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河南导游服务技巧-河南导游服务能力

河南导游服务技巧-河南导游服务能力

【摘要】:现场导游考试英文类考生考试的其中一项是进行英汉互译,在此简单介绍以下讲解、翻译技巧:一、不拘原文法“不拘原文”就是要注意东西方文化的区别,注意习惯和习俗的不同。要想做到地道的翻译,需要平时多阅读英文类的书籍和多看英文类的节目,多积累,在翻译时尽可能按照英语语言国家的一些习惯去翻译。更高水平的讲解,还应当将中国的朝代、名人、名事同国外的大事件发生时间作一对比讲解,这样更能让人理解所讲解的内容。

现场导游考试英文类考生考试的其中一项是进行英汉互译,在此简单介绍以下讲解、翻译技巧:

一、不拘原文法

“不拘原文”就是要注意东西方文化的区别,注意习惯和习俗的不同。如对海外的一些礼俗,我们通常很不习惯,在婉拒时往往讲:“这不是我们的习俗”,如果望文生义地译出来,外国游客可能听不懂;如译成“It is not our cup of tea!”,我们中国人听起来可能有些别扭,但英美人一听,就觉得这是句地道的英文,正表达了“这不是我们的习俗”之意。

要想做到地道的翻译,需要平时多阅读英文类的书籍和多看英文类的节目,多积累,在翻译时尽可能按照英语语言国家的一些习惯去翻译。

二、朝代对比法

考生在讲解景点时,尤其是讲到少林寺、龙门石窟等古迹时,会涉及朝代年号问题。翻译朝代和年号时,除译出朝代名称和年号外,还应当说明具体年代,特别是公元哪一年至哪一年,才能使考官理解。更高水平的讲解,还应当将中国的朝代、名人、名事同国外的大事件发生时间作一对比讲解,这样更能让人理解所讲解的内容。如果讲解时对照一些历史上的名人,就更为生动了。如我们讲到商丘芒砀山汉梁王墓出土的文物时,顺便解释一句,这相当于恺撒大帝时期的文物;在讲到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出土的器物时,补充一句,相当于埃及金字塔兴建时期的文物,更容易让外国游客理解和接受。

三、避免难懂法(www.chuimin.cn)

在翻译过程中,遇到帝王名称、年号和一些殿堂的名称,用音译或直译这样的译法往往令外国游客感到难懂,因此需要想办法避免。

我们采用“避免难懂法”,可以运用“拿来主义”的办法,借用外语中现成的说法,使我们的翻译不至于别扭。如在翻译我国医疗方针“防重于治”时,有些考生经常直译为:“Preven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cure”,这个译法不能说错,但很平淡。如果拿来一个英文谚语:“An ounce of prevention is worth a pound of cure(一盎司的预防相当一磅的治疗)”,对英语区的人便会产生一听便懂的效果。再如我们讲“一分为二”“有利有弊”,若能用英谚:“Every coin has two Sides”(钱有两面,事有长短),就生动有力多了。

四、比较文化法

所谓“比较文化法”,就是在导游翻译过程中,要注重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思维方式、习俗的不同给翻译工作带来的影响。

比如当导游带团结束,外国游客对导游的讲解和服务表示感谢和赞美,告别时往往说:“非常感谢这些天你精彩的讲解和热情周到的服务,你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导游。”如果是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习惯,我们一般在接受表扬时会谦虚地说:“哪里,哪里,我还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够好,请多包涵。”但如果这样直译过去,外国人一定感觉很诧异。如果我们译为:“It is a pleasure”,这样翻译却更为适当,也不会使对方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为了更好地译出原意,不至于产生误会和闹笑话,我们外语类的考生应当经常读些国外报刊、书籍,常听广播和外语类的电视节目,学习活生生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