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周易《既济卦》解析及预防未来弊病

周易《既济卦》解析及预防未来弊病

【摘要】:《既济卦》就是要人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起初吉利,但最终会发生变故。水上火下,水浇火熄,故称为《既济卦》。君子观此卦象,就该深谋远虑,事成之后,就要考虑将来可能出现的种种弊病,防患于未然,做好预防。所以卦名曰既济。既济,犹言事情已经成功。

【易德精要】

《既济卦》,离下坎上,水在火上。水与火相济、相克。水加火相济,如烹饪则为吉,水火相克,如失火,则为灾,所以要预防。《既济卦》就是要人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彖传》说“终止则乱”,卦辞说“亨”,吉乱并提,深刻揭示了意识和事物发展之间的关系。先进的意识推动事物发展,只有正确认识事物,预测出不稳定因素,防微杜渐,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才能确保事物顺利发展。

【原文】

既济[1]:亨。小利贞。初吉,终乱[2]

【译文】

《既济卦》:亨通,卜问有小利。起初吉利,但最终会发生变故。

【原文】

《彖》曰: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3]。“初吉”,柔得中[4]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5]

【译文】

《彖传》说:《既济卦》有亨通之象,意思是小事亨通,大事则未必亨通。“有利于坚守正道”,是因为刚柔各爻皆居正位。“起初吉利”,说明弱者也能像强者一样居于正位,不偏不倚。“最终会发生变故”说明事物发展到了极限,便会走下坡路。

太极图

【原文】

《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6]防之。

【译文】

《象传》说:《既济卦》的卦象是离下、坎上,离为火,坎为水,为水在火上之象。水上火下,水浇火熄,故称为《既济卦》。君子观此卦象,就该深谋远虑,事成之后,就要考虑将来可能出现的种种弊病,防患于未然,做好预防。

三五至精图

【原文】

初九:曳其轮[7],濡[8]其尾,无咎。

《象》曰:曳其轮,义无咎也。

【译文】

初九:提着腰带过河,只打湿了衣服底襟,没有灾祸。《象传》说:提着腰带过河,理应没有灾祸。

【原文】

六二:妇丧其茀[9],勿逐,七日得。《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译文】

六二:妇人丢了头巾,用不着刻意寻找,过不了七天就会物归原主。

《象传》说:过不了七日就会物归原主,因为六二阴爻居阴位,位象相得,所以失物能失而复得。

【原文】

九三:高宗伐鬼方[10],三年克之。小人勿用。《象》曰:三年克之,惫也。

【译文】

九三:殷高宗武丁征伐地处西北的鬼方,连征三年才获得胜利。筮遇此爻,不可重用小人。

《象传》说:经过三年的连续战斗才攻克了鬼方,说明战争非常激烈,已经筋疲力尽了。

【原文】

六四:(www.chuimin.cn)

有衣袽[11],终日戒[12]

《象》曰:终日戒,有所疑也。

【译文】

六四:渡河的时候,为了防止船漏水,事先要准备破布棉絮,而且始终要保持警惕,以防止发生灾祸。

《象传》说:整天保持戒备,以防止灾祸的发生,说明此时心中疑惑重重。

【原文】

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13],实受其福。

《象》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14]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

【译文】

九五:东边殷人杀牛宰羊来举行盛大祭礼,不如西边周人进行简单、朴素的祭祀,周人得到神的保佑。

《象传》说:东边的殷人杀牛宰羊来举行盛大的祭礼,不如西边进行虔诚简单的祭祀。周人得到上天神灵降赐的福分,说明此时正当其位,吉祥福分将接踵而至。

【原文】

上六:濡其首,厉。

《象》曰:濡其首,厉,何可久也?

【译文】

上六:涉水过河时弄湿了头,有危险。

《象传》说:涉水过河时弄湿了头,怎么可以长久呢?

【注释】

[1] 既济: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离下坎上)。上卦为坎,坎为水;下卦为离,离为火。水处火上,水势压倒火势,救火之事大功告成。所以卦名曰既济。既,已经。济,《尔雅·释言》:“济,成也。”既济,犹言事情已经成功。

[2] 乱:变故。

[3] 刚柔正而位当也:本卦上卦为坎,坎为阳卦,为刚;下卦为离,离为阴卦,为柔,刚上柔下是“刚柔正”。初九、九三、九五均为阳爻,居阳位;六二、六四、上六均为阴爻,居阴位,是刚柔“位当”。

[4] 柔得中:本卦六二阴爻为柔,处下卦中位,是“柔得中”。

[5] 其道穷也:本卦上六阴爻处于一卦之尽头,像臣子权势太盛,终于陷入穷困之地。

[6] 豫:借为预。

[7] 曳:拉,拖。轮:通“纶”,腰带之穗,此处代腰带。

[8] 濡:沾湿。

[9] :头巾。

[10] 高宗:名武丁,庙号高宗,盘庚后第三代。鬼方:北方少数民族名。

[11] 袽有衣:王弼说:“ 宜曰濡,衣所以塞舟漏也。”,《说文》作絮。古无棉花,富者以乱丝为絮,贫者以乱麻为絮。

[12] 戒:小心,警惕。

[13] “杀牛”下,汉帛书《周易》有“以祭”二字。这里的东邻、西邻当指殷人与周人。

[14] 时:《广雅·释诂》:“时,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