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白天要么匍匐在石缝或洞穴内,要么隐蔽在灌丛、芦苇、美人蕉以及高秆作物上;夜晚比较活跃,出来捕食金龟子、蝽、象鼻虫等昆虫。可顺着李超的手指定睛一看,真的见到一只雨蛙正趴在路边灌木丛的叶子上,而且就在我身边!隐身在树叶背后的中国雨蛙第一次见到雨蛙的真身,我的心跳微微有点加速。显然我们的吵闹声以及闪光灯的频闪让它很不安,只见它慢悠悠往里面爬,一转眼就隐身于绿叶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2023-10-30
抱对的天目臭蛙,上面为雄蛙
2012年夏天,我刚学着拍摄宁波的蛙类时,曾经在四明山上见到一只背上多棕褐色斑纹的绿色小蛙在草丛中跳跃,感觉自己从未见过这样的蛙,就兴奋地追着拍。结果,一旁的朋友李超笑了:“一只花臭蛙你也要这么追着拍,以后恐怕要你拍你都不要拍了,太常见啦!”
我还闹过一个笑话。有一年夏天,一场特大暴雨过后,地处四明山区的龙观乡部分地方山洪暴发,等洪水退后,我去山村采访,在五龙潭景区外的溪流中见到,大石头上有好几只“花臭蛙”,它们体形悬殊,有的又大又胖,有的又瘦又小,好玩的是,有时大个子的蛙上面还会背负着“瘦小”的蛙。当时我跟旁边的人说,这莫非是青蛙父母带着孩子出来了?听者也不了解蛙类,个个随声附和。后来才知道,“瘦小”者,乃雄蛙也;“肥胖”者,乃雌蛙也。这种蛙的雌雄体形就是相差很大的。而所谓“背负”,乃雌雄抱对繁殖也!
我是宁波最常见的“臭蛙”,其实正常情况下并不臭哦。(www.chuimin.cn)
天目臭蛙
后来,夜探的经历丰富了,方知“花臭蛙”在宁波山中溪流附近处处有之,它们白天不常见,一到傍晚,就开始从隐蔽处出来,蹲在溪边的石头上或树上准备觅食。那个时候,常能听到雄蛙发出“吱吱啾啾”的叫声,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小鸟在灌木丛里叫呢。
根据权威工具书《中国两栖动物及其分布彩色图鉴》记载,天目臭蛙只分布于天目山一带,而浙江省内其他地方都属于花臭蛙的分布区域。大概在2015年春末吧,我到临安天目山拍野生动植物,特意去拍了这里的“特有种”天目臭蛙。可是,看来看去,实在无法把天目臭蛙与宁波的“花臭蛙”相区分,我觉得它们完全是一模一样的。后来请教了专家才知道,宁波地区的所谓“花臭蛙”,其实也都是天目臭蛙!
有关夜遇记的文章
它们白天要么匍匐在石缝或洞穴内,要么隐蔽在灌丛、芦苇、美人蕉以及高秆作物上;夜晚比较活跃,出来捕食金龟子、蝽、象鼻虫等昆虫。可顺着李超的手指定睛一看,真的见到一只雨蛙正趴在路边灌木丛的叶子上,而且就在我身边!隐身在树叶背后的中国雨蛙第一次见到雨蛙的真身,我的心跳微微有点加速。显然我们的吵闹声以及闪光灯的频闪让它很不安,只见它慢悠悠往里面爬,一转眼就隐身于绿叶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2023-10-30
我明白下面将要叙述的所谓“灵异体验”其实也是心理因素在起作用。“它”是无形的,但我能感觉到“它”的存在的状态,甚至感觉到“它”是在好奇地观察着我,就像一个隐身的又有点淘气的小精灵。就在此时,我又忽然感觉到,“它”已在一瞬间离我而去。事后,我曾跟别人多次描述过这次所谓的“灵异体验”,听者往往睁大了眼睛,但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
2023-10-30
被抓住的王锦蛇最后,我还想讲一个童年时听到的关于蛇的近乎神话的传说。老一辈人告诫我们孩子:有一种蛇,叫“王母蛇”,它的头顶上有一个“王”字,在野外看见是绝对不能打的,因为一旦将这种蛇打死了,这附近的所有的蛇都会知道,然后过来包围这打蛇的人的家。这个说法让幼年的我毛骨悚然——尽管不太相信,但我知道,要是真在野外见到“王母蛇”,我是绝对不敢去打它的。......
2023-10-30
2018年的一个夏夜,我带孩子们行走于四明山脚下的荒野,夜探蛙类与昆虫。都不要说话,让我们不妨暂时告别城市的灯光,去感受黑夜的奇妙。但是,在2012年夏天我开始寻找、拍摄宁波蛙类时,根本找不到一本合适的图鉴。既然没有多少可以参考的现成经验,我就采用最“笨”的方法——从自己比较熟悉的溪流开始,在白天踩点的基础上,由近及远,逐条溪流进行夜探,在四五年间,足迹涉及海曙、鄞州、奉化、余姚、宁海等县(市)区的山野。......
2023-10-30
“锤锤”说,在余姚地区的四明山中,他曾见过大树蛙。记得第一次去找大树蛙,是2013年9月初去杭州夜探。朋友说,尽管早已过了大树蛙的繁殖季节,但还是有希望见到。转眼到了2018年春天,我还是没有见到过别人已经拍得不要再拍的大树蛙。接下来,5月的周末都没空,于是原本计划2018年一定要拍到大树蛙的心愿又落空了。......
2023-10-30
由于发明了“手电反向照射驱散黑暗”大法,我常去那条红色古道旁的溪流夜拍,胆子也越来越大。李超摄那天晚上近10点,我沿着陡峭的古道拾阶而上,环视寻找蛙、蛇、昆虫之类。原来,这家伙是把车停在古道起点处的盘山公路旁的空地上,然后突发“雅兴”,想夜走古道玩玩。由于古道很陡,仰角很大,再加上我是蹲着打着手电在拍照,估计“漏”到身后的光并不多。......
2023-10-30
只要轻轻一碰,这家伙立即缩作一团,变成一个土黄色的刺儿球。其棘刺主要分布在头顶、背部、体侧与尾部,腹部与脸部没有刺。老蔡说,他家附近刺猬很多,狗一到晚上就兴奋,在附近菜地里到处找刺猬。当晚,这狗又抓到一只刺猬。老蔡跟我说,这只狗很淘气,你看,它脸上有伤疤,就是抓刺猬弄伤的,但还是乐此不疲。狗其实不会吃刺猬,只是拿这刺儿球当皮球玩。它的刺,只是用来自卫的,并不会被用来收集和运输水果。......
2023-10-30
不过,工作以后,除了在菜场里见到黄鳝,哪怕是在野外夜拍,我也很少见到黄鳝。没想到,2018年夏天带孩子们及其父母夜探日湖公园时,居然看到了久违的野生黄鳝。在高亮手电的聚光下,只见这条黄鳝的色泽特别金黄,简直可以说是一条“金鳝”。所谓黄鳝,其体色以黄褐色为主,但身上有很多小黑斑。好几个人说,从来没有见过野生状态下的黄鳝,这次算是开眼界了。还有的孩子说,黄鳝头这么大,没想到眼睛这么小,几乎看不见。......
2023-10-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