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學,在中國近三十年來,無論如何,總算是一種值得鑽研的學問;但在現在,有許多學者對於它仍舊是抱懷疑的意見,甚或根本的加以反對。所以章氏反對甲骨的理由,在我們第三者的眼光看來,是難於成立的。甲骨學的發展,决不以現狀爲限;即其已有的成績,也每多可修正的地方。......
2023-11-01
王巍、李卓陽、鄭星三位青年才俊整理點校的《中國歷代方志所見琴學史料類編》(西北卷)付梓了,可喜可賀!
二〇〇三年十一月七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了第二批入選“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名録,我國的“古琴”名列其中。隨後,我國政府頒佈了《關於加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意見》,從政策、經濟、宣傳等方面,加大力度,支持對包括古琴在內的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傳承與研究,古琴文化遂越來越獲得有關方面及有關人士的重視。
古琴,是我國最具代表意義的傳統樂器,可謂中華民族悠久燦爛文化的明珠、炎黃子孫的驕傲。古琴迄今已有約三千年的歷史,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古琴就深受文人士子階層的喜愛和推崇,成爲他們完善修養、表達觀點的重要器具,由此也逐漸形成了一整套完整而獨特的琴學體系。文人士大夫通過著書立説、言傳身教,不僅使古琴藴含的音樂美學、宗教哲學、文化歷史等形成完善的體系,而且還深刻地影響到中國人的審美觀、宗教觀、處世觀等諸多方面。古琴不僅在國內影響深遠,而且在世界各地,凡是有華人足跡的地方,就會聽到古琴的樂聲。
古琴文化體系,包括琴人、琴制、琴譜、琴曲、琴史、琴歌、琴論、琴社、琴派等諸多方面。與普通演奏樂器不同,古琴除包含樂器、樂曲等相關內容外,作爲一項獨特的文化表現形式和古代社會知識分子修身養性的雅器,還具有十分突出的特質,這主要體現在其自身承載的豐富的精神文化方面。古琴所積淀的那些深厚的哲學、美學、心理、情感、人格等精神文化內涵,是任何一件普通樂器所無法比擬的。古琴文化中藴含有特定的精神氣質和審美價值,深深地吸引了中國文人士大夫階層及文人社會,古琴與文人衍生出了一種中國音樂中特有的文化現象。歷代琴家研習古琴時,關注的不僅僅是古琴的演奏技法,還包括操琴時對環境的選擇、心理的準備甚至對服飾的要求等。他們常將古琴人性化,賦予其文人品質,將其作爲一種有情感、有生命的存在,在操研中勵志明道、克己自省、張揚個性,使人、琴達到完美統一。正是由於歷代文人的實踐和堅守,使得傳統古琴文化的內涵不斷豐富,傳承綿延不絶,成爲中國古代文化的傑出代表。那些流傳久遠的優美的琴曲,是歷史的、社會的、情感的、人文的等多重的關聯與反映,它凸顯了在儒道兩家美學巨大的理論框架下的審美觀念,濃縮了中國古代音樂美學主張禮樂至上、中正平和的思想菁華,并且深入到哲學層面,達到相當高的境界。豐厚的精神文化內涵正是古琴價值的真正體現。如果缺少了精神文化內涵,古琴也就只能是一件普通的樂器了。
毋庸諱言,時至今日,由於現代藝術文化的强勢衝擊,琴樂活動研習群體的變遷,傳統琴人逐漸消亡,綿延了數千年的古琴文化(不僅是古琴音樂)的傳承保護狀況不可避免地面臨著危機,古琴逐漸失去其賴以生存的人文環境,琴派、琴社日漸衰敗,琴家、琴人寥若晨星,琴學研究停滯不前,古琴所藴含的文化精神內涵已不被大多數人認同……凡此種種,都是我們今天所憂慮和予以關注的。在當代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古琴傳統與現代文化衝突的根源,細緻考量古琴的社會文化價值,探索一條古琴文化傳承與保護的新路,使古琴在多元化的現代文化生活中,在現代主流文化的舞臺上,能夠保持傳統的精神文化內涵和獨特的藝術魅力。
可喜的是,改革開放以來,特别是進入新時代以來,對於古琴這一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受到越來越多的人士的關注。一些學者對中國古琴的精神、音樂美學思想的研究投以相當的熱情,做出不少富有見解的理論探討;與之同時,學習、彈奏、收藏、鑒賞者也日益增多。二〇〇三年古琴入選“非遺”的成功,爲我國這一歷史最悠久、文化負載最豐厚的樂器和藝術文化的保護傳承開拓了新的前景,提供了新的契機。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古琴不僅有眾多的優秀作品傳世,更有豐富的琴論等文獻留存。其中,在祖國西北廣袤的大地上,就留下了數量相當可觀的文獻史料,包括琴人、琴史、琴制、琴賦、琴曲、琴詩、琴歌、琴論等,不勝枚舉,彌足珍貴。(www.chuimin.cn)
王巍、李卓陽、鄭星懷著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極大熱忱,著眼於我國西北地方的各種方志文獻(省志、府志、州志、縣志等),苦心孤詣,鍥而不捨,對於其中藴含的古琴史料作了全方位的、系統的搜集和整理,從而形成了一部完整的、翔實的西北方志中的琴學資料彙編,從地方志的角度全面地展示了我國古代音樂文獻異樣的光彩,也彰顯了三位青年學人執著的精神追求、嚴謹的治學態度與令人稱道的學術功力。
這部著作將西北方志中有關琴學史料分爲人物傳記、詩歌詞曲、文賦雜論等三類,從各種西北地方志書中披沙揀金,深挖徹究,去蕪存菁,細針密縷,將有關琴學史料“一網打盡”,且精心編排,從而使得西北方志中留存的珍貴的琴學史料完整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得以更好地保存和利用,本書的文獻價值不言而喻。同時,本書還可爲目前尚處薄弱的音樂文獻學的學科建設和發展做出相應的貢獻。本書可供古琴文化的研究者、鑒賞者、收藏著、愛好者、西北地方史的探討者及有關方面人士使用。
由於琴學史料的類編在學界尚屬首次,加之編選時間緊促、作者的學術經歷較短,因而本書中不免會存在一些缺憾,懇請廣大讀者不吝指正。
願我國優秀的古琴文化在新時代發揚光大,在世界東方放射出更加絢麗的光彩;願三位青年俊彥在今後的學術道路上百尺竿頭,更上層樓。
二〇一九年十一月於西北師範大學
有关中国历代方志所见琴学史料类编(西北卷)·诗歌词曲·上辑的文章
甲骨學,在中國近三十年來,無論如何,總算是一種值得鑽研的學問;但在現在,有許多學者對於它仍舊是抱懷疑的意見,甚或根本的加以反對。所以章氏反對甲骨的理由,在我們第三者的眼光看來,是難於成立的。甲骨學的發展,决不以現狀爲限;即其已有的成績,也每多可修正的地方。......
2023-11-01
(三)中國最初的史學因爲什麽原因而發達?中國史學發達的悠遠,是不必否認的史實。爲慎重起見,我們説中國最初的歷史發源於史官,則可;説中國古代的史官是專記史實,已不甚周密;如將中國最初史學的發達完全歸因於史官的設置,恐更失當。中國史學正式的産生,當推撰著《史記》的前漢司馬遷。這可視爲中國史學的一大進步。中國史學家稱前者爲“通史”,後者爲“斷代史”。......
2023-11-01
在第一階段的時期内,只有横的、並立的、專門的各式學校,而没有縱的、關聯的、普通的學校系統。這可説是學校系統没有成立時期。五月十五日,公布《奏定京師大學堂章程》,載明學校分爲大學堂、中學堂及小學堂三級;小學卒業,得升入中學;中學卒業,得升入大學。總之,這初期的學校系統,雖由並立的演進爲階段的,再由二級制演進爲三級制,然缺點仍很顯著。這是中國現代教育第二次的法定學校系統。......
2023-11-01
想明暸中學國文教授的真正目的,非先了解中學校的性質不可。况且這種以教師爲中心的教授法,絶對不適合於現代的教育。中學生在學問上,是預備升學的;在社會上,是養成一個完全的人。現在我根據以上的原則,暫定一個中學國文的理想標準:A.人人能用國語或近的文言,自由而敏捷的發表思想情感,或紀述事實,絶對没有文法上的錯誤。B.人人能懂得中國文學和學術變遷的大概。......
2023-11-01
一 新式學校的萌芽現代學制産生的因素 所謂現代學校制度,是指近數十年來模仿西洋學校制度而言。産生現代學制的遠因,實由於外來文化的接觸。中國現代班級制的學校的創立,始於外國來華傳教的教徒,乃是當時無疑的事實。所以耶教輸入實爲中國現代學制産生的直接的遠因。至於産生現代學制的近因,首由於對外戰争的屢次失敗,次由於國内革新家的竭力鼓吹。於是漸由實用中心的各種學校的創立而産生現代式的學校制度。......
2023-11-01
敦煌書庫的發見,對於中國文學的影響,約略的説,可分兩層:一爲發見許多正統文學與民間文學的作品,這些作品是有相當的或偉大的文藝價值的;二爲因發見許多作品,使我們對於傳統的因襲的文學史上的見解得以修正;更重要的,就是自從這些作品發見之後,我們曉得印度文化影響及於中國不僅僅如常識所推測的在於宗教、哲學、建築、塑象、繪畫、音樂等方面,而且及於文學。敦煌書庫所發見的文學作品,可先大别爲正統文學與民間文學。......
2023-11-01
至於漢董仲舒説五帝的大學名曰成均——見《禮記·文王世子》注引——那不過是漢代今文學家的讕言,因爲“五帝”就是中國上古史中之謎)。樂在古代貴族學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原因不外於下舉三者。這原因,一由於古代儒家之喜於托古改制;一由於漢代經今古文學家的争難與混淆。其次,漢代經生的今古文學的争辯,尤其使我們對於信史無從抉擇。譬如《禮記》一書,依據學派,當歸今文;但其中所載的篇章,又每雜古文。......
2023-11-01
復旦大學素有民主的鬥争的光榮傳統,更其是歷史學系,在每次民主的鬥争的實際行動中,多多少少起了一些主導的作用。當抗戰期間,復旦還在重慶夏垻的時候,歷史學系已獲得“民主系”的光榮稱號。爲了辦好歷史學系,爲了辦好復旦大學,爲了辦好新中國的大學教育,對自己所主持的學系,不掩飾的提出意見,很願意引起國内各大學歷史學系的同志們的共鳴和討究。......
2023-11-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