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喀斯特地貌为蝙蝠提供丰富栖息环境

喀斯特地貌为蝙蝠提供丰富栖息环境

【摘要】:像我国喀斯特地貌发达的地区,比如贵州、广西、广东、云南等,天然的溶洞特别多,就为蝙蝠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还有个头娇小的非洲扁颅蝠,以及体形大的温氏长耳蝠都喜欢栖息在树皮下。斑蝠树干和树枝的空洞为蝙蝠提供了更加舒适、安全的栖息场所。一些大的食肉假吸血蝠,比如非洲假吸血蝠,还有我国南方分布的大黄蝠等,可以形成几只到几十只不等的群体,栖息在树洞内;小型的蝙蝠如扁颅蝠和伏翼类,也可以利用竹筒作为栖息地。

栖息在树枝上的蝙蝠

总的来说,蝙蝠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所以它们的栖息行为也呈现多样性。大部分蝙蝠都是群居性的,并且非常“恋家”。它们一般会在自己的栖息地度过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这种栖息习性影响了蝙蝠的分布、密度、迁移、繁殖等问题。

选择合适的栖息地对于蝙蝠来说有很多好处,比如可以抵御恶劣气候、防御外来侵袭、在体温调节中节省能量、增加交配机会、改善母亲的哺育环境、躲避天敌等。

你知道吗,蝙蝠所选择的任何栖息地都有其独到之处,在我们人类意想不到的很多地方都可以发现它们的踪迹。

大蹄蝠

合适的洞穴是绝大多数蝙蝠的首选之地,那里相对稳定,有些蝙蝠甚至可能会选择世世代代栖息于此。像我国喀斯特地貌发达的地区,比如贵州、广西、广东、云南等,天然的溶洞特别多,就为蝙蝠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

除了天然洞穴,它们也喜欢选择废弃的矿洞、防空洞水利洞等相对稳定的居所。这些洞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温度、湿度相对恒定,外界干扰较少,周边植被环境较好并且食物丰富,等等。

还有些蝙蝠体形偏小,易于藏身,所以喜欢栖息在洞穴外的岩石缝隙中。虽然岩石缝隙的气候不算稳定,但相对来说,外出飞行的耗能也要少于在洞穴内,因此更利于蝙蝠外出觅食和迁移。

眼镜狐蝠(www.chuimin.cn)

还有一大类是树栖型蝙蝠,这类蝙蝠喜欢栖息在树上某个不起眼的地方。研究发现,树皮下、树叶簇中、树干和树枝的空洞里都有它们的踪影。

比如,当你留心巨红杉时,可能在粗厚的树皮下发现欧洲伏翼的单个雌性个体,它们的颜色与树皮非常接近;在桤(qī)木树皮下也可能会发现少量的水鼠耳蝠和长耳鼠耳蝠。印度的一种社鼠耳蝠雌体群,夏季栖息在心果山核桃树的树皮下;到了冬季,它们则选择树皮更厚的粗皮山核桃树为栖息地。还有个头娇小的非洲扁颅蝠,以及体形大的温氏长耳蝠都喜欢栖息在树皮下。

对于树叶簇这种短暂的栖息地,蝙蝠就很随意了,可能只是利用十天半月,一般随时会来又随时离开,住到哪里就吃到哪里。它们多为单个个体或相对小的群体,在热带较为多见,最擅长利用身体与周围环境相似的颜色来加以伪装。

斑蝠

树干和树枝的空洞为蝙蝠提供了更加舒适、安全的栖息场所。这些空间无论在耐久性还是保温性上都比树皮的缝隙要稳定,因此在热带或温带地区都被蝙蝠广泛利用。在热带,许多树干因腐烂而形成大洞,洞内的温度和湿度相对稳定,如猴面包树和大榕树的树洞就是有些蝙蝠首选的栖息场所。

一些大的食肉假吸血蝠,比如非洲假吸血蝠,还有我国南方分布的大黄蝠等,可以形成几只到几十只不等的群体,栖息在树洞内;小型的蝙蝠如扁颅蝠和伏翼类,也可以利用竹筒作为栖息地。这些地方也是蝙蝠完成交配、生育和哺育幼仔的场所。

更让人意外的是,一些人造结构的栖息场所如隧洞、坟墓、房屋、石造建筑物和石桥缝隙等,也成为蝙蝠的选择。因此,只要有人造建筑物的地方,就可能有蝙蝠,这些伴人居型蝙蝠与人类能够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