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国家宝藏》跨文化电视创新研究

《国家宝藏》跨文化电视创新研究

【摘要】:《国家宝藏》在本质上是一档文博探索类节目。故宫600周年的时候,《国家宝藏》节目组联合故宫博物院以及另外其他8家重点级别的博物馆特地举办了一场展览会。但是由央视播出的《国家宝藏》这档节目不是一股细流,相比之下更像是滔滔江水。(二)节目形式分析1.表演化的节目表达央视举办《国家宝藏》这档节目的考虑在于什么?

《国家宝藏》在本质上是一档文博探索类节目。该节目主要是通过中央电视台以及央视纪录传媒公司共同录制的,该节目的讲解人员是我国著名的演员张国立老师和国内著名影星李晨、梁家辉以及刘涛等人。在节目中主要运用了两种创作手法。其中一种是应用纪录片的方式方法,第二种是综艺的方式方法。该节目的核心是文化传承,该节目的包装外壳是综艺的形式。该节目塑造的气质是纪录片的气质。该节目向大众传播了一种新型的表达方式。节目于2017年12月3日起每周日晚7:30会准时在中央电视台的综艺频道进行现场录制,计划该节目会在2018年的2月11日收官。电视台播出的《国家宝藏》这个节目主要是由央视承办,联合故宫、上海、南京等各个地方的博物馆(院)一起合作播出的,该节目对文博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挖掘。故宫600周年的时候,《国家宝藏》节目组联合故宫博物院以及另外其他8家重点级别的博物馆特地举办了一场展览会。这场展览会要求每一个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都要选出各自博物馆的一件藏品进行展览。在进行选拔的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进行。首先博物馆各自推出三件宝物,然后最终的决定选择权是交给大众的。由大众进行投票选择。在展览会上的每一件藏品都将会拥有自己独特的守护使者。在展览会进行期间相应的国宝守护人就会向群众解说此国宝的前世今生,展现我们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

(一)节目内容分析

1.节目主题的独特性

在该档节目之中,一共有27位国宝的守护人。针对这类栏目,如果我们深入去看问题的核心,我们就会发现《国家宝藏》是现代社会尝试拉近历史文物现代人之间的某种联系。通过综艺节目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向大众播撒,让每一位中国人都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该节目是建立在我国丰富的文化宝库基础之上的,在节目的进程之中,国宝守护者将藏品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最后做出总结与归纳,向人们传达的是文物背后的传统文化与中国历史。同时这让更多的人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历史。该节目的播出势必会引导更多的人进入博物馆,教会他们欣赏历史文物的方法,了解文物所记载的中国历史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延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经过这档节目的播出,必然能够唤起人民群众对于文物保护的欲望,对历史文明更加重视。另外,该节目邀请了国内许多著名的、对人民大众极具影响力的影星,选择他们作为国宝的守护者,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让更多的人来关注文物的保护,而且国宝守护者对于文物历史的讲述使得文物还“活”了起来。他们生动的讲述让大众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件藏品,一件静止不动毫无生机的展品,而恰恰是活灵活现的历史生命。使用综艺节目的形式,去演绎传统的博物馆藏品,使用镜头画面以及影视演员的故事叙述,吸引群众的眼球,带领人民群众走进历史的博物馆,了解藏品的传统历史文化。让大众自己去感悟历史鲜活的生命脉动,让大众去亲身体味传统文化的底蕴与美好。

2.节目讲解员的独创性

《国家宝藏》是一档文博探索类节目,该节目的讲解员是我国著名的演员张国立,在该节目中张国立的讲解员身份就相当于是一个节目主持人的作用,但却没有明确用主持人这样的字眼去定义,这也是在以往的节目中少有的,张国立的主要身份是一名演员,有很多的代表作品大家也都是耳熟能详的。该节目之所以选择张国立作为讲解员的主要是他本身的气质与该节目所塑造的气质比较相符,这也是该节目讲解员方面的独创之处,张国立本身具有沉稳睿智的形象,再加上在演员身份下塑造的很多角色也都是有文化的智者形象,由此来看,该节目在张国立作为讲解员的情况下,能以一种比较轻松自然的状态下,对受众起到一个节目引导的作用。在节目中,无论是文物展示还是解读透析,都在无形之中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强盛富饶,散发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种对年轻人的价值导向的树立,也是该节目的价值所在,以一种全新的综艺形态,向新一代的“90后”“95后”“00后”解释了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基因,填补了年青一代的精神空白,满足了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渴求。当然,仅仅停留在文化自觉的阶段是远远不够的,守护和传承才是新时代强化文化自信的关键所在,才能唤起大众对文物的守护之心和传承之力,引导更多的年轻人加入保护文物、传承文明的行列之中,激活传统文化生机,实现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延续。

3.节目嘉宾的多元性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真人节目层出不穷,综艺节目也是鱼龙混杂,无不利用综艺节目的形式博人眼球。在这其中,文化综艺在整个综艺节目中一直被人们看作是一股清流。但是由央视播出的《国家宝藏》这档节目不是一股细流,相比之下更像是滔滔江水。该档节目选取了许多影视演员来当作国宝守护人,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大众的目光,提高了节目的收视率,符合人民群众的娱乐性需求,给大众制造了更好的文化谈资。但是整档节目并没有因为里面添加了许多现代化的元素而遮盖了传统历史文化的光芒,反而更加有利于民众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吸收。“万变不离其宗”,实质上明星的光芒并没有盖过国宝,节目中需要各位明星国宝守护人走进博物馆,进行和馆长的直接对话。对相应的藏品的历史文化资料进行深刻解读。最后将通过自身的表演更好地将文物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大众,以求大众能够通过这种新颖的方式对历史文化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是让影视巨星作为一个表率,带领自己的粉丝一起走进传统文化领域。

(二)节目形式分析

1.表演化的节目表达(www.chuimin.cn)

央视举办《国家宝藏》这档节目的考虑在于什么?其实就是为了能够唤起人民群众对于国家以及历史文物的保护欲望,使人民能够发自内心地想要了解文物,了解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自觉传承中华文明以及民族精神。因为节目的时间有限,而平摊到每一个历史文物上的时间更是非常短暂,因此在短短的8分钟之内演员就要将这件藏品的前世今生演绎出来,是具有相当大的难度的。演员不仅要根据其固有的历史进行讲述,同时还要添加戏剧性的表演。这不管是对于演员还是对于导演来讲都是莫大的考验。珠峰之作为这次文物故事讲述的导演,他本人曾经与央视进行过多次的项目合作。深谙舞台剧、综艺节目等活动的道理。他提出,不管是娱乐界也好,媒体界也罢,娱乐仅仅是作为一个表象而存在,对大众并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真正影响到大众的思想与生活的其实是幕后的文化意识。这档节目作为一个文化类的综艺节目来讲,娱乐仅仅只是它的一个基础而已,除了保证节目的娱乐性之外,我们更多是要刺激大众潜在的保护文物、传承文明的意识。这档节目采用的手法也非常具有创意,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这种新颖的方式吸引大众的目光,激起大众心中对于文化保护的欲望。很多年轻人看完节目后,感觉艺术性、学术性和娱乐性兼具,从而热烈讨论国宝本身,激发自身的自豪感,这就已经达到了制作播出这档节目的目的。

2.年轻化的宣传推广

《国家宝藏》虽然聚焦于追寻历史与传统文化等严肃厚重的话题,但却采用了年轻化的宣传推广方式,冷幽默式科普的表达方式,将受众目标锁定为年青一代,力求实现博物馆文化逐渐年轻化的状态。明星加盟,引入粉丝流量。借势明星效应保证节目的高关注率、高收视率,近年来被真人秀等综艺节目奉为圭臬。《国家宝藏》也沿袭这一手法,不仅选取了李晨、易烊千玺等27位备受年轻人喜爱的明星担任国宝守护人,还邀请了奚牧凉等重要人物加入顾问专家团,利用他们本身所带来的注意力效应,扩大节目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值得一提的是,明星阵容的加盟并未喧宾夺主,反而锦上添花,有效带动了更多的年轻粉丝加入探讨文物、传承文化的行列之中。

语言诙谐幽默,符合年轻群体用语习惯。“当代青年积极、乐观的人生哲学和人生态度,赋予了他们语言幽默风趣的特征。”为了迎合年轻受众的品位与习性,《国家宝藏》也跳出了固化的圈子,在节目用语中不断穿插吐槽、段子、网络用词等,譬如节目第一期对乾隆农家乐审美的揶揄、第二期对越王勾践剑太短的吐槽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调侃,实则是节目制作为年轻群体埋下的“梗”,它们一经微博话题、网站弹幕挖掘,就能轻而易举地收获话题度与关注度,实现年轻群体间的二次传播。简言之,标榜首创“记录式综艺”的《国家宝藏》,糅合了真人秀、舞台剧、纪录片等多种年轻群体喜爱的艺术形态,“将电视节目模式、文化传播和情感交流的需求相结合”,成功拉近“大国重器”与社会大众之间的时空距离,彻底激活了长期蕴含在国民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

3.互动化的参与方式

甄选文物参加故宫600周年特展,就是《国家宝藏》在开播之初就为27件“大国重器”设置的出场背景。为此,节目组在双微平台发起了“我最喜爱的宝藏”投票活动,承诺将最终根据观众的喜爱程度甄选9件文物参加同主题展览。相比较以往节目对文物文化价值苍白宣讲的单向传播,节目组这种借助双微平台发起投票的方式,更能够吸引各个维度的受众参与到节目中来,有效实现节目与受众、文化与大众文化需求之间的双向互动,营造一种“参与式文化”的氛围,在体验与交互中,加强受众与文物之间的关联,提高受众对文物所传达的精神价值的认同,从而拓宽文物历史、文化精神等知识性的普及度,强化整个民族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一个国家的博物馆就像是一段浓缩的传统历史,它涵盖了中华民族悠久的灿烂文化。该档节目采用全新的手法、整体新颖的设计以及创新的技术来向大众传达传统文物、传承文明的初衷。这档节目实现了思想以及艺术之上的担当,同时也在群英荟萃的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这档节目不管是对题材的选择还是内容方面都具有创新性。

(三)节目创意分析

这档节目是史无仅有的一次大型节目,该节目一次性聚集了九大国家重点级别的博物馆馆长,同时登台为大家讲述历史文物的传统文化。《国家宝藏》节目的艺术顾问单霁翔这样评价:“我们举办这个综艺节目,目的非常简单,就是为了向群众传达一个思想。博物馆并不是类似于旅游景点,博物馆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每一次踏足博物馆,对于有心的人都会收获不一样的东西。”《国家宝藏》这个节目是非常大胆的,开了综艺节目又一历史的先河。在此之前,即使是播出经验丰富的央视都从未在文物这个题材之上将大众娱乐和综艺节目进行结合。因此,这档节目一问世便不同凡响,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群众目光。该栏目大胆地将历史文物的前世与今生相结合,运用综艺、纪录片以及戏剧的形式表达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将每一件历史文物的由来经历做了全面生动的解释。为了能够使节目更具权威性,节目组还专门邀请了许多专家莅临考察,坐诊文物的鉴赏。比如北大考古的文博学院院长、各大博物馆的馆长、国家话剧院的副院长、国家作协副主席等。在进行节目的策划工作时,除以上各位专家的到场之外,很多知乎的重要人物也出席了。国内重量级的博物馆最初想陈列更加名贵、名号更加响亮的藏品,但节目组和专家团对此达成了一致,认为出席该档节目的文物要具备中华文明独特的特色,并且是为民族进步与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因为它们代表的是中国的文脉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