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阅读改变我,发现教育之美

阅读改变我,发现教育之美

【摘要】:上学后,爸爸成为我的第二本书。而且,从这本书里,我充分认识到阅读对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我时刻牢记“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共同的教育目的,让我与各位家长携手书香,开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曾国藩家书》《做最好的家长》《卢勤作品集》等优秀书籍的阅读,汲取着书中教育孩子的得失,品味着书香的灵性。

我与书的缘分来得很晚。

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书,也上不起幼儿园。童年是在奶奶的故事中长大的,冬天的炕头,夏天的场院里,奶奶开始“扒瞎话”。《皮虎精》《杨家将》《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白毛女》等,从奶奶的口中流淌出来,浇灌着我干渴的心灵,陪伴我度过了那些枯燥的日子。

上学后,爸爸成为我的第二本书。他的故事妙趣横生,有他自己早些年的经历,也有他从“小喇叭”里听来的故事。我对《西游记》的认知,就是从爸爸那里开始的,成为我课余生活中反复回味的对象。同村一位女同学从表姐那里得到两本小人书:《小英雄雨来》《抗日英雄杨靖宇》。因为这两本书,她成为村里的小公主。我要费好大力气才能借来看看。直到大家都无人问津以后,我又借来狠狠地看了很多遍。至今我仍能清楚地记得,杨靖宇牺牲后,肚子里面全是树皮和棉花的场景,想象了无数次这些东西是怎么咽下去的,心中所受到的震撼更是无与伦比!当然,清晰地印在脑海里的,还有当时捧着书时的幸福感和羡慕嫉妒感。

第一本真正意义上属于我的书,是初二时从舅舅那里得到的一本泛黄的《神雕侠侣》——金庸的武侠小说,那是和舅舅打赌赢来的。我一口气读完,觉着很过瘾,接着又借阅舅舅的《笑傲江湖》和《倚天屠龙记》。虽然我也看过一些其他的书,但都不如这三部书印象深刻。初三下学期一直到初四毕业,我就几乎不能看课外书了,而是在母亲严厉的监督之下拼命地学习。那时的书,无异于是学习之余的消遣。

上师范时,学校门口有一个小书店,我和几名女同学是那里的常客,租的都是琼瑶、席慕蓉的作品。后来读到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纯文学作品的美。也就在那时,我对书有了自己的认识:一本好书,必须要走进人的心灵。

之后,我对书开始有了选择,名著和经典成为座上宾,猎奇和读故事已不是最终目的。于是乎,书店成了我的最爱,每到一个城市,去逛逛书店、买本好书成了我最大的享受。也是在这个时期,我读了“四大名著”、《基督山伯爵》《巴黎圣母院》《茶花女》等世界名著。

当了老师以后,在学校的统一要求下,我读到了第一本教育专著——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那是学校给买的,布置暑假读完,开学后还进行了考试。被要求读完的这本书,成了我日后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南。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怎样面对“后进生”……越读越觉得这本书就像个宝藏,很多想不明白的问题我都可以从里面找到答案。而且,从这本书里,我充分认识到阅读对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苏公认为,阅读是一种拓展智力背景的行为,背景知识越广阔,阅读理解就会越深刻。所以,在他的“两套教学大纲”里,第二套“课外阅读和其他资料来源”是为第一套“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提供背景的,这也成为我此后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感受教育专著的魅力,我又自己啃读了卢梭的《爱弥儿》。

我开始营造充满书香气息的班级。我时刻牢记“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和孩子们一起阅读,每日的午读时间,每周的阅读课上,我们各自捧着书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穿越时空体验着作者的喜怒哀乐,感悟着生命的真谛,领略着人性的美妙。激动人心的故事、扣人心弦的情节、精妙绝伦的文字,纷纷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淘气的马小跳、勇敢的老人、才华横溢的诸葛亮、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淘气的桑桑、漂亮的米兰老师……他们都已经活在孩子们的心里了。

共同的教育目的,让我与各位家长携手书香,开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曾国藩家书》《做最好的家长》《卢勤作品集》等优秀书籍的阅读,汲取着书中教育孩子的得失,品味着书香的灵性。读书漂流会、班级论坛及书香家庭评比中,各位家长开始笔墨飘香、畅所欲言,与孩子共享书香、一同成长的幸福。与书共舞,让我们的心灵撞击出五彩缤纷的火花;与书共舞,连接着心与心的驿动;与书共舞,理解与宽容也溢满归途……(www.chuimin.cn)

论语》作为东方圣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真正去读它,源于陶继新先生的影响。2013年3月,山东省作文教学现场会在我校召开,其间邀请了《创新教育》执行主编、中国孔子基金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副会长陶继新先生作了《近道写作——开启人生审美之门》的报告。报告中提到了读“天书”的好处,所谓天书,就是指经典,在经典里,以《论语》《庄子》为首,还讲到了应从小让孩子接触这些经典,因为这些经典在孩子的人生路上起到了无与伦比的作用。于是我暗下决心,也要这样做。

于是,《论语》买来了,一口气读完,觉得还真是吸引人,很多话语我们经常说,不承想,两千年前这位圣人就已经提出来了,很多人生的哲理到今天我也没参透,而且值得我不懈地践行。真的如颜渊所说,孔子的智慧“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孔子被称为“至圣先师”,“儒学”一直被独尊,是理所当然的!

重又捧起,尝试着背诵,除了那份崇敬依然以外,更多了一份激情。一个月的时间,将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相结合,基本能背诵,虽然现在已经忘得所剩无几了。之后,我又陆续读了《老子》《庄子》《大学》《学记》《诗经》等经典。

后来,我进到学校教科室工作,编制学校课程方案。那时我对“课程”还是一知半解,于是读了“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然后结合实际编写了学校的课程方案。后来,我参与编写了学校出版的关于学校文化与课程建设的书。陈大伟的《新课程的故事与解读》、谷长新的《和乐教育》等书走进了我的视野,让我对学校文化建设和课程建设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阅读了教体局的推荐书目《领导力》《清单革命》《日本国立小学的365天》《教育艺术随想录》《夏山学校的故事》等。

2015年生“二宝”产假期间,我读了育儿方面的书籍《法国妈妈的育儿经》《捕捉儿童的敏感期》《爱和自由》《完整的成长》。

2018年来到了新校区,因开展UDP课程的需要,我读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哈佛思维训练20法》《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未来学校》《学校如何运转》《长征》《第二曲线》等。

这些书,让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每天都充满惊喜和发现。每当力不从心时,我便会再走进书中,搜索,发现,实践,验证。这让我感觉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是何等幸福。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是我的座右铭。我知道,只有我先做到了,我的学校,我的老师,我的孩子们,才能爱上阅读。让孩子爱上阅读,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在这条路上,我必须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