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美国对有线电视的发展在这一时期采取了限制政策,但有线电视给电视娱乐带来的专门化特点已经显现出来。这个时候,美国警察抓到的每一个街头打架的青少年都会说,他的行为是受到了电视剧的影响。这个电视现象使得美国参议院花了4 年时间来讨论电视暴力内容和观众的攻击性行为的关系,并使这个课题成为传播学的传统课题。......
2023-11-03
电视新闻节目是电视新闻传播的基本载体和表现样式。短到滚动字幕的一句话,长到几十分钟的深度报道、新闻评论,新闻节目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闻节目在其不断发展过程中,已经在题材、体裁、制播方式、编排方式、播报语言等方面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态。
(一)电视新闻节目的定义
电视新闻节目作为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的重要工具,在节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学术界及业界从内容、功能、分类等不同层面对电视新闻节目做出了界定,代表观点如下。
内容上,1991年出版的《电视艺术辞典》认为.新闻类节目是以传播新闻、报道真人真事为主要内容的电视节目的总称,以播出消息为主,同时也播出电视评论、专题报道、电视专访、调查报告、记者来信、电视新闻纪录片等。与之类似,1999年出版的《广播电视辞典》认为,电视新闻节目是指电视屏幕上播出的新闻信息、分析、解释与评论新闻事实的各种新闻节目的总称。
功能上,陈莉认为新闻节目是“以播发消息为主,旨在迅速及时反映客观实际的重要发展变化,借以满足公众信息需求,引导社会舆论的节目类型”。
分类上,孙宝国把电视新闻节目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微观层面的电视新闻节目一般是指电视新闻传播内容、形式相结合的最基本的视听单位;中观层面的电视新闻节目一般是指电视新闻栏目这一收视单位;宏观层面的电视新闻节目一般是指电视新闻频道这一收视单位。
(二)电视新闻节目发展历程
1.美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历程
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的电视新闻业发展较早。1939年,NBC记者首次用电视对总统竞选做了实况转播。美国电视新闻节目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40—50年代
这一阶段,美国电视节目开始起步,并逐渐出现多种形态。美国早期电视新闻主要受新闻电影纪录片以及广播新闻节目的影响。20世纪40年代,电视新闻发展还较为落后,主要是播音员的口播报道。1940年,NBC试播了第一个新闻节目—《电视新闻记者》。节目以风琴曲作为背景音乐,屏幕上显示标题字幕,同时辅以解释性的图表。
之后NBC在1947年推出了《会见新闻界》,这是美国四大电视网中最早创办的周末新闻访谈节目。
1949年2月14日,NBC由骆驼香烟公司赞助的晚间新闻节目《骆驼新闻大篷车》播出,时长15分钟。主持人约翰·卡梅隆·斯威兹(John Cameron Swayze)对新闻影片进行简短的解说。与之类似的有CBS的《道格拉斯·爱德华兹新闻》,每次播放6~8条新闻。
进入20世纪50年代,电视新闻具备了创办时事专题节目的条件。1951年,默罗着手创办CBS时事新闻节目《现在请看》,每周播出半小时,集中讨论一些具有新闻价值和引起争议的事件与人物。如在1954年,默罗评述并播放麦卡锡的演讲影片,展开了对麦卡锡主义的斗争。
1952年1月14日,NBC早间新闻节目《今天》播出,填补了早间电视的空白。节目以软性新闻为主,主持人不像晚间新闻主播那样严肃,而是以亲切自然的交流者身份出现,给人以轻松的感觉。该节目集合新闻、访谈、资讯于一体,是一档综合类节目。
1953年,CBS人物专访节目《面对面》播出,是世界上较早的人物专访节目,由主持人爱德华·默罗创办。
1956年,NBC在《晚间新闻》中推出亨特利和布林克利二人共同担任主持人,取代了斯威兹的单人主持,开了伙伴型主持人节目的先河。
第二阶段:20世纪60—70年代
20世纪60年代,由于通信卫星技术以及ENG电子新闻采集系统的发展,美国电视新闻节目快速发展。电视辩论是美国大选中一道独特的风景。1960年9月26日,在芝加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一个电视直播间里,总统候选人尼克松和肯尼迪进行了美国总统竞选历史上第一次电视辩论,美国三大电视网同时直播。
1968年,CBS播出《60分钟》,被誉为美国杂志型电视栏目的鼻祖。节目采用杂志的编排方式,由片头节目导视、深度报道和评论板块构成,加广告共计60分钟。深度报道的三段报道一般包括一则硬新闻、一则较为严肃的新闻以及一则富含人情味的软新闻。一期节目往往由多名主持人各自主持、共同完成,但每个板块的主持人相对固定。如评论板块主持人安迪·鲁尼自1978年加入《60分钟》后,直到2011年才卸任。节目以滴答走动的钟表介绍节目的进程,每个报道开始或结束时,主持人在《60分钟》的杂志封面背景前进行介绍或者总结。随着节目的普及,类似节目相继诞生,如ABC在1978年推出的《20/20》等。
这一时期,美国电视新闻节目报道了众多美国重大事件,包括肯尼迪遇刺、越战、“阿波罗”11号飞上月球等。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
1980年6月1日,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创立,开始进行24小时新闻播放,成为新闻传播的一大创举。节目以大量现场直播的方式同步报道新闻,迅速及即时。1982年,CNN创办第二个新闻频道CNN Headline News,主要对突发事件进行独家抢报。CNN在众多突发事件中报道迅速,包括1981年里根总统遇刺、1986年“挑战者”号宇宙飞船爆炸等,因而迅速崛起。
CNN于1985年推出了《拉里·金直播》。主持人拉里·金身穿背带裤,访问各种政界人物,提问直接且有人情味儿,成为节目的主要标志。
这一时期,美国各类新闻节目,包括新闻杂志节目、联播型节目、新闻访谈节目等都呈现出繁荣的发展状态。代表节目如NBC在1992年推出的《日界线》、CNN在2003年推出的《安德森·库珀360°》等。
2.英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历程
英国于1936年正式开始播出电视节目。1937年,BBC转播了英国国王乔治六世的加冕典礼,是较早的实况转播。英国电视真正崛起是在1953年。当年6月2日,BBC转播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威斯敏斯特宫举行的加冕典礼。
1953年年末,BBC开播《全景》,这不仅是英国最早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杂志型电视新闻栏目,它包括了时事、艺术、名人等各种内容的报道和评论。杂志型栏目在英国很受欢迎,主要节目如《举国上下》《真实故事》《新闻秀一秀》等。《全景》之后逐渐淡化了杂志型编排方式,开始朝调查性新闻节目方向发展。
1963年,格拉达纳电视台播出《世界在行动》,节目致力于以调查方式报道和解释时事,是有名的调查性新闻报道节目。之后英国调查类新闻节目蓬勃发展,包括20世纪90年代BBC的《新闻内幕》、ITV的《假面》等。
20世纪70年代,英国电视开始走向成熟。BBC的新闻节目在形式上也发生了改变,主持人展示出轻松随意的风格。1972年,BBC一档面向儿童的新闻节目《约翰·克瑞文新闻纵览》播出,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儿童新闻节目。主持人克瑞文身穿毛衣,不系领带,在午茶时间播报新闻。他向青少年报道饥荒、灾害、选举、流行歌星的行踪、动物故事与其他影响年轻人生活的一切事情。
1980年,新闻深度报道节目《新闻夜》播出,话题的高端和广泛、嘉宾的权威、记者型主持人等要素使得该节目受到受众欢迎。
英国日播新闻常以时刻命名,如ITV在1967年开播的《十点新闻》、BBC在1970年开播的《九点新闻》和1984年的《六点新闻》等。节目通过修订不同时段、不同频道的新闻标准,从而吸引不同的受众,如妇女、男性、青年、受教育程度高者等。
英国新闻节目很多要素和我国不同,如主持人会有多个,而非一到两个;搭档主持人身高悬殊等等。这些新闻节目制作理念均可被我国借鉴。
3.中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58—1977年
电视业初创时期因技术制约等因素,我国电视新闻节目较为简单。尤其是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电视新闻节目受到严重干扰。在初创期,我国电视新闻节目主要有四种形态。(www.chuimin.cn)
《图片报道》是我国电视新闻最早的形态之一,播出时由播音员解说图片内容。1958年5月15日,《图片报道》首期节目《“东风牌”小轿车》的内容为介绍我国制造的小轿车,时长约4分钟。
1958年11月2日,《简明新闻》首次播出,这是我国早期电视新闻节目的另一种形态,即播音员口语播报消息类新闻。节目稿源来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由我国第一位电视播音员沈力播出,每次约5分钟。
第三种形态为电视新闻片。早期的电视新闻片主要借鉴新闻电影和继承苏联模式的新闻纪录片。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新闻简报》是电视台长期、经常和大量的新闻节目来源。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在19点15分试验播出了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新闻纪录影片《到农村去》。电视新闻片主要形式为字幕后出现影片新闻,解说词由播音员配音直播,并有配乐和音效等。新闻每条约2~3分钟,每次播出3~4条,总长10分钟左右。1958年5月29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电视新闻片《朱德副主席为石景山钢铁厂扩建工程剪彩》,6月1日,播出了《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杂志创刊》。
第四种形态为实况直播。1958年10月1日,北京电视台首次实况转播了天安门广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9周年的阅兵典礼和群众游行。此后,国家重大时政活动经常以实况转播的形态进行报道。1959年4月18日,北京电视台实况转播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
20世纪60年代初,许多省市建立了电视台,大多数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只能靠口播新闻和图片新闻当家,也有的能拍少量新闻片—其中不少还要送到北京洗印。这一时期因资源有限,新闻节目多间断播出。I960年起,北京电视台的《电视新闻》栏目固定下来,成为第一个每晚播出的节目,每期约10分钟。
这一时期电视新闻节目的主要内容为国家和人民政治生活的重大事件、社会主义建设成就、领导人出访、体育赛事等。先后播出26次的《电视通信》记录了周恩来对14国的访问。又如《支援地震灾区人民重建家园》,报道了1966年3月的河北邢台地震。体育新闻报道如1958年6月19日“八一”篮球队和北京篮球队比赛的实况转播,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1961年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转播,1963年《新运会简报》报道的雅加达“新兴力量运动会”等。
此外,这一时期还对国际新闻做了报道。1958年5月8日,北京电视台第一次播出外国电视节目。此后不定期播出如《苏联新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新闻》等专辑,内容多是国外电视机构的电视新闻片,经过编译和配音后在国内播出。1959年,不定期的单国新闻专辑的编辑方法被改为由若干国家电视新闻构成的《国际新闻》,采用黑白无声片,配以解说和音乐。
第二阶段:1978—1992年
这一时期,因电子新闻采集设备的使用,节目向录像化过渡。我国电视新闻节目数量增多,时间加长,时效性显著提高,开始出现多样的节目形态。
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改名为中央电视台。1978年1月1日,当时的北京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合作,正式创办《新闻联播》,对国内、国际重要事件进行报道。国际新闻主要从电视新闻社如合众独立新闻社、维斯新闻社等接收。1981年,节目改变了过去国内新闻片、国际口播稿和国际新闻录像明确的三块,将节目按重要程度进行编排,沿用了20多年的新闻片配乐的做法被取消。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新闻联播》多次推出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如关于大兴安岭火灾的报道持续了一个多月,共播发了100多条新闻。系列报道《弹指一挥间》播出180条新闻,反映了新中国成立40年来我国取得的成就。1987年,《新闻联播》实行了两个播音员串联播音,充分利用了播音员在语言、形象、服饰等方面的传播符号。
除《新闻联播》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其他新的节目形态。1980年4月,中央电视台开办《国际见闻》栏目,主要播出外国电视机构提供的较为轻松的新闻节目,涉及国外经济、科技、文化、生活等方面,如《会跳舞的喷泉》《奇异的脚踏车》等。
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创办了我国第一个评论性节目《观察与思考》。该节目打破了以往只有报道没有评论的形态格局,并开始采用主持人形式主持。节目通过对群众关心的敏感热点问题等进行深入报道和评述,以起到舆论引导的作用。开播的第一期节目为《北京居民为什么吃菜难》。之后比较有影响的节目如《菜篮子里看改革》,节目从“菜篮子”出发,对武汉市蔬菜和其他副食品产销体制改革进行介绍和分析。1988年《观察与思考》和《社会瞭望》合并成为《观察思考》,该节目设置了固定的主持人,最终于1994年3月停播。
1980年年底,《国际评论》栏目开播,节目主要对国际热点进行评论。1984年7月,《今日世界》播出,节目主要对世界上的重大事件进行报道和评述。
1983年,《交流》节目改为《电视论坛》,这是一档以讲话为主要形式的评论性节目,观点和意见通过领导、干部和群众讲话传达。节目还曾组织北京市某单位职工展开关于服务态度问题的辩论。
除此之外,1984年中央电视台直播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盛典。1987年,中央电视台首次对党代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进行了现场直播。
1987年,上海电视台开播《新闻透视》,将节目划分为几大板块,如《纵与横》《社会广角》《当代人》《长焦距》《观众中来》和《快节奏》等,具备了杂志节目的雏形。
1992年,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新闻节目《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经过历年改版,最终改为《中国新闻》)创办,每期10分钟,宗旨为向全球华人传递中国新闻资讯。
第三阶段:1993—1997年
从1993年开始,我国电视新闻节目逐渐由录播改为直播。节目在播放次数、新闻时效、报道内容上都有很大提升,同时新闻栏目开始不断增多,节目形态有了崭新的变化。
1993年,《东方时空》诞生,作为一档新闻杂志型栏目,节目结束了央视早晨7点到8点无节目的历史。节目最初由《新闻》《东方之子》《金曲榜》《生活空间》《焦点时刻》五个板块组成。之后经过了多次改版包括取消节目、增设节目、改名等。1996年,节目增加了《面对面》,各子栏目由总主持人统一串联。1994年4月,中央电视台创办《焦点访谈》,节目以深度报道和述评为主,以舆论监督见长,每期13分钟,引发了舆论监督节目的热潮。最初节目曾大量采用演播室访谈的形式,最后逐渐形成了以现场采访为主、首尾加以点评的节目形态。节目定位于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2000年改为用事实说话),既包含政策的宣讲、对正面事件的表扬,同时还有大量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曝光。
1995年,随着双休日制度的实施,出现了一批双休日新闻栏目,如浙江卫视周末版中的《时事圈点》。节目以“双休日”为诉求点,围绕“休闲”的定位,选择贴近观众、趣味性强、有社会意义的事件,对一周以来的重大新闻进行二次传播。
1996年5月,《新闻调查》节目开播,节目时长45分钟。相比之前时间较短的深度报道,该节目能更加详细透彻地剖析相关事件,是一档深度调查节目。节目以记者调查采访为叙述形式,有主题性调查、事件性调查、舆情调查和内幕调查,对事件进行多层面展示和深入挖掘,富含丰富信息。
这一时期,直播应用广泛。1997年,包括日全食等天文奇观、香港回归、三峡截流、黄河小浪底截流等重大事件均采用了多点直播报道。
在报道方式上,节目也有了新的手段。《世界报道》在1996年3月报道首届亚欧会议时,采用了模拟双视窗方式。此外,图表、动画、现场报道、电话采访、邀请专家到演播室等多种形式的应用越来越普遍。1997年日全食报道时,黑龙江电视台、江苏电视台、云南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合作,通过调度漠河、南京、昆明和北京四地信号,充分展示了当天各地的日全食现象。而香港回归的报道更是开创了央视直播时间之最。黄河小浪底截流报道中,采用了多点移动直播,镜头始终跟随主持人的行进路线,通过主持人通俗易懂的话语以及中途穿插的背景介绍来报道。三峡截流报道中,演播室直接设在离龙口200米处江面上的一艘船上,极具现场性。
这一时期,多个领域的新闻报道栏目也逐渐增多。时政新闻、经济新闻、对外新闻、体育新闻等多个领域新闻逐渐完善,如开播了《经济信息联播》《军事新闻》等栏目。邓小平曾说:“《经济信息联播》专门谈经济,开办得及时。《经济信息联播》的时间并不长,只有30分钟,但每期内容丰富、节奏明快、信息量大,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另外,各个时段如早间、午间、晚间的新闻节目也不断完善。《晚间新闻》采用综合报道形式,在新闻报道中长短搭配,有要闻,也有对一个事件做深度剖析的长新闻。
第四阶段:1998年至今
这一时期,我国新闻节目日益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闻频道开始建立。1999年5月,我国内地第一个全新闻频道—福建电视台新闻频道开播,频道内容丰富,包括国内外最新时事消息、言论、新闻深度报道、新闻故事、新闻访谈以及非虚构性的纪实类节目等。2003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正式播出。新闻频道以“24档整点新闻+专栏节目”为原则构建,实现了新闻每日24小时不间断播出,开创了“整点新闻+现场直播+字幕新闻+专题深度报道与评论”的新闻传播模式。
第二,20世纪90年代后,娱乐类新闻栏目开始出现。1999年,我国内地第一档娱乐新闻节目即光线传媒的《娱乐现场》开播。之后,湖南电视台的《娱乐无极限》、央视的《综艺快报》等陆续播出。
第三,新闻节目运用更多直播化手段,在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中能够及时、全面、深入地进行报道。如澳门回归、我国加入世贸组织、2008年抗击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特大地震等报道中,都大量运用了直播手段。
第四,新闻报道语态有所转变。1998年,凤凰卫视的《凤凰早班车》开播,节目主持人陈鲁豫以“说新闻”的方式播报新闻,使“说新闻”迅速得到广泛应用。同年,《锵锵三人行》开播,主持人窦文涛和两位嘉宾针对每日热点新闻事件各抒己见,展开激烈讨论,节目言论大胆,不追求最后的结论,力求轻松娱乐,在谈笑风生中传递信息与观点,给人以启发。2003年,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栏目开播,节目以播报世界各地主流报纸文章为主要形态,主持人杨锦麟快人快语、睿智犀利,在播报中针砭时弊,节目反响热烈。2006年,中央电视台在两会期间推出时政特别节目《小崔会客》,崔永元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平民化的形象,改变了电视新闻节目传统的话语形态。
第五,民生节目大量涌现。2002年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推出一小时新闻杂志栏目《南京零距离》,它改变了以往新闻节目的固有模式,定位于报道地方性社会日常生活事件,注重社会新闻的趣味性和服务性,反映民意,体现大众收视趣味,掀起了全国民生新闻的热潮。其中的《孟非读报》栏目受到广泛欢迎。之后,全国各电视台纷纷推出了类似的民生新闻栏目。2009年5月1日,《南京零距离》正式更名为《零距离》。除此之外,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压缩了时政新闻中的会议新闻,《朝闻天下》等节目也增添了很多社会民生新闻。
第六,特别节目影响巨大。2003年2月14日,中央电视台播出《感动中国》2002年度人物评选的颁奖盛典。节目以年度人物梳理为基本形态,作为一档品牌节目一直延续至今。2005年7月,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推出特别节目《岩松看台湾》,采访了连战、宋楚瑜等政要。2007年3月,中日关系转暖,总理访问日本前夕,中央电视台推出《岩松看日本》,采访了10位日本著名人物,如安倍昭惠、渡边恒熊、滨崎步等,并对日本的文化历史、社会问题等做出全方位分析。2007年6月,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时,又推出了《岩松看香港》节目,对香港的经济、教育、文化等进行了深入的采访报道。又如2010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两周年纪念日当天,四川卫视推出大型新闻直播《见证》,主题为“见证·重建”,节目通过现场直播、新闻专题、当天新闻等形式报道了当天的祭祀等多种活动,同时卫星直播车在北川、青川、汶川等多地设点,全面反映了灾区两年来的新景象。
第七,节目形态丰富多样。这一时期推出的《每周质量报告》《新闻1+1》《新闻会客厅》《新闻深一度》《看见》等节目不断丰富完善着新闻节目的形态。如2003年开播的《新闻会客厅》,以家庭式的客厅为演播室基本形态。再如中央电视台深度新闻节目《看见》的节目形态由两大部分组成:专访和故事讲述。这两大板块在顺序和时间长短上无固定模式,呈现方式主要依据节目题材而定,行为线索较少的一般需要通过专访来完成。
有关跨文化传播视野下的电视节目创新研究的文章
尽管美国对有线电视的发展在这一时期采取了限制政策,但有线电视给电视娱乐带来的专门化特点已经显现出来。这个时候,美国警察抓到的每一个街头打架的青少年都会说,他的行为是受到了电视剧的影响。这个电视现象使得美国参议院花了4 年时间来讨论电视暴力内容和观众的攻击性行为的关系,并使这个课题成为传播学的传统课题。......
2023-11-03
图6.1中,“综合”部分将是本章讨论的重点。图6.1 系统开发的基本设计流程逻辑综合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VHDL、Verilog HDL的产生、发展而诞生,并逐渐成熟的。最初的逻辑综合器支持的HDL语法形式较少,其智能程度及综合效率都比较低。随着逻辑综合技术的不断进步,逻辑综合器的执行效率和优化能力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进步。......
2023-06-26
中国电视散文的发展从1984年起步探索至今,已走过二十多年历程。这是继江苏电视台《文学与欣赏》栏目之后,又一个引起广泛影响的电视文学品牌栏目。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形散神不散”的结构是电视散文脚本写作中非常重要和关键的。电视散文形式的布局多种多样,有纵式的,有横式的,有网状的,有对比的,有逐层深入的,有曲折迂回的,不一而足。......
2023-08-29
国际学术界最早的界定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科克于1963年提出的学习障碍概念。他认为学习障碍是指儿童在语言、说话、阅读和社会交往技能方面的发育障碍。......
2023-07-02
《新闻敏感度》作为一种电视民生新闻表现形式的创新尝试,被认为是真人秀节目和新闻调查的一种结合形式,是一种“跨界”产品。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是电视新闻和杂志融合的最佳体现。微博不仅可以帮助节目寻找素材,同时网民意见的监督性、多元性能够使电视新闻报道更加客观全面。新闻节目可以以播出微博网友观点、前期征集选题、借鉴微博应用等方式与微博合作。手机应用如微信的快速发展,给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带来机遇。......
2023-10-30
1960 年5 月20 日,台湾首次播出了电视节目。1962 年4 月28 日,“台视”成立。“台视”的节目主要包括新闻节目、社会教育节目和娱乐节目。在开始时期,“台视”全天播出5 小时,娱乐节目为1 小时,占全部节目的20%。从“台视”诞生之后的7 年里,由于没有其他电视媒介的竞争,“台视”一枝独秀,成为一个台湾电视史上特有的现象。1962 年10 月,“台视”播出了直播式的电视歌会节目《群星会》。......
2023-11-03
中国电视剧成为与电视民生新闻、电视娱乐节目并驾齐驱在中国电视业市场化前列的三驾马车之一。中国迅速发展的电视产业,使电视剧成为一时的紧缺产品。1982 年9月我国第一家电视剧制片厂——北京电视剧制片厂成立。1983 年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成立,一场“大办电视剧”的浪潮就这样在中国形成。在中国电视剧的起步阶段,国人对电视剧的最早认可,来自引进剧。......
2023-11-03
(一)直播常态化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直播已成为电视新闻节目的必然趋势。节目组磋商后通过播发字幕、中断电视剧和固定节目等手段插播这条新闻,进行直播,展开了救援活动。2002年,江苏电视台推出18集大型新闻行动《时空新飞跃空中看江苏》,节目在主旋律报道中融入民生新闻报道方式,展现了江苏省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2023-10-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