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电视景别分类小结-跨文化传播视野下的电视节目创新研究

电视景别分类小结-跨文化传播视野下的电视节目创新研究

【摘要】:图 5-2景别的划分(一)远景远景是电视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在拍摄近景画面时,要充分注意到画面中形象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情节的客观性、科学性,尤其是要注意人物表情、动作、神态、手势等,抓住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绪变化,不能造成被摄人物的紧张和不自然,同时注重表现物体局部的特征、质感和细节,世界各国大多数电视新闻节目或专题节目的播音员或主持人,多以近景画面出现在观众面前。

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反映了一个镜头所表现被摄对象的细腻程度。景别是摄像师在创作过程中组织和结构画面、制约观众视线、引导观众注意、规范画面内部空间、暗示画面外部空间、决定观众的观看内容、观看方式以及对画面内容接受程度的一种有效造型手段。决定一个画面景别大小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摄像机和被摄体之间的实际距离;二是摄像机所使用镜头的焦距长短。不同的景别,往往表现着不同的视野、空间范围、视觉韵律和节奏。

画面景别通常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图5-2表现的是一个成人在不同景别中所呈现的形象范围。在实际操作中,摄像师根据所表现的内容、目的和不同需要来确定被摄对象的画面取舍与范围,排除一切多余的、次要的、烦冗的部分,而保留那些本质的、重要的、能够引起观众充分注意的画面内容。

图 5-2 景别的划分

(一)远景

远景是电视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远景多用于描绘某种特定氛围或主要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宽广的场景和辽阔的场面,注重对场景整体宏观的表现,力求在一个画面内尽可能多地提供景物和事件的空间、规模、气势、场面等方面的整体视觉信息,讲究“远取其势”。大远景和远景的画面构图要注意调动多种手段来表现空间深度和立体效果,适当安排前景,注重采用侧光或侧逆光以形成画面层次,显示空气透视效果,并注意利用大自然中的线条表现,包括江湖河道的走向、田野的地形图案、山峦的起伏形状、乡间的崎岖小径等,利用天空中云层彩霞的变化与地面的明暗色块相映成趣,增强画面的形式美感,避免画面平板一块,单调乏味。另外,由于电视屏幕较小,远景的表现力在屏幕上有所损失,这就要求摄像者在处理远景画面时应删繁就简,目的性要强,同时画面时间长度要足够充分,拍摄时摄像机的运动也不宜太快。常用在节目的开篇或结尾或作为过渡镜头。

(二)全景

全景主要用来表现被摄对象的全貌或被摄人体的全身,同时保留一定范围的环境和活动空间。全景画面与远景相比有了明显的主体,它是画面的内容中心和结构中心,重视特定范围内某一具体对象的视觉轮廓形状和视觉中心地位。全景主要用来交代事物或场景的全貌,表现气氛,展示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完整展示人物的形体动作,通过人物的形态动作来揭示内心情感和心理状态,通过典型环境和特定场景表现特定环境中的特定人物。拍摄全景画面时,不仅要注意空间深度的表达和主体轮廓线条、形状的特征化反映,确保被摄主体外形轮廓完整,避免“全景不全”,还要着重于环境的渲染和烘托,表现出被摄体的一般性质及空间位置,表现出环境与主体的相互关系。拍摄时要善于选择适当的前景和背景,加强空间感和纵深感,利用影调、色彩对比、线条和其他构图手段,突出主体。

(三)中景(www.chuimin.cn)

中景用于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部位或场景局部的画面。相对全景而言,中景画面主体形象较大,环境范围较小,有利于表现人物的动作、姿态、手势,可以用来表现人际交往或生活中的主要情节,交代人物间的感情交流,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主体和环境的关系。中景画面中人物的视线、人物的动作线、人和人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线等,都反映出较强的画面结构线和人物交流区域。在拍摄中景画面时,必须注意抓取被摄体最具有表现力、最吸引观众的现象、表情和动作,使人物形象饱满、画面富于变化。特别是当所表现的人物上半身或人物之间情绪的交流、联系处于运动状态中时,掌握好画面尺寸的大小,保留人物动作、手势的完整,避免手臂挥出画面,上半身被画框切割,这就对拍摄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对中景画面所表现的基本空间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而且还必须能够随时审视被摄人物的动作变化和情节中心点的变化,把握好这些无形的线条所组成的结构关系。

(四)近景

近景用于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局部的画面。与中景相比,近景画面表现的空间范围进一步缩小,画面内容更趋单一,环境和背景的作用进一步降低,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是画面中占主导地位的人物形象或被摄主体。近景常被用来细致地表现人物的面部神态和情绪,刻画人物性格,如人物面部肌肉的颤动、目光的流转、眉毛的挑皱等都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拍摄近景画面时,要充分注意到画面中形象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情节的客观性科学性,尤其是要注意人物表情、动作、神态、手势等,抓住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绪变化,不能造成被摄人物的紧张和不自然,同时注重表现物体局部的特征、质感和细节,世界各国大多数电视新闻节目或专题节目的播音员或主持人,多以近景画面出现在观众面前。

(五)特写

特写用于表现人物肩部以上的头像或被摄主体细节的画面。被摄体的某一局部充满画面,内容简洁,表现力强,可起到放大形象、强化内容、突出细节等作用,会给观众带来一种预期和探索用意的意味。在拍摄特写画面时,构图要力求饱满,对形象的处理宁大毋小,还要控制曝光量,真实地反映物体的质感和色彩。此外,对一些复杂场景,不要孤立地使用特写镜头,避免由于特写表现空间的不明确性使观众对物体所处环境茫然不知,出现空间混乱感,对焦一定要准。

(六)显微

显微是一种特殊景别,在教育节目中运用广泛,通过专门的显微摄像装置把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的景物再现在屏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