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海德格尔对技术的追问并没有提供给我们预先编造好的答案或者易阐述的解决方案。相反,海德格尔以更谨慎的方式构造并阐释了他的结论。因此,海德格尔并没有回答关于技术的任何问题。正是这一深层原因使得海德格尔并没有天真地信赖艺术的救赎力量。因此,海德格尔用以结束《技术的追问》一文的并不是某个答案,而是“追问是思想的虔诚”这句话。从这个意义上讲,海德格尔恰恰是以实用性为起点来进行思考的。......
2023-10-30
写关于媒介的东西就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预设写作能够为其他媒介代言?语言本身是作为元—中介出现的,它把过去和未来的各种媒介包含在自身之中。
(Adilkno,1998:7)
语言何以作为语言而出现?我们的回答是:语言说话(speaks)。
(LAN:190)(www.chuimin.cn)
谈起媒介,我们会发现自己不可避免地在使用某种形式的媒介。因此,我们已经融入媒介之中,努力与媒介打交道了。而在这一过程中,语言拥有一种优势地位。正像以上来自丹麦非法知识发展基金会的引文所指出的那样,语言是一种元中介[1],过去和未来的所有其他媒介,都被包含在语言之中,由语言反映,被语言呈现。因此,语言被普遍认为是人类传播的第一中介。这里的“第一”是就时间顺序而言的,因为语言正是人类在超越了打手势阶段之后使用的第一种信息交换和交流互动工具。[2]“第一”同样是就地位而言的,这是因为,任何其他媒介(书写、印刷、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等)都隶属于语言,都是在拓展语言的功能,而且还都依赖语言的功能。确实,这种说法听起来没什么可争议的;不过海德格尔却提出了一个更深刻的问题:语言到底是如何出现的?而且他还指出,尽管我们认为是我们自己在言说语言,但是同时语言也在言说我们。
这样一种看起来反直觉的阐述展示了海德格尔作为一个重要思想家的最主要特征:执着地从最根本的层面上质疑那些涉及基本问题的传统假设。本书后续的章节将反复阐述这一特征。因此,本章作为全书之开篇理应探讨海德格尔如何借助语言并以媒介的起源为出发点去挑战那些关于媒介的天经地义的假设。海德格尔对媒介的本性进行了追问,而他“进行这种追问的方式就是:把作为语言的语言带向语言,并以此为指引追问之路的方法,毫无保留地抓住在这条道路上得到的任何东西”(WTL:399)。所谓把作为语言的语言带向语言,的确是一种简洁但却迷惑人的方法;不过人们的确能从这一方法中认识到海德格尔的思维方式(对照麦克卢汉)何以有助于理解媒介。海德格尔在分析语言时,明确反思了我们对我们用来进行概念化的东西进行概念化的方式。这种对作为媒介的语言进行思考的反思模式是一个有益的概念源泉,其益处就在于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那些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关于媒介的庸常看法。
语言是人类表达和传播行为的最重要、最基础的工具,这一论断看起来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不过事实上,努力把这一结论表述出来的行为本身已经提供了支持这一结论的证据,而且这一证据看起来是如此充分,不可置疑——这个论断是不言而喻的,是被广泛接受的,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也不需要为它提供更多解释。谁又会质疑这个论断以及它表述出的事实呢?谁又会否认语言是人们用来表达事物的最初工具或首要工具呢?呃,海德格尔就是否认这一点的人!对海德格尔来说,语言是人类表达的工具或媒介这一传统观点是有待商榷的;他甚至还与表面上看起来毫无争议的观点背道而驰,因为他认为拥有并使用语言的不仅仅是人类。“按照其本质,”海德格尔写道,“语言既不是表达也不是人类可操纵的东西。语言说话(Language speaks)”(LAN:197)。正如把作为语言的语言带入语言这一观点一样,“语言说话”也鲜明地体现了海德格尔的特点,即借助他自己的语言整合并传达那些表面上难以理解的观点,而正是这样一种观点有助于我们从最本质的层面反思媒介的本性,反思被中介的表象行为。本书将会反复提及海德格尔的这一特点。
有关海德格尔论媒介的文章
最终,海德格尔对技术的追问并没有提供给我们预先编造好的答案或者易阐述的解决方案。相反,海德格尔以更谨慎的方式构造并阐释了他的结论。因此,海德格尔并没有回答关于技术的任何问题。正是这一深层原因使得海德格尔并没有天真地信赖艺术的救赎力量。因此,海德格尔用以结束《技术的追问》一文的并不是某个答案,而是“追问是思想的虔诚”这句话。从这个意义上讲,海德格尔恰恰是以实用性为起点来进行思考的。......
2023-10-30
换句话说,传播研究认识到传送模型描述了中性的传播过程的理想形式,而这一理想形式又会因日常实践中的各种危机、干扰和封锁而被复杂化。这种行为在海德格尔看来实际上作为衍生物或特例隶属于一种更宽泛的传播形式,而与这种更宽泛的形式相关联的,并不是那种在语言中并借助于语言得以发生的事情,而是存在被表达的特定方式,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话语——话语是一种普遍的揭示形式,而不仅仅是信息传送。......
2023-10-30
海德格尔明确表示:“事物存在;人类、礼物、祭品存在;动物和植物存在;用具和产品存在。”相反,某物之所是,以及我们如何领会它,都是某种总是已经通过一个合乎逻辑的过程被去蔽的东西。语言以及其他形式的介质,或者通常被称为“表达工具”的那些东西,都不应该被看成现实事物组成的既有世界的苍白反映。或者说,这些研究领域不应当把表象视为那个被表象的“第一性”现实的衍生物。......
2023-10-30
按照海德格尔的说法,柏拉图的“洞穴寓言”作为西方哲学传统的重要文本,既揭示了真理与正确性之间的关键差异,又随即掩盖了这一差异。这种理解真理的特殊方式——认为真理就是正确的符合性或相合性的观点——长期统治着西方思想史及各类著作。而海德格尔希望强调而随后质疑的是已经被上述问题投入使用的那种理解真理的方式。可见,海德格尔的追问更具根本性和存在论性质。......
2023-10-30
相反,语言建构了事物的现实性。被苏格拉底放在这个形式后边的是第一级表象,它是经由工匠的技艺产生的。语言并非表象了一个独立的、事先存在的现实世界;相反,语言和其他形式的传播创造了被我们视为世界的东西并将其带入存在之中。......
2023-10-30
另一方面,对“现实事物”的通达可能发生在现实之后,也就是所谓后验。在核实真理时,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通达如其现实之所是的现实事物。因此,正如海德格尔所说,在这种极其平常的情境下,当我们“转过身”评价命题的真实性时,我们无法使现实事物保持其无遮蔽的赤裸状态,而只能跟另一组命题和表象打交道。......
2023-10-30
德里达指出,文本之外别无他物;齐泽克亦主张,意识形态是社会条件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与此相仿,海德格尔思想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正是在面对无可隐瞒的必然性时,我们才最需要对物提出迫切的追问。为了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方法保持一致,本书各章都在强调应对那形塑存在之揭示的结构进行反思,而不应仅对存在者的个别显现进行反思。相反,它构成了技术对象本身与人们照面的存在论结构。......
2023-10-30
不过这种疯狂消除一切距离的行为并未带来切近性;这是因为,切近性并不在于距离的缩短。在海德格尔的例子中,死亡之树“被放置在切近性中”,以便人们能与它照面并把它视为公共生活的一个鲜活的部分。[Benjamin,1973:238-239]在本雅明看来,现代媒介技术有助于揭示有启示性的、新形式的切近性。而对海德格尔来说,当面对过量的正确表象时,真理就隐退了,而且人们对切近性的体验也远远不像它原本应当所是的那样明确了。......
2023-10-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