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贯穿一生的教育之美-发现教育之美

贯穿一生的教育之美-发现教育之美

【摘要】:第九课《词两首》分别是李清照的《如梦令》和张志和的《渔歌子》。因为张志和的《渔歌子》在《书香润年华》中背诵过,所以品读时以《如梦令》为主。在《如梦令》这首词中,李清照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表现了作者少女时期的生活情趣和心境。就这样,我用李清照的词串起了她的一生,串起了一段历史。

第九课《词两首》分别是李清照的《如梦令》和张志和的《渔歌子》。因为张志和的《渔歌子》在《书香润年华》中背诵过,所以品读时以《如梦令》为主。在《如梦令》这首词中,李清照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表现了作者少女时期的生活情趣和心境。李清照作为宋代婉约词人的代表,她的作品像其人格一样令人崇敬,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但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面对“一代词宗”“乱世美神”,感觉想说的太多,仅一首《如梦令》太单薄!于是我以这首词为主,牵出了另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是北宋颠覆之前的词,反映出作者那种极其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然后我又选了李清照不同人生阶段的代表作,如早期的《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一个活泼、纯净的少女跃然纸上。与丈夫分离后所作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公元1125年,金兵入侵中原,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面对偏安一隅的北宋朝廷,李清照写下了《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北宋灭亡了,丈夫去世了,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集聚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qīqī)。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愁苦,让人肝肠寸断!就这样,我用李清照的词串起了她的一生,串起了一段历史。孩子们兴奋地读着,都被李清照细腻的心、敏感的词所折服,被她“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所深深吸引,吵着要抄下来背诵。我趁机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背诵下来,准备召开“清照诗词朗读会”。朗诵会上,同学们声情并茂,效果非常好,更令人欣喜的是,里面的很多句子居然频频出现在同学们的作文中。(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