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现场导游考试,还能帮助考生提前认知导游职业角色,是导游走向正式职业岗位前的一次真实模拟实战演习。(五)口译测试主要考察考生在中文和外语之间口头互译的能力。......
2023-10-30
导游语言是导游员在旅游活动中讲解景点、表达感情、与客人交流思想的一种语言,它是一种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生动活泼、清爽雅洁的口头语。考生进行现场模拟导游讲解时,要做到以下基本要求:
一、正确、清楚
所谓正确,首先是语言要规范,要合于语法,用词要准确,注意褒贬、不同场合和分寸感;事实要清楚、正确,不能张冠李戴,更不能随意杜撰、信口开河。所谓清楚,指语言要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不结结巴巴,语速不快不慢,音量要适应不同环境,语言纯正,注意抑扬顿挫和讲解内容的关系。提高考生的语言修养,主要是两个方面:一要深刻理解;二要善于表达。前者是指考生对自己所要讲解的知识,如城市概况、旅游景点、民俗风情等要充分地理解。理解得越深,越能心中有数,讲起来便可以尽情挥洒,游刃有余。如果自己都不了解或不太了解,那就只好边讲边想,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是“以己昏昏,使人昏昏”。后者是指考生要善于用语言去架设一条通往考官心灵的桥梁。英国学者弗·培根说:“逻辑与修辞使人能言善辩。”我们的解说一定要有逻辑性,由此及彼,内表及里;一定要注意修辞,注意导游技巧。
如河南的考生无论是讲到少林寺还是龙门石窟,都免不了要讲佛教,讲到三身佛。往往有的考生自己都不明白何谓三身佛,在讲解的时候就更讲不清楚了。可以这样来讲“三身佛”:
佛家说“一佛有三身,三身即一佛”。以释迦牟尼为例,其法身称毗卢遮那佛,供养时居中;左为报身佛,称卢舍那佛;右为释迦牟尼佛,为应身佛,是应俗世众生需求,为度化众生而变化之身。
所谓“法身”,是指佛从先天就具有的佛法(绝对真理)体现于自身的佛身,也就是体现了佛法的佛本身。
所谓“报身”,是指以“法身”为“因”(基础、根据、源泉),经过修习而获得的佛果之身。
所谓“应身”,指佛为普度众生的需要而显现之身。
打个不贴切的比喻,“法身”就像一个人拍的“标准像”,“报身”就像贴在博士或博士后学位证书上的像,“应身”就像贴在工作证上的像。
这样一种讲解,巧妙地把晦涩难懂的佛教用语解释得非常清晰和生活化,更容易被游客接受。
二、准确
一说到准确,许多人首先想到数字的准确。实际上,准确应当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一)身份、场景的准确
现场导游考试中,往往发现许多考生把握不好自己的身份和讲解场景。如:在进行沿途导游讲解时,经常听到考生这样说:大家刚来此地,对本地情况不了解,我给各位讲下本地的概况,或“我给各位说一下”,甚至说“我告诉你们”等。这是不正确的。在实际带团过程中,一般来说许多客人年纪比我们大,知识比我们多,用这种老师对学生、以上对下的口吻来讲话是不合适的。在致欢迎词、讲解概况后,有的考生会说:“如果你们有什么地方不清楚的,可以向我提出来。”可以换一种更委婉的说法:“我给各位介绍一下”,“如果我有什么讲得不清楚的地方,请各位不吝指教。”意思虽然差不多,但平等、谦虚、责己的态度便凸显出来了。
导游员的责任就是在整个旅游活动中尽心尽力地为客人服务,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在言谈举止中对客人居高临下,在讲解过程中就不会动不动提“你们”,从而平等相待,细心体察,对客人和颜悦色,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一些人做了多年的导游,始终就没搞明白,领队、全陪、地陪同客人讲话,口气应不应当有差别,应当有什么差别?领队从组团出发直到散团都和客人在一起,全面代表客人的利益,十分注意维护组团社的信誉和客人的权益,与客人语言相通,感情相通。客人依赖他,信任他,有什么问题愿找领队反映和陈说。全陪从客人一入境就和他们在一起,与客人多日相处,感情亦近。对国内客人来说,全陪和领队的地位相同。因此在客人中的信任度较高,感情较近,讲话就可以亲切一些,随和一些。如果领队、全陪用地陪的口气讲话,就显得生分了。反之,如果地陪用全陪的口气来讲话,就有拉关系之嫌。
因此现场导游考试时一定要把握好我是一名“导游员”这样的一个身份,尽量不用“你们”,尽量多用“咱们”!
(二)数字、事实的准确
现场导游讲解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事实、史实、年代和数字,考生一定要用心去记牢,这样讲起来才会左右逢源,不致贻笑大方。
如在讲解小浪底工程时这样讲:
小浪底工程建设历时10年,累计填土石11 183万立方米,如果筑一条高一米、宽一米的土石方,可以绕地球赤道2.8圈。在建设和设计中,小浪底工程曾创下了三项世界纪录和五项国内纪录。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主要是防洪、防凌、减淤,兼顾灌溉和发电。小浪底的地下发电厂房是由6台30万千瓦混流式发电机组成,总装机容量为180万千瓦,年发电量51亿度,节约了大量的煤炭资源。北部这边的进水塔,由19个进水口组成,分四层排列,与背靠的山体融为一体,其中大小洞室多达110个。像这样,在一个山体存在上下重叠、纵横交错的蜂窝状洞群在世界上都堪称奇迹。建成后的小浪底,最高运行水位275米,总库容126亿立方米,可控制流域面积69.4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总面积的92%以上,控制黄河输沙量的100%,使黄河下流的防洪标准由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
又如讲到红旗渠时这样讲:(www.chuimin.cn)
分水苑景区所在地为分水岭,红旗渠总干渠从这里分为三条干渠,横贯林州(原林县)大地。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红旗渠纪念馆,该馆全面系统地反映了那段难忘岁月的英雄壮举:1960年,林县人民为把漳河水引入林县,10万人苦干10个春秋,削平1 250个山头,架设152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建成总干渠长70.6公里,灌区渠道总长4 013.6公里。可以说红旗渠是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前延伸的。20世纪70年代初,红旗渠工程竣工后,周恩来总理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数字、史实都是死的,所以一定要注意讲解的数字、史实的准确性。
三、鲜明
讲解时要注意讲解内容的鲜明,就是一点都不含糊。主要体现在我们的态度、立场必须鲜明;对所讲解的内容一定要用鲜明而不含糊的语言表达。
(一)我们的态度、立场必须鲜明
对待国家的方针政策,如对外开放、台湾问题、西藏问题、人权问题等,必须旗帜鲜明地表明我们的态度,不允许含糊其词。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考生必须学习、了解我国的大政方针。
态度、立场鲜明还有一层含义就是我们是未来的导游员,是为游客服务的,时时处处事事都必须亲切和蔼、平等待人。任何时候跟客人的关系既不要太近也不要太生疏,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二)对所讲解的内容一定要用鲜明而不含糊的语言表达
现场导游讲解的过程,不仅是考生的认识过程,而且还是一个情感过程。情感过程包含的是理解。唯有理解,才能相互接近,从中获得美的享受。考生在现场讲解时,不要就事论事,要学会运用想象。有人说:“运用想象的观赏才是真正的美的观赏。”一位导游员讲解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时有这样一段讲解词:
现实的苦难越多,人们心灵的渴望就越强。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东西,人们就求之于虚幻的世界——佛的王国。我们在云冈石窟看到的是人们顶礼膜拜在高深莫测的佛的脚下。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却有所不同。请看这一尊卢舍那佛,虽然高达17.14米,但佛的袈裟,那中原式的衣纹畅如流水,真像唐代人说的“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曹指北齐画家曹不兴,吴指唐代画家吴道子,他们都善画梵像,注重用线条造型,用一种精细绵密、气势圆转的线条,画出飘飘欲举的衣饰,故有此说)。佛的神情,平静虚淡,悠闲辽远,眼角与嘴角微微含笑,传达出一种慈爱、关怀与超然。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南方的轻灵洒脱、北方的沉雄凝重、中原的衣冠文明和南朝的名士风流。这是一种东方才有的内向、隽永的含蓄美和深远的境界,一种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的中国审美精神。只有精神的融合才是文化的最终融合。所以李泽厚先生才称她是中国古代雕塑作品中的最高典范……
导游员敏感的审美感觉和高超的表达技巧与客人的心理相融,才能使游客容易接受他所传递的审美信息,从而心灵受到触动。现场导游讲解过程中考生也需要这种审美感觉和表达技巧。
四、生动
现场导游考试中,考生的现场讲解必须语言生动,要用具有活力的语言去打动考官。人们常说“有景不如听景”,讲的就是现场讲解语言的生动性对景点起的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使景点、景物在游客心中“活”起来。生动和死板、呆滞是背道而驰的。它遵循的是情感逻辑而不是理性逻辑,它需要讲解者发自内心的情感的迸发。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惟唱声。”他提倡“声情并茂”。现场导游的讲解负载着意蕴深厚的情感信息。由于情感的驱使,使讲解者自然地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语言,创造意境、打动他人。
一位导游员这样讲解长城:
我们中华民族花了一千多年的时间,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写了一个大字,这个大字就是“人”字。万里长城就是这“人”字的一撇,而千里大运河就是这“人”字的一捺。这是没有进入吉尼斯世界大全的一个大写的“人”,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为此而感到骄傲。同时,长城和大运河的存在又时时提醒我们,不要辜负了这一个“人”!
再比如讲到龙门石窟时,这样讲卢舍那大佛:
我们面前的这尊卢舍那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大家请看,她嘴角微微上翘,目光下垂,略做俯视态。无论您从哪个角度看她,她的目光都会和您有所交流,像智者的询问、长者的关切、母亲的慈爱,这种由天上到人间、由出世到入世、从虚幻到现实的转变不正是中国儒家思想在佛教艺术上的折射吗?这是艺术的觉醒,人性的觉醒。中国佛教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唐代终于完成了汉化的过程,因此中国的佛教艺术在洛阳的龙门石窟也达到了一个光辉的顶点。我们再看佛的两侧,阿难文静温顺而又朴实的形象,菩萨端庄华丽而又矜持的表情,天王严肃威武而又壮硕有力的神情,力士坚毅雄强而又暴躁的性格,无一不是形象生动、各具情态,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奉先寺这种唐代皇家石窟的恢宏气派,正体现了大唐帝国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显示了唐代雕塑艺术的最高成就,是唐朝这一伟大时代的象征,是东方佛教艺术的典范。
正像荀子在《大略》中说的:“言语之美,穆穆皇皇”,这样的语言旨意深远,气魄宏大,动人心弦。
许多考生在自己的讲解过程中,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情感这个原则。但我们必须指出,情感在语言的运用中,往往表现出三维性,即情感需要的广度、高度和深度。广度,指情感的覆盖面和作用范围;高度,表现为讲解者个人的情感体验及较高的思想境界;深度,则指情感的丰富文化和思想内涵,表现为讲解者对情感世界最细微、最深刻的洞察。
因此,考生要根据自己的生活和知识的积累,找准景点的切入点。换句话说,要把那些扣人心弦、能打动他人的东西讲出来。要通过自己的讲解,去表达自己的感情美,去创造浓烈的氛围美,去展示景点的人文美和自然美,去抒发自己人生的体验和哲理思考之美。总之一句话,去为他人创造和展示一个美的世界。
有关河南导游服务能力(第2版)的文章
此外,现场导游考试,还能帮助考生提前认知导游职业角色,是导游走向正式职业岗位前的一次真实模拟实战演习。(五)口译测试主要考察考生在中文和外语之间口头互译的能力。......
2023-10-30
现场导游考试英文类考生考试的其中一项是进行英汉互译,在此简单介绍以下讲解、翻译技巧:一、不拘原文法“不拘原文”就是要注意东西方文化的区别,注意习惯和习俗的不同。要想做到地道的翻译,需要平时多阅读英文类的书籍和多看英文类的节目,多积累,在翻译时尽可能按照英语语言国家的一些习惯去翻译。更高水平的讲解,还应当将中国的朝代、名人、名事同国外的大事件发生时间作一对比讲解,这样更能让人理解所讲解的内容。......
2023-10-30
在现场导游考试中,尤其是对于中文类的考生,普通话发音是否标准、清晰,直接关系到现场导游考试能否顺利通过。普通话语音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声母、韵母、声调、语流、音变等方面的知识。声母发音的准确和清晰,是普通话语音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吐字清晰的基础。普通话中21个辅音声母的发音是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定的,因此,可以根据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给声母分类。......
2023-10-30
体态语是指口头表达中借助表情、体态动作等手段准确地表情达意的一系列方式,主要有表情语、体式语两类。比如在讲到:焦裕禄不幸逝世的噩耗,使兰考36万人民沉浸在无限悲痛之中。而正当兰考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却离开了兰考人民。手势语主要是指手的位置和手部的各种动作,它们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三是腹部以下的下区。......
2023-10-30
现场导游考试中要想导游词讲解非常生动、能打动现场评委老师,最为关键的是要有善于创造声音表情的技巧。创造声音表情的技巧主要是巧妙地利用有声音但无固定意义的各种手段,比如发音、音质和音调的高低与强弱、音量的大小、语速的快慢、停顿、沉默、叹息,等等,与现场评委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创造出声音的表情是一种语言表达艺术。......
2023-10-30
(二)抒情式欢迎词的开场白例3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在讲洛阳的城市概况时始终离不开“古都”这个主题。导游讲解中要特别注重人文因素的价值和作用。所以在讲解这三个景区时,尽管其地质地貌和景物特点各不一样,但一定要结合不同景区的地质地貌知识展开讲解。......
2023-10-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