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打磨课程,科学有效的教研方式

打磨课程,科学有效的教研方式

【摘要】:这一点不假,要经营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课,其实是一个不断否定、不断超越,“众里寻她千百度”的过程;是一个反复打磨、反思,让顽石透出金属般质地的过程。4.三次备课两轮打磨,分工观课,是科学、有效的教研方式。远程研修让教师有了美丽的成长,研修也在磨课中越发显得魅力四射。

当磨课走进我们的生活时,我们确实有些手足无措。我校的研修组长在徐校长的带领下,仔细阅读了磨课指南,确定了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具体流程。各研修组克服重重困难,全身心投入。课例执教者为了讲好课,提前了解学生,备教材,进行基于个人经验的第一次备课,然后研修组一起讨论,提出修改意见,进行基于同伴互助的第二次备课,定出上课教案。分工观课后,教研组评课、议课,执教教师进行基于教学实践的第三次备课。这样经过三次备课两轮打磨,最后形成了一节呈现给大家的课。虽然其中有很多艰涩的一面,但经过一次次面红耳赤的争论,一次次推心置腹的推敲,一次次翻云覆雨的打磨,大家的智慧在交融、思维在碰撞、心智在成长,参加磨课的每一个人都收获了很多。有人说:“磨课磨的就是理念、学法、学情,磨好了这些才能赋予课堂第二次生命。”这一点不假,要经营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课,其实是一个不断否定、不断超越,“众里寻她千百度”的过程;是一个反复打磨、反思,让顽石透出金属般质地的过程。

磨课结束了,也留给我们许多的反思:

1.“煮”透教材。平时备课,我们对课标、教材、学情的把握从没有这次这么认真和透彻。教材中“看点”很多,我们到底要给孩子什么?怎么给?就像我校教研组的教师所说:“想要把学生带到哪里,看到什么样的风景”“我们怎样把学生带到哪里(方法和过程)”,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可能把握不准,而要实现这一点,除了自己钻研,教研组的群策群力不可忽视。

2.重视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目标既是上课的出发点,又是其最终归宿,影响着教学内容的确定和策略方法的选择。我们应充分考虑课标、教材、学情,做到明确、具体、易达成、可操作、可检测,体现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实现从教课文向教语文的美丽转身。(www.chuimin.cn)

3.在备课中,做好充分的预设。我们平时存在的问题是备课中预设太少,解决方案跟不上,课堂上显得被动。唯有做好课堂预设,才能灵活、机智地处理课堂的生成,将预设成功地转化为生成,将生成更好地铺垫为预设,让自己的课堂更精彩。

4.三次备课两轮打磨,分工观课,是科学、有效的教研方式。磨课不仅仅是打造了一节课,还引领了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

精心地备课,深入地磨课,才会生成精彩的课堂。远程研修让教师有了美丽的成长,研修也在磨课中越发显得魅力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