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期的发展和探索中,电视访谈节目在自身创作方面不断推陈出新。访谈节目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和互动性,将网络资源纳入电视访谈节目的设置当中,扩展访谈场。这些措施将网络、电视、手机多种媒体连接起来,在更大程度上扩展了节目的访谈场,由演播室扩展到观众的现实空间,再到网络的无限空间,极大地提升了节目的影响力,提高了收视率。......
2023-10-30
(一)新闻本位意识回归
新闻本位意识的回归实质上是对电视新闻定义趋于本质化的解读。电视体育节目的新闻本位意识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首先,体育新闻栏目全天滚动播出,新闻信息量越来越大,新闻时效性越来越强。随着体育国际化和体育赛事资源的极大丰富,体育爱好者表现出旺盛的信息需求,求新、求变之心表现得尤为强烈。因此,电视体育节目更加注重传递丰富的信息,并挖掘独家新闻来满足受众需求。CCTV-5全天24小时滚动播出新闻,其品牌栏目《体育新闻》更是一档名副其实的每日体育新闻资讯总汇栏目。此外,电子摄录、数字压缩、微波传输和卫星发射等高科技的发展,为电视体育新闻在时效性上的飞跃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国内电视体育新闻体现时效性的手段主要有新闻栏目滚动播出、多视窗连线报道、字幕滚动以及现场直播报道等。
其次,各级电视体育频道更加重视赛事的现场直播和现场报道工作,力求将赛事直播工作常规化。由于现场直播能直接摄取新闻现场的人物、事件、音响和环境氛围,与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实现同步共时,保持事件发展的延续性、过程性和不可确定性,因此重视赛事转播,突出赛事特色,成为吸引观众的关键性砝码。体育赛事的直播化是电视在传媒竞争中真正的独家优势,因此,电视体育新闻记者应最大限度地接近现场和深入现场,更好地满足观众的视听要求。
(二)娱乐化、故事化趋势日益明显
现代电视体育的一个重大变化就在于体育中所附带的政治意识和民族情感逐渐为娱乐性所代替,更注重以体育竞技的生命本质去激发人的审美愉悦,即消除了功利心的自由愉快。类似于NBA直播所引起的收视狂潮,不仅在于竞技本身的魅力,更在于电视赋予NBA等体育竞技的全新意义:意想不到的镜头设置、超乎想象的拍摄角度、或急或缓的速度安排,给人全新的感官享受。电视媒介的技术美感和人体的生命美感可以使观众如身临其境,尽情享受体育带来的单纯与快乐,大大缓解了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带给人们的压力。在娱乐经济的大潮下,电视体育节目也日趋娱乐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传统的体育节目越来越娱乐化。以赛事直播为例,与以前播音员般的解说相比,现在的直播解说更讲究个性与幽默,更富激情与活力,更注重发掘赛场上的有趣现象。新闻类节目则将重点从赛场内转移到赛场外,从单纯关注比赛结果转移到介绍选手以及与赛事相关的人或事、比赛前后及比赛期间的花絮上,光线传媒的体育资讯节目《体育界》更是以“体育娱乐化、体育明星化、体育故事化”为口号,力争做娱乐化的体育新闻。
其次,专门的体育娱乐节目日益增多并成熟。如湖南卫视的《我是冠军》、北京电视台的《我爱我的2008》之类的体育真人秀节目,CCTV-5的《城市之间》《全明星猜想》之类的体育游戏节目等大量展现屏幕。在2010年足球世界杯比赛期间,CCTV-5的《球迷世界杯》《欢乐世界杯》以及《豪门盛宴》等世界杯题材栏目都成功地将娱乐元素注入其中。此外,有些体育频道创办之初就定位在体育休闲上,注重体育的娱乐休闲性,如江苏体育休闲频道等。
(三)受众意识日益突出(www.chuimin.cn)
受众意识的日渐提高是中国电视体育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一个重要转向。受众意识的日益突出首先表现为我国电视体育节目形态丰富多彩,基本上满足了观众对体育的全方位、多层次需求。对于电视体育来说,观众的收视需求主要是获取体育信息,了解体坛动态,关注体育人生,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体育价值判断、意见表达和精神享受。为了满足受众的多层次需求,电视体育新闻不仅要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报道体育事实,还要对事实进行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和解读,并努力创造多种途径与观众形成互动,满足观众进行意义判断、渴望参与表达等需求。此外,我国电视体育新闻由最初的口播新闻、图片新闻到声画结合的多样化报道方式,也体现了电视体育受众意识的加强。
现代科技的创新与发展为电视体育尊重受众、满足受众需求提供了技术支持。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与进步,已经成为进行远程、快速、互动式传播和促进体育国际化发展的关键,并且已经广泛应用到体育节目的制作中。电视体育传播与网络的结合为电视体育节目实现互动交流提供了最大的空间。随着赛事直播的增多,让观众通过手机短信、微博等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同步参与到赛事直播中进行点评的方式也越来越普及。同时,随着数字电视时代的到来,数字式采编设备的全面运用将使体育报道更快捷方便、内容更加丰富、节目更富个性化,与观众的互动交流沟通也将有更大的开拓发展空间。
(四)专业化趋势日益加强
专业化是指节目内容定位专一,适合目标观众的需求。在当前电视传媒的产业化、市场化发展进程中,栏目专业化、频道专业化是电视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当然,专业化的栏目不一定要以受众群体的减少为代价,特定的播出内容只要做好做透,同样可以吸引广义层面上的观众。
(五)重大赛事多媒体联动
多媒体联动在体育赛事的直播中已成为一大趋势。这也是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体更好生存的策略之一,在观众注意力越来越稀缺的新媒体时代,加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间的互动,已成为吸引受众的关键。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央电视台共投入了包括综合频道、体育频道、军事频道等八个频道进行转播,还购买了伦敦奥运会3D电视报道权,通过有线电视网在央视3D频道进行开闭幕式、田径、游泳比赛等直播。雷欧尼斯公司还通过3D信号转换器Trans 3D实现了中央电视台3D频道在影院3D影厅进行3D放映。同时,所有的直播点播视频、现场报道和原创内容都通过CNTV网络、IPTV、移动终端全媒体平台进行传播,真正实现了多媒体联动。
有关跨文化传播视野下的电视节目创新研究的文章
在长期的发展和探索中,电视访谈节目在自身创作方面不断推陈出新。访谈节目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和互动性,将网络资源纳入电视访谈节目的设置当中,扩展访谈场。这些措施将网络、电视、手机多种媒体连接起来,在更大程度上扩展了节目的访谈场,由演播室扩展到观众的现实空间,再到网络的无限空间,极大地提升了节目的影响力,提高了收视率。......
2023-10-30
如果把它看作一个主体,电视节目形态是电视节目制作方式的核心,不同的节目形态规定着不同的节目内容,也筛选着不同的观众。以电视综艺节目为例,其作为一种几乎与电视同步诞生的节目形态,自出现以来就是电视荧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业界普遍认为,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中央电视台的《综艺大观》,至今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程。......
2023-10-30
在我国某种新类型节目发展的初期,直接引进原创国家经过长时间播放得以验证的优秀节目的样式及创意并进行模仿创新,不失为中国电视明智的战略选择,是一条最具操作性的创新之路,会大大缩短我们的探索过程。当前,许多学者把中国电视面向全国市场的创新置于国际化市场空间进行考量,认为中国媒体推出的节目,多数克隆于海外节目,缺乏创新能力,这其实是批评者理论考量假设空间指向和传媒创新的现实空间指向的错位。......
2023-10-30
社会上相继出现了许多关于人文主义的术语,从社会精英到一般百姓,几乎到了妇孺皆知的程度。所以说我们在进行节目策划的时候,就应该大力弘扬人文主义,同时应该提高节目的品位。一个节目的取材要从社会生活中进行选择。加强观众同节目的沟通。这些对观众的调查可以使节目避免或减轻风险,通过反馈对方案进行修补,最终做出适应民意的好节目。......
2023-10-30
率先创新的这种收益被熊彼特称为“先驱者利润”。替代者如果能够在模仿率先创新者的节目模式的前提下,通过创新找到吸引观众目光的新选题、新定位,它就能超越率先创新者的地位。率先创新由于是创造新节目模式,很难找到达到新节目类型要求的熟练运作的编导、摄像、经营人才。......
2023-10-30
电视体育节目以其独有的激烈性和不可预知性吸引着众多电视观众的眼球。电视体育节目形态创新的基本元素主要有以下几种。西方电视体育节目编排以尽量迎合受众的趣味、争取最大的观众市场为宗旨。作为政府喉舌的电视台自然地将电视体育的受众定位为全体国人。以电视足球节目为例,它是最早实施裂变过程的。有人统计,《足球之夜》在中等以上城市收视率超过20%,迅速成为电视体育栏目的一座重镇。体育栏目的包装近年来又有新的变化。......
2023-10-30
那些优质的、典范性的节目模式,往往是将多种节目形态高度整合在一个节目模式当中,进而产生出各类创意元素。好的节目模式可以通过将各种节目形态的特性高度融合在一起,推动节目形态的创新。安徽卫视联合光线传媒引进 Fremantle Media 公司的节目Don’t Stop Me Now,推出新才艺竞技节目《势不可挡》。只有将两者进行有效融合,才能真正实现节目的创新,推动整个电视业的持续发展。......
2023-10-30
而电视节目的成长不能仅仅理解和表现为变得“更大”,更重要变得“更强”“更新”,也就是“质”的成长。对于电视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来说,“质”的创新或变革是最为核心的内容,量的扩张只是成长的结果。湖南卫视的创新性是不错的,虽然它是以娱乐立台,在娱乐节目方面的创新思维和速度还是值得业界学习的。要获取此种优势电视节目就必须进行创新,以求获得第一种能力,即功能性能力。......
2023-10-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