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夏天,我又多次带队亲子自然观察活动,其中包括到四明山的高山上赏萤火虫。是的,别说孩子,就连大人们都仿佛回到了童年,甚至情不自禁地成了出口成章的诗人。这里再选取部分家长于活动结束后在朋友圈中发的“感言”:晶晶-shining:借着暮色,我们驱车近50公里,挺进四明山……......
2023-10-30
这张照片在《宁波晚报》上发表后,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关注。后来,好多人要求我们组织一次“夜探萤火虫”的活动。此次活动的报名通知通过微信发出去之后,寥寥几个名额马上被“秒杀”。很多人要求我们增加名额,但考虑到安全问题,我们还是婉拒了。
看萤火虫的当晚,大家在水库边的一块空地上集合。各路人马一下车,互相一看,都笑翻了:大家的穿着打扮,可谓奇形怪状,什么样的都有,戏称“丐帮”。由于我们在发出报名通知时就强调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毕竟参与的家庭几乎从未夜探过荒野,因此大家个个脚穿高帮雨靴,用五颜六色的皮肤衣把身体(包括头部)紧紧包裹,也有的戴着花里胡哨的帽子。还有几个小朋友,神气地戴着头灯,并手持登山杖。
2016年7月,出发寻找萤火虫
就这样,这支古里古怪的队伍走入茫茫夜色,沿着水库边的田野一路前行。快到目的地时,我说:“前面就是‘鬼屋’,有萤火虫,请大家都关闭灯光!”顿时,所有人都兴奋起来,孩子们更是“哇哇”叫着,跃跃欲试。灯光熄灭后,眼睛有个短暂的适应过程,慢慢地,眼前的景物逐渐浮现出来。一点,两点,三点……小小的光点在竹林边飞舞。“萤火虫!萤火虫!”大家都开心地叫了起来。
我让大家安静。点点萤火慢慢飞来,绕过我们的身边,忽前忽后,忽左忽右。所有人都屏声静气,注视着这些提着忽明忽暗的“小灯笼”的虫儿。有一只萤火虫,居然在小朋友的手边绕着飞了好一会儿才离开。每个人都很陶醉,我听到有人轻声说:“太美了,太美了!”
2016年7月,单次成像记录的萤火虫飞行轨迹(www.chuimin.cn)
我提议:“和萤火虫合个影,如何?”
于是,我让大家站成一排,至少30秒不能动。然后将相机放在前面,进行30秒的曝光。在这半分钟的时间里,两三只萤火虫一闪一闪地飞过大家身前,相机记录下了这黄绿色的轨迹。
看完萤火虫,我们离开竹林,来到开阔地。同事许天长拿着激光笔,指点星空,告诉大家:这是织女星,这是牛郎星,这是天津四,这是大熊星座……
仰望星空之后,我还带着大家低头寻蛙。泽陆蛙到处都有,且不去说它。小水坑边,饰纹姬蛙叫得响亮,但我们找了很久才看到它们。这是一种很小的蛙,具有极好的保护色。
有关夜遇记的文章
2018年夏天,我又多次带队亲子自然观察活动,其中包括到四明山的高山上赏萤火虫。是的,别说孩子,就连大人们都仿佛回到了童年,甚至情不自禁地成了出口成章的诗人。这里再选取部分家长于活动结束后在朋友圈中发的“感言”:晶晶-shining:借着暮色,我们驱车近50公里,挺进四明山……......
2023-10-30
它们白天要么匍匐在石缝或洞穴内,要么隐蔽在灌丛、芦苇、美人蕉以及高秆作物上;夜晚比较活跃,出来捕食金龟子、蝽、象鼻虫等昆虫。可顺着李超的手指定睛一看,真的见到一只雨蛙正趴在路边灌木丛的叶子上,而且就在我身边!隐身在树叶背后的中国雨蛙第一次见到雨蛙的真身,我的心跳微微有点加速。显然我们的吵闹声以及闪光灯的频闪让它很不安,只见它慢悠悠往里面爬,一转眼就隐身于绿叶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2023-10-30
原来,他们怕这些蛇伤害员工与客人,于是一看到附近路面上有蛇,就用棍子打死了。还有一种在国内广泛分布的常见蛇类,因为也是全身碧绿,常被误认为是竹叶青而被打死。翠青蛇的习性跟昼伏夜出的竹叶青相反,主要于白天活动,爱捕食蚯蚓与昆虫,晚上则在树枝上睡觉。尽管为小青——不管是毒蛇竹叶青还是无毒的翠青蛇——说了那么多客观公正的“好话”,我也不指望能说服大家都去爱这类动物,但至少,希望我们都能与蛇彼此相安。......
2023-10-30
“锤锤”说,在余姚地区的四明山中,他曾见过大树蛙。记得第一次去找大树蛙,是2013年9月初去杭州夜探。朋友说,尽管早已过了大树蛙的繁殖季节,但还是有希望见到。转眼到了2018年春天,我还是没有见到过别人已经拍得不要再拍的大树蛙。接下来,5月的周末都没空,于是原本计划2018年一定要拍到大树蛙的心愿又落空了。......
2023-10-30
只要轻轻一碰,这家伙立即缩作一团,变成一个土黄色的刺儿球。其棘刺主要分布在头顶、背部、体侧与尾部,腹部与脸部没有刺。老蔡说,他家附近刺猬很多,狗一到晚上就兴奋,在附近菜地里到处找刺猬。当晚,这狗又抓到一只刺猬。老蔡跟我说,这只狗很淘气,你看,它脸上有伤疤,就是抓刺猬弄伤的,但还是乐此不疲。狗其实不会吃刺猬,只是拿这刺儿球当皮球玩。它的刺,只是用来自卫的,并不会被用来收集和运输水果。......
2023-10-30
由于发明了“手电反向照射驱散黑暗”大法,我常去那条红色古道旁的溪流夜拍,胆子也越来越大。李超摄那天晚上近10点,我沿着陡峭的古道拾阶而上,环视寻找蛙、蛇、昆虫之类。原来,这家伙是把车停在古道起点处的盘山公路旁的空地上,然后突发“雅兴”,想夜走古道玩玩。由于古道很陡,仰角很大,再加上我是蹲着打着手电在拍照,估计“漏”到身后的光并不多。......
2023-10-30
2016年7月初,舟山的朋友小姚约我们一起去桐庐山寻找萤火虫。我一听顿时大喜过望,原来这就是福建大头蛙啊,是我一直想拍的呢!这使得它的整个头部区域看上去有点庞大,故名“大头蛙”。目前知道的大头蛙属的蛙类在国内共3种,分别是版纳大头蛙、脆皮大头蛙与福建大头蛙。随着福建大头蛙的确认,我也解决了另外一个小问题。现在简单了,它就是版纳大头蛙的雌蛙,跟福建大头蛙的雌蛙还是挺像的。......
2023-10-30
后来,我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拿出一支备用的高亮手电,将其打开后反向放在身后的一块石头上。这个“它”,就是未知之境,就是一种完全不确定性,我们因为自己无法探知这种不确定性而充满无力感,心中的恐怖由此而生。当我采用手电反向照射(驱散)身后的黑暗时,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似乎在瞬间坍缩了,变成一个明显可见的日常世界,于是恐怖感也大为减轻了。......
2023-10-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