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云南清代学校教育传播与儒学研究

云南清代学校教育传播与儒学研究

【摘要】:南北朝时期,益州郡设立了学校,成为正式传播儒学的机构,不过学校有限。元代时云南被纳入大一统国家以后,国家的地方学制在云南得到推广,各路、府、州均设立学校,推行儒学。在清代学校成为云南传播儒学的重要阵地。[83]由于士农工商四民观念的变化,学校教育面向有能力求学的大众学子,扩大了儒家文化在云南的传播范围。虽然云南民族较多,各民族有自己的文化信仰,但这并不妨碍儒家文化在云南的传播与发展。

儒家文化自汉代就确立了其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并通过学校教育得到推行。学校教育早在三代就已经存在,经后世的发展有了官学和私学之分,又有中央和地方之别,学制虽然不同,但其目的皆为“明人伦也”。秦汉以前,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以经书为主;秦汉以后则主要以教授儒家经典为主。隋唐以后,中央的学校教育部门逐渐扩大,教授的内容日益丰富,学校教育逐渐学科化,除了传统教育内容之外,法学、医学、算学等学科内容进入中央官学。宋代以后,又增加了画学、武学、道学。元代时期,中央学校管理机构还分出蒙、回、汉之不同。明代的学校教育较前代获得更大的发展,学科不断扩充,学校体系更为严密,尤其是地方学校发展较快,在原来府、州、县学的基础上,增设了督司儒学、行都司儒学、卫儒学、都转运司儒学、抚按儒学、诸土司儒学、学社,这些皆以儒学为主。清代学制整合了元明学制,仍然有中央和地方之别,中央设太学、旗学、宗学,地方有直、省、府、州、县、卫学[79],学校教育与科举并行。

云南的儒学教育当始于汉代,汉武帝经略西南夷时,在云南置郡县,设官管理,迁内地汉人家族至云南,这些官员、大家族大都接受过官学经书教育,他们到云南后间接地将儒家文化带到云南,有云南人受熏陶前往学经并回乡传授[80],从此儒学民间私相传授的方式逐渐在云南兴起。南北朝时期,益州郡设立了学校,成为正式传播儒学的机构,不过学校有限。唐南诏时曾设立孔庙,继续推行儒学。元代时云南被纳入大一统国家以后,国家的地方学制在云南得到推广,各路、府、州均设立学校,推行儒学。明代,在云南府、大理府、临安府、永昌府四个重要区域,以及曲靖、楚雄、澄江、鹤庆、姚安、北胜、广西、丽江各府都建立了学庙,这些学校教学生读书、习字,传播儒家文化。

清代承袭明代的教育制度,陆续恢复并新建各地文庙,设立训导,传播儒学,同时采用科举取士的制度。有清一代,云南地方共设立了101所官方学校[81],或为文庙,或为学宫,基本上保证每府、州、县均设一所官学校。清政府还大力推动各地书院、义学等非官方学校的建设。雍正二年(1724),政府规定各州县设立义学[82],凡有州、县建置的地方均按照要求设立了学校,并在各府、州设立儒学教授一职。学校按照政府要求,宣讲圣谕、儒家文化,学生多诵读四书五经、正史等书籍。在清代学校成为云南传播儒学的重要阵地。另外,朝廷还要求土司应袭子弟也要接受学校教育。“顺治十八年(1661)题准,云南土司应袭子弟,令各学立课教训,俾知礼义,俟父兄谢事之日,回籍袭职。其余子弟并令课读。”[83]由于士农工商四民观念的变化,学校教育面向有能力求学的大众学子,扩大了儒家文化在云南的传播范围。(www.chuimin.cn)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孔子所删定《诗》《书》《礼》《易》《乐》《春秋》被奉为经典,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教材。儒家的思想理念随着教育的发展也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使得中国人有了共同的文化基础。虽然云南民族较多,各民族有自己的文化信仰,但这并不妨碍儒家文化在云南的传播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