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宁波境内新发现:夜遇记小竹叶蛙其背部体色变化丰富

宁波境内新发现:夜遇记小竹叶蛙其背部体色变化丰富

【摘要】:小竹叶蛙抱对的小竹叶蛙但问题是,尽管小竹叶蛙在浙江是有分布的,但图鉴显示只分布在浙西及浙南一带,在浙东未见记录。那么只有一种解释,小竹叶蛙在宁波确实是有分布的,只不过图鉴所用的蛙类分布数据没有覆盖到而已。我注意到,其实小竹叶蛙的背部体色变化极大,深褐色、浅棕色,甚至绿色都有。目前所知,宁波境内分布有30种两栖动物。但我相信,本地两栖动物的种类一定不止这30种,因为很多地方我们都没有去调查过。

2013年9月的一个晚上,我又到龙观乡的四明山中那条熟悉的溪流(对,就是发现大绿臭蛙的那条溪流)夜拍。在一个水流湍急的位置,我看到一只深褐色的蛙趴在垂直于水面的石壁上,其吸附本领不比湍蛙差。我很好奇:这是什么蛙?

过去一看,这家伙虽然四肢有吸盘,习性也有点像湍蛙,但显然跟以往见过的湍蛙截然不同,甚至也不像以前见过的本地任何一种蛙。我从各种角度拍了照片,回去跟图鉴比对,但看来看去,在宁波及周边有分布的蛙类中,竟没有一种与其特征吻合的。无奈之下,我把照片发到了微博上,向国内专家请教。很快就有专业人士回复了,肯定地说那是小竹叶蛙。我一翻书,果然是它!

小竹叶蛙

抱对的小竹叶蛙

但问题是,尽管小竹叶蛙在浙江是有分布的,但图鉴显示只分布在浙西及浙南一带,在浙东未见记录。那么只有一种解释,小竹叶蛙在宁波确实是有分布的,只不过图鉴所用的蛙类分布数据没有覆盖到而已。现在想来,这种情况再正常不过了——由于国内对两栖爬行动物的关注与研究并不深入,因此调查数据不够详尽是常有的事。前面提到的大绿臭蛙、凹耳臭蛙,也都是一样的例子。(www.chuimin.cn)

后来几年,我在奉化溪口的溪流(与龙观乡的发现地的直线距离非常近)里也见过小竹叶蛙,如果是春末的繁殖季节,甚至在白天都可见到。我注意到,其实小竹叶蛙的背部体色变化极大,深褐色、浅棕色,甚至绿色都有。不过,它们的数量似乎很不稳定,我好几次去龙观乡的那条溪流,都没有再找到它们。

目前所知,宁波境内分布有30种两栖动物(含25种无尾目动物,即蛙类、蟾蜍;5种有尾目动物,即蝾螈、小鲵之类)。但我相信,本地两栖动物的种类一定不止这30种,因为很多地方我们都没有去调查过。说不定在某个峡谷,或某条不为人知的深山小溪里,就生活着某种原先被认为在宁波没有分布的两栖动物,甚至是未被发表过的全球新物种!

这些踪迹隐秘、依赖洁净水源、没有良好迁移能力的水陆两栖的小精灵,能否在这块土地上好好生存、繁衍下去,是否会在没有被世人所知的情况下就悄无声息地灭绝了,几乎完全取决于我们人类能否切实尊重、保护好这块土地的原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