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从课堂出发,发现教育之美

从课堂出发,发现教育之美

【摘要】:学生一般都是从课堂教学中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从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以课文为窗口,辐射原著。教材中的很多课文出自中外名著。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词两首》,其中有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有了广阔的知识背景,才能更好、更快地理解文本的意义,才能对文本做出评价、提出创意、博观约取,才能“厚积薄发”。

课堂是学生课外阅读的起点。学生一般都是从课堂教学中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从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

以课文为窗口,辐射原著。教材中的很多课文出自中外名著。我们要善于利用好这些课文的窗口作用,巧妙引领孩子走进原著,拓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感受原著的语言风格,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例如《三打白骨精》一课是《西游记》这部经典中的经典,故事利用反复叙事的手法写了白骨精的“三变”、孙悟空的“三打”、唐僧的“三责”、猪八戒的“三挑唆”,使得故事一波三折、引人入胜,真正体现了妙笔生花的精妙。如果把白骨精换成别的妖精,你会发现整部《西游记》就是《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的反复叙事。然后展示《西游记》的两种有代表性的解读,体会不同解读带给我们的感悟。“读文如看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以此调动学生兴趣,掀起读《西游记》的热潮,有什么能比学生“乐读”更重要呢?

以作者为主线,贯穿一生。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词两首》,其中有李清照的词《如梦令》。在这首词中,李清照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表现了作者少女时期的生活情趣和心境。李清照作为宋代婉约词人的代表,她的作品像其人格一样令人崇敬,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但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面对“一代词宗”“乱世美神”,感觉想说的太多,仅一首《如梦令》太单薄!于是我们以这首词为主,牵出了另一首《如梦令》,这是北宋颠覆之前的词,反映出她那种极其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然后给学生拓展李清照的生活背景及成长历程,词风的特点及其演变。不同人生阶段均有不同的代表作,李清照用词串起了她的一生,串起了一段历史,如早期的《点绛唇》,与丈夫分离后所作的《一剪梅》,南宋偏安一隅时的《夏日绝句》,后期的《声声慢》,等等,激发孩子走进清照词,了解那段历史的欲望。“清照诗词朗读会”上,同学们声情并茂,不自觉地被她“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深深吸引,效果非常好。更令人惊喜的是,里面的很多句子居然频频出现在同学们的作文中。(www.chuimin.cn)

以课文为例子,以一带多。课文就是个例子,学了寓言故事螳螂捕蝉》,就让学生读“拔苗助长”“专心致志”“悬梁刺股”“望梅止渴”“叶公好龙”“不可救药”“乘风破浪”“开卷有益”等无数个寓言故事,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让学生在这一世界文化瑰宝中充分浸润。每学一个单元,我们都会寻找切合的兴趣点,或者按照主题,或者按照写法,或者按照情节,顺势给学生推荐相关的文章,调动起学生进行大量阅读的兴趣。

教育专家沈大安认为,读得多、读得快跟读得深同样重要。有了广阔的知识背景,才能更好、更快地理解文本的意义,才能对文本做出评价、提出创意、博观约取,才能“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