期,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稻谷产量猛增,粮食充足,蕃薯逐年减少,目前只有少量栽种,供人们佐餐之用。(www.chuimin.cn)
从前,村人灌溉农田,必须掌握潮水的涨落时间,不分朝夕争分夺秒地以足踏水车车水。若遇旱情水小,下好水车潮已退,望洋兴叹也是寻常之事。至于那些无浦道的农田,只能靠天下雨。清道光丙申(1836),开新湖(又称过湖),自龙胶尾至后山湖,通潮溉田。全村大部分的田片都要在过湖安装水车灌水。田块距过湖远的,要通过别家田块,踏了一天水车,水还没到自家田头,其辛苦可想而知。1951年开土堘湖,1952年开福星浦(后山路浦),缓解了车水难。1954年开挖牛路渠,引莲柄港电灌站水利改替灌溉,大部分田地可直接进水,地势高的田片还得用水车。这样总算减轻了劳动强度。1953年建造董浦桥水闸,1969年建造正港水闸,加强了蓄水灌溉能力。1969年,安装电动机械灌溉系统工程。该村五个区的田片,建造五座闽定抽水泵站,并整修水渠,渠网遍布,水到田头。成片使用电动抽水泵抽水,全面实现电动灌溉。从此,人力踏水车成为历史的陈迹,庄稼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这在农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全村近两千亩农田,旱涝保收,稻谷丰登。
1989年开始,该村进行改明渠灌溉为地下暗灌工程的建设。明渠既多占用田地,又年年需要修造,改为地下暗灌,既节省田地,又免除了修造的烦劳,且节水省电省工。经过几年的努力,至1996年,已基本完成地下暗渠工程的建设。
有关首占风华·首占的文章
屿后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屿后村是首占镇独立的行政村,村里人全部姓黄,他们和睦相处,民风纯朴,善良而世代延续。屿后村背靠鲤鱼山,三面环浦,前有一江十八浦横卧,是一个天然的风水宝地。屿后村现占地面积1.2平方千米,辖区内只有一个自然村,6个生产大队,现有耕地面积310亩,山地1500亩。几年来,屿后村充分发动群众,多方筹资,先后集资近400万元。......
2023-11-22
1993年2月17日,北影著名导演陈怀皑回到家乡首占村。陈怀皑用长乐话大声地说。离开故乡已经几十年了,陈怀皑却依然记得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
2023-10-31
1982年,首占村在鹏上村后的三叉浦北岸建造自来水厂,建有水塔、过滤水池并安装抽水机和自来水管。后因三叉浦地段污染严重,又在鹏上道头建泵房安装抽水机,铺设管道输水至过滤池。1985年,自来水管直接铺设到各户,用户计吨收费,极为方便。同时,对全村范围内的自来水管道重新进行布局铺设。经有关部门检测,井水为深层优质地下水,属硅酸型矿泉水。......
2023-10-31
首占村家家户户都有饲养鸡、鸭、兔、猪等禽畜的习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状况已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今只有少数农户还养鸡、鸭、兔,养猪的就更少了。旧时,首占村主要果树有桔、番石榴、龙眼等,数量不多,只在观后山栽种橄榄、枇把等果树。后改种龙眼、橄榄、枇杷、番石榴等,其中龙眼有几百棵,近年来已开始采摘。就业300多人,集市繁荣,是本村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之一。......
2023-10-31
郑世威问清后生是沙京村人时,顿时喜上眉梢,与他商议道:“此蛏乃海味佳肴,我的‘春’字也是书法珍品,把我这个‘春’字换你这一担蛏如何?”如若不信,可暂先把字带回让族人评价,假如不值一担蛏,再来理论亦可。那后生听着半信半疑,见主人出自书香门第,说话恳切,就依了他,用一担蛏换一个“春”字。老人们都夸他会办事,这个字,何止才值一担蛏?......
2023-10-31
1997年12月,省教委命名首占中心小学为福建省农村示范小学、福建省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示范校、福州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长乐区文明学校。届时首占中心小学将配置36个教学班,可容纳学生1700人。如今,首占中心小学已经是平安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每一位师生都在这里找到了精神的归属感、文化的归属感和生命的归属感。......
2023-10-31
郑振铎童年时代,因父亲、祖父相继病逝,家道中落,由母亲抚养成人。郑振铎自幼生长在温州,但因家庭生活环境关系,却能说福州方言,他和家里人日常谈话都是用福州话。在饮食爱好方面,郑振铎也是偏爱家乡的菜肴。从郑振铎的文学作品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他对故乡感情之深。高梦旦,原名凤谦,常用笔名崇有,籍贯也是福建长乐,他是26岁才离开故乡的,老家就在与郑氏祖居地首占一田之隔的龙门乡。......
2023-10-31
中共福州市长乐区首占镇党委书记:郑成刚福州市长乐区首占镇人民政府镇长:陈爱玉“山清水秀形胜福地育馨德,地灵人杰文化名镇展芳华”。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首占镇倾力打造的这套丛书是为一份厚礼。《首占风华》是迄今为止,长乐第一部挖掘乡村史志的丛书,该丛书的出版是对首占千年文化的一次巡礼。......
2023-10-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