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贵阳社区体育现状与老年人保障条款研究

贵阳社区体育现状与老年人保障条款研究

【摘要】:本文有两个研究目的,一是在“全民健身”计划开展的前提下探究贵阳市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二是从社区体育发展角度出发,评估政府和有关部门对老年人颁布的条款和政策的落实情况。可是针对老年人参与社区体育的研究却非常匮乏,因此,着手调查针对中国西部中老年人参与社区体育运动的研究显得必不可少。

李小民 加文·里德[1]

〔摘要〕 鉴于中国西部缺少关于社区体育发展的学术研究,本文旨在填补此项研究的空白并以专业学术的观点进行研究。本文有两个研究目的,一是在“全民健身”计划开展的前提下探究贵阳市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二是从社区体育发展角度出发,评估政府和有关部门对老年人颁布的条款和政策的落实情况。本文主要采用案例研究与半结构式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了获得更具真实性和可信性的数据,采访的8个样本来自社区体育发展的不同层面。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财政投入不足、体育志愿者部门和运动场发展滞后,贵阳市社区体育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但是,随着参与体育锻炼人数的增加以及人们健身意识的提高,社区体育正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然而,由于资金和服务意识的缺乏,社区体育发展依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关键词〕 社区体育发展;全民健身计划;老年人;条款

一、研 究 背 景

在社区层面的体育运动强调参与的公平性和娱乐性(Hylton、Bramham, 2008)[2],社区体育发展可以看作是“全民健身”发展的缩影。中国政府对大众体育发展越发重视,例如,70%的体育彩票收入被用于发展大众体育(Fan等,2010)[3]。尽管在中国各大媒体报道和国家文件当中能看到很多关于社区体育发展较为乐观的言论,但学术界对西部地区的社区体育发展的研究却相对较少。中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中国的老年人口约为1.43亿,占总人口的11.97%(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06)[4]。可是针对老年人参与社区体育的研究却非常匮乏,因此,着手调查针对中国西部中老年人参与社区体育运动的研究显得必不可少。社区体育发展不仅受到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政策的影响,也同样受到当地社区居民参与性的影响,并且非官方部门和志愿者也是社区体育发展的基本因素(Collins,2010;Houlihan,1997)[5]。因此,本研究也将从政府官员、从业者和老年参与者三个层面探究贵阳市社区体育发展的现实情况。

本研究将主要借鉴来自英国社区体育发展和相关文献中的理论架构和研究方法,并由此形成以下研究问题:一是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如何推动社区体育发展;二是贵阳市老年人参与社区体育的现状以及政府采用了哪些条款和措施保障老年人参与社区体育。

二、文 献 综 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1.条款、居民和参与性的研究综述

Hylton与Bramham(2008)[6]指出,社区体育发展应该强调平等,即:人人拥有平等的机会共同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社区体育发展应当关注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平等性,也就是说,在发展社区体育时不同性别、年龄、家庭结构、收入、教育程度以及社会地位的社区居民都应该拥有平等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权利和机会。然而,我们必须承认绝对的平等是很难实现的,社区体育发展条款也很难满足每一位参与者的需求。社区体育应具备构建公平社会氛围的能力,在社区体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即推广、传递和接受阶段中,“市民”作为参与主体始终处于重要地位,需给予重视。社区体育工作人员与参与者之间可以通过共感而建立友谊,并且使两者相互理解以促进社区体育工作的有效开展。Collins与Kay (2003)[7]指出政府和体育局对青少年在社区体育中的各方面问题越发重视,而政府却忽视了老年群体,尤其是在英国老龄化社会程度不断加深(Sport England, 2008)[8]

2.地方、基层的研究综述

Houlihan(1986)[9]曾指出地方政府的重要性,他表示地方政府可以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通过更有效率的方式方法服务当地居民和社区。地方政府的地方自主权范围和强度也影响着社区体育和社区建设任务,因为地方自主权不仅影响地方政府在基层的执行和管理能力,它还要优先满足中央政府的各项政策指标(King,2009)[10]。Nicholson等(2007)[11]在体育政策研究中发现,地方治理对地方政府的替代和非正式管理对正式管理的替代影响着体育政策的制定。Beech与Chadwick(2004)[12]提出,这种从地方政府到地方治理的转变促进了社区体育的发展。在英国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许多的专家学者也热衷于解释研究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治理和自治在社区体育发展和执行中的重要影响(Hoye等, 2010;Groeneveld等,2011)[13]

3.推广传递的研究综述

Dugdill等(2009)[14]提出,社区体育网络由许多机构组成。这些机构直接涉及体育及健身活动在社区中的推广和传递,特别是地方政府的推广和传递。从这个观点看,完整有效的社区体育推广和传递网络能够为社区体育的发展运营带来好处。Charlton(2010)[15]在研究推广社区体育“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这两种主要方式时建议,要更多地关注“自下而上”的体育发展传递模式以迎合当地的具体需求,政府还要根据当地不同的环境和模式进行微观调控。这种观点发现了“自下而上”推广模式所具有的优势,即可以及时反馈有利于社区体育发展的信息。例如,了解参与者的需求、了解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社区体育条例条款的缺陷。Houlihan与Green(2011)[16]强调社区体育推广和传递网络的重要性在于组织和吸引更多市民参与体育锻炼。社区体育发展过程中体育活动项目的策划方案和吸引战略需要让多数参与者接受,推广竞技体育的模式对社区体育发展不能起到有效作用,因为社区体育更强调身体健康和身心愉悦等功能(Pederson等,2011)[17]

4.社区、体育关系的研究综述

Mc Donald与Tungatt(1992)[18]提出社区发展会对基层体育发展产生不同的作用,例如,对个人身份、伙伴关系、立法、规划和认知的影响。从这点不难发现,社区发展的程度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决定社区体育发展的程度。因此在发展研究社区体育时,如何处理社区发展和体育发展的关系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框架。在研究社区体育、休闲活动和社区体育发展情况时,学者发现社会资本的影响程度决定着社区体育发展的情况。根据Jarvie(2006)[19]的报告了解到,在社会资本领域,Bourdieu与Coleman(1991)[20]被认为是专家;但是在体育发展方面,到2000年才由Putnam提出社会资本的概念。Doherty与Chelladurai(1997)[21]以及Coalter(2007)[22]在他们的研究中认为体育作为公共政策的一种重要实现手段,是构建社会资本和推动社区建设的有效动力。就社会资本的本质而言,体育方面的联结和桥接作用是两个主要的媒介方式。有部分学者更倾向体育资本联结方面的实用性和重要性(Putnam,2000)[23],但是Bergsgard等(2007)[24]强调社区体育发展中起到桥接作用的社会资本是提高社区能力和凝聚力的关键。Nichols与Shepherd(2006)[25]以及Taylor等(2008)[26]对志愿者和非政府组织在社区体育发展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评估并给出了积极的结论。Watt(2003)[27]曾积极地宣称体育本来就是一个志愿性的概念,志愿者及部门能力的提高可以反映人们参与社区生活积极性的提高以及乐意参与社区活动潜在人群的增加。近年来,英国志愿者人数有很高的增幅,但是调查表明67%为男性,且多数来自较为富裕的团体(Bergsgard等,2007)[28]

(二)针对中国社区体育的文献综述

1.全民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的研究综述

中国的大众体育发展可以追溯到清朝。但是直到新中国成立,有组织、有规模的大众体育活动和政策才确立并得到发展。作为全民体育政策,1995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促进了大众体育在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北京奥运会之后,政府和政策制定者颁布了全民健身法规,全民体育更加受到重视。但是,Houlihan与Green(2011)[29]提出举办大型赛事未必可以促进大众体育的发展。Jinxia与Mangan(2008)[30]表示,北京奥运会带来的无形资产包括了当时所产生的良好的体育氛围和社区凝聚力。

2.中国社区建设的研究综述

Heberer与Gobel(2011)[31]表示“单位”可以看作是一个稳定的社区,类似小型村庄,并且单位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引导人们日常生活并产生相关活动法规来建设社会。Bray(2005)[32]指出社区的概念和归宿是从单位进化而来,解释到“街道办事处”就相当于“社区委员会”,其不仅要贯彻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还要处理好社区内部各类事务。从以上陈述来看,在中国“社区”、“系统”和“地方管理”共同组成的网状网络中,错综复杂且独特的中国社区发展的社会资本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凝聚力、社区认同和社区体育发展。张大伟(2010)[33]提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是构建和谐社区和发展社会凝聚力。

3.中国社区体育发展的研究综述

社区体育指导员作为中国社区体育发展特有的志愿者被认为是社区体育发展的基层管理者和实践者(国家体育总局2009)[34]。考虑到社区体育发展中指导员的重要性,彭庚(2008)[35]研究了指导员们的处境和团队发展的现状。从上述学者的研究中发现,社区体育指导员有两个主要问题,即缺少专业知识和缺少教学热情。在全民运动和全民健身计划的研究中,李捷(2008)[36]提到了地方和中央政府(管理)作用的重要性,并阐明了北京市“自上而下”的政策落实对社区体育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提出资金的短缺、体育资源的不足和服务动机的缺乏是主要问题。陆前安(2010)[37]指出阻碍上海甚至中国社区体育发展的原因是非官方组织和社会资本的短缺。李钦升等(2007)[38]发现市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主动性有利于推动社区体育发展。但是,研究中国西部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文献却比较少。

三、理 论 基 础

(一)研究理论

现实的本质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问题(Pring,2004)[39],从本体论的角度来看,Bryman(2004)[40]指出构建主义强调事实本质的“不可独立性”。所以在研究贵阳市社区体育发展时,要将外界因素的影响与研究问题紧密联系。

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合理的阐述和解释是研究事物本质的方式(Mc Culloch,2011)[41],解释主义强调人们的看法可以用合理的语言来解释。所以,为了评估保障老年人参与社区体育所颁布的条款和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解释主义也成为本文的哲学理论基础。

(二)研究方法

Cohen等(2007)[42]表明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可以在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更好地还原现实和真相。Blaxter等(2006)[43]明确指出,案例研究方法可以加深研究的深度和精度。因此,本文将采用贵阳社区体育发展为案例,更加严谨地针对问题进行研究。

Gillham(2000)[44]和Merriam(2009)[45]发现半结构式访谈法在定性研究中运用得最为广泛并且具有灵活性和使受访者心态放松的特质。鉴于本文的目的与方法论,半结构式访谈是本文最为重要的研究方法。

(三)数据来源

根据Pitney和Parker(2009)[46]对样本抽样的阐述,本研究应该属于非概率抽样,因为研究问题属于较大的范围;样本于2012年从贵阳社区体育发展的不同层面抽取8份(2份来自体育局官员,2份来自社区体育从业者,4份来自老年参与者)。老年人是研究的主要群体,为了更科学地分配样本,研究采用定额取样的方式提高中老年人样本的比例。

(四)分析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受访者信息之间的对比以及与官方数据对比的方法来译码数据。考虑到定性研究的本质,译码和归类是数据分析的两个重要因素(Gibbs, 2008)[47]。为得出有用的结果,受访者对社区体育发展的一些个人看法需要被编译,例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保障老年人参与的条款等。基于不同层面的受访者的观点对比是数据分析方法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会利用相关的官方数据和访谈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探寻研究问题的本质。

四、研 究 发 现

(一)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

1.社区体育发展迅速

从访谈中得知,贵阳市的社区体育发展正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市民自愿参与性强。一位政府官员提道:

目前,贵阳市都已经开始重视社区体育发展,政府也已经开始培训社区体育指导员,同时对社区体育发展给予了不少人力和物力的支持。我们发现社区体育发展可以有效地增强社区不同团体和个人间的联系,利于建设和谐社区。

一位老年人提道:

奥运会后,贵阳市的社区体育发展迅速,但是,我认为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健康生活意识的提高。奥运会或许营造了很好的体育和健身的氛围,但是我始终觉得大型赛事的成功举办不是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原因。而且,我想政府对于这些大型赛事的投入一定远远大于对社区体育的投入。特别是贵阳市承办的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政府投入了不少钱,但是真正对社区体育是否有实际的促进作用,我觉得还有待观察吧!

2.社区体育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八位受访者都提到了贵阳市社区体育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2009年,贵阳市的国内生产总值约为800亿,在中国各大城市中排名104位,同年对体育娱乐设施的投入仅为2.3亿,占财政收入的0.9%(贵州省政府办公厅,2009)[48]。显然,社区体育发展无法获得相对有力的财政支持。一位社区体育指导员说道:

政府对大众体育和社区体育的发展没有具体措施,我觉得全民健身计划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我觉得市民参与大众体育活动无法给政府带来经济收益可能是阻碍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发觉贵阳市的一些体育场馆都被改建成商城了,毕竟商城和购物中心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一位政府官员表示:

社区体育的主要问题是政府单位的官员缺乏服务意识和社区的凝聚力发展滞后所导致。社区体育的发展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式不可以脱离社区凝聚力建设,必须增强政府官员与街道办事处行政人员的服务意识,特别是执政为民的意识。

由于人力、物力的投入不够以及相关条款的不完善,社区体育指导员表示,贵阳志愿性体育协会没有很好地参与社区体育发展。但一位官员表示,贵阳有足够多的指导员,并强调原则上每一千名市民配三位指导员。然而,一位老年人却表示:

坦白说,我根本不知道有社区体育指导员这个职位,我也觉得在我们那个社区是找不到这所谓的指导员。当然,我们那儿有一些志愿者带领我们健身,可那都是我们的邻居或街坊,我不觉得他们是所谓的社区体育指导员。而且,社区体育发展很少有志愿者组织参与,据我所知只有贵阳市老年体育协会,但他们的参与程度和组织体育活动的频率都很低。

(二)社区体育发展中的老年群体

1.参与现状

在中国,女性的退休年龄为50周岁,男性的退休年龄为60周岁(Jinxia、Mangan, 2008)[49],老年人通常退休后才开始参与社区体育活动。一位老年人解释道:

能够保持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是我们这些老年人参与社区体育最主要的原因。当然,现在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也使得我们也比上一代人身体好,活得久。而且老龄化社会是客观事实。

同时,一位政府官员也提道:

在贵阳,参与社区体育的主要群体是中老年人。现在就全国范围来看,最有健康意识的就是老年人群体,加上他们退休后有充裕的时间进行锻炼。我们体育部门也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特点和健康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体育运动项目,比如太极拳、广场舞等。

2.老年人参与社区体育保障条款

第一,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健制度和退休金制度是保障贵阳市老年人能够参与社区体育的基础条款和措施。贵阳市老年人的确能够免费进入一些体育场所并使用部分体育器械,但是,一位社区体育指导员提出:

贵阳市有越来越多的体育健身中心可以免费进入,但是,如果要使用场地需要交场地费或场地租金。在贵阳,比如一些羽毛球、网球场馆的租用费都比较高,老年人群体未必可以接受。由于场地比较少,喜爱运动的人增加迅速,球场很难订,一到了晚上,特别是周末,基本上不可能有空置的球场。

然而,另一位官员却持不同意见,他表示:

很多体育健身场馆都对老年人提供一些比较优惠的措施,比如老年票和特价票等,这些措施可以降低体育场馆门票费用。而且,他们的退休金应该可以负担这些费用。

第二,贵阳市政府颁布了《贵阳市交通运输条例》以确保老年人可以免费乘坐公共交通。这个条例不仅鼓励老年人去不同社区参与体育活动,更能够解决社区体育场地匮乏的问题。一位老年人提道:

我们家住的那个社区没有太多体育场地,所以我每天都和老伴乘坐公交车去黔灵公园锻炼,乘车都是免费的,我们觉得这个福利很好。

第三,市政府和体育局提出,在非黄金时段,运动场地可免费提供给老年人使用。但一位老年人表示:

我们社区羽毛球场地在每天12:00—14:00对老年人免费开放,但是去的人太多,好几次都轮不到我参与。尤其是中午这个时段,我有睡午觉的习惯,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延长和调整这样的免费时间。

第四,保障中老年人参与社区体育的各项措施必须符合当地社会地理条件(王英峰,2010)[50]。受访者提到贵阳市政府推荐市民爬山,该条款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贵阳市地形特点和老年人的身体情况。一位官员指出每天都有超过50 000名爬山爱好者去黔灵公园(贵阳著名体育锻炼场所)爬山,他指出:

贵阳市是一个山城,拥有很多山体资源,随着爬山爱好者数量的增多,贵阳市政府和体育局开始重视对山体开发不足的情况。从今年开始,政府决定投入资金大力开发其他的山体以满足爬山爱好者的锻炼需求,尽快解决山体公园体育锻炼人数的井喷现象。

但是,一位社区体育指导员表示:(www.chuimin.cn)

据我所知,对于一些专业具体的措施,比如推广的体育项目,提供的相关资源,政府的关注人群是青少年群体而不是中老年人。特别是推广的社区体育项目比较单一,我觉得现在很多老年人拥有更强健的体魄与更专业的体育需求,我了解到,有不少老年人希望能够有机会参与到更加具有竞技性、专业性的体育活动当中。

第五,志愿者组织应该参与到社区中促进社区体育发展并构建社区资本(Collins,2010[51];Hylton、Bramham,2008[52])。受访者提到贵阳市老年人体育协会专门组织和管理老年人的体育活动,是较多参与到社区中的志愿者组织。除了贵阳市老年人体育协会,还有少量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机构也会参与到社区体育发展中。两位来自羽毛球和网球协会的社区体育指导员分别表示:

贵阳市网球协会开始在社区和学校组织“快易网球”(“Tennis Play&Stay”)的相关培训和体育赛事。这种“快易网球”具有上手快、趣味性强的特点,很容易吸引大家的参与,同时也适合老年人的身体情况。

我们贵阳市羽毛球协会为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市民开发了一种更简单、更具吸引力的羽毛球形式。这种形式主要是针对标准羽毛球场地的匮乏这个事实,通过这种形式,老年人与青少年可以在社区的平地或草地上轻松地练习羽毛球。

五、研 究 结 论

(一)研究结论

第一个研究问题尝试研究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八位受访者评价贵阳市社区体育发展迅速,但仍处于初级阶段。贵阳市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导致社区体育起步较晚,以及社区体育指导员资源与体育基础设施匮乏。但是,随着参与社区体育人数的增加,以及市民特别是老年人群体的体育锻炼意识的提高,贵阳市社区体育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因此,研究认为,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能阻碍市民增强体育锻炼的意识。

社区体育的发展呈积极向上趋势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即市民参与意识的提升与开展全民健身计划。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宣传全民健身计划,但市民仍然不了解全民健身计划的具体内容。因此,政府的当务之急应该扩大宣传全民健身计划的广度和深度,使市民可以自觉自愿地参与健身计划。

第二个研究问题尝试评价政府和相关部门为保障老年人参与社区体育所颁布的条款和措施。调研显示,老年人是贵阳市社区体育的主要参与群体,主要是由于退休后老年人拥有充裕的时间进行锻炼。此外,贵阳市社会保障制度同养老金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所需,医疗保健制度也使老年人在客观上拥有健康的体魄。因此,老年人是贵阳社区体育发展中最积极的参与群体。

为了更好地组织管理参与社区体育的老年人,贵阳市政府与体育局制定颁布了一系列的条例、条款保障老年群体参与社区体育,如为老年人组织体育比赛、降低老年人进入体育场所的门票费和推广适应老年人身体条件的体育活动等。但是随着老年人身体状况的不断提高,贵阳市政府与体育部门所推广的体育项目并不能满足当今老年人的体育需求。此外,政府还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些特殊优待,如免费乘坐公共汽车等。但是,针对这些特殊优待,人们对其实施的有效性持观望态度。

考虑到贵阳市拥有大量的爬山爱好者和贵阳市地形地貌等特点,体育局向老年人推广爬山运动;然而,目前贵阳市已开发的可供市民攀登的山体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更多市民的爬山运动需求。此外,贵阳市老年人体育协会作为一个重要的志愿者组织,有责任组织老年人参加社区体育的训练和比赛;然而,由于缺少资金和人力资源,协会不能经常举办相关活动。在访谈中,老年人认为政府和有关部门没有真正地了解社区体育参与者的需求,缺乏针对性的调研。例如:老年人希望参与到体育比赛中,如篮球比赛、网球比赛和羽毛球比赛,可是贵阳市政府并没有了解此类情况,忽视了他们的真实需求,仅仅鼓励老年人去爬山和参与其他一些较为传统的体育项目。在贵阳,社区体育主要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模式发展,因为政府仍然是大众体育发展的主导,有关部门并没有给基层社区更多的自治权。因此,忽视“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会使得政府不了解基层社区的具体体育需求,从而缺少微观调控。

(二)研究局限与建议

本研究的目的是更全面具体地了解中国西部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情况。同时,评估保障老年人参与社区体育的条款的有效性,其结果或许对将来进行此类研究的研究者有参考作用。但是,考虑到定性研究和案例研究的特点,本文的研究结果或许很难具有普遍性。此外,对于建构社区体育发展模型及理论而言,本研究的抽样样本数量相对较小。然而,无论如何,对于今后的研究,本文的某些研究结论与相关观点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第一,本研究从专业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西部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第二,政府应该认清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趋势,重视老年人参与社区体育的具体情况。第三,政府官员与社区体育指导员的服务意识应当融入和谐社区建设的进程当中。第四,尽量支持第三方组织和志愿者部门更多地参与到社区体育发展中。第五,体育政策制定者需要重视“快乐体育”的理念以吸引更多的参与者。第六,社区体育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关系战略、社会凝聚力、社区身份意识和社区主人翁意识,以达到建设和谐社区的目标。

[1] 李小民,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博士研究生。加文·里德(Gavin L.Reid),博士,爱丁堡大学教育学院体育休闲管理商业管理系副教授。本研究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复旦大学“985三期”整体推进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SHKXYB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373054、71073029)资助,特表感谢。

[2] Hylton,K.and Bramham,P.Sports Development:Policy,Process and Practice(2ndEd.). Abingdon:Routledge,2008.

[3] Fan,W.,Fan,H.and Lu,Z.Chinese State Sports Policy:Pre-and Post-Beijing 2008.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port.2010,27(14):2380-2402.

[4]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全文)》[Online].《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chinese/news/1134589.htm,2006-02-24.

[5] Collins,M.Examining sports development.London:Routledge,2010.Houlihan,B.Sport, Policy,and Politics:A comparative Analysis.London:Routledge,1997.

[6] Houlihan,B.and Green,M.,Routledge Handbook of Sports Development.Abingdon:Routledge,2011.

[7] Collins,M.and Kay,T.,Sport and Social Exclusion.Abingdon:Routledge,2003.

[8] Sport England.Creating Safer Communities:Reducing Anti-social Behaviour and the Fear of Crime through Sport.London:Sport England,2008.

[9] Houlihan,B.,The Politics of Local Government.Harlow:Longman,1986.

[10] King,N.A.,Sport Policy and Governance:Local Perspective.Oxford:Butterworth-Heinemann,2009.

[11] Nicholson,M.,Hoye,R.and Houlihan,B.,Participation in Sport:International Policy Perspectives.Abingdon:Routledge,2007.

[12] Beech J,Chadwick S.,The business of Sports Management.Harlow:Pearson,2004.

[13] Hoye,R.,Nicholson,M.and Houlihan,B.,Sport and Policy.Oxford:Butterworth-Heinemann,2010.Groeneveld,M.,Houlihan,B.and Ohl,F.,Social Capital and Sport Governance in Europe.Abingdon:Routledge,2011.

[14] Dugdill,L.,Crone,D.and Murphy R.,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Promotion:Evidence-based Approaches to Practice.Oxford:Blackwell,2009.

[15] Charlton,T.,‘Grow and sustain’:the role of community sports provision in promoting a participation legacy for the 2012Olympic Gam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olicy and Politics,2010,2(3):347-366.

[16] Houlihan,B.and Green,M.,Routledge Handbook of Sports Development.Abingdon:Routledge,2011.

[17] Pederson,P.M.,Parks,J.B.,Quarterman,J.and Thibault,L.,Contemporary Sport Management(4thEd.).Leeds:Human Kinetics,2011.

[18] Mc Donald,D.and Tungatt,M.,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Sport.London:Community Development Foundation,1992.

[19] Jarvie,G.,Sport,Culture and Society:An Introduction.Abingdon:Routledge,2006.

[20] Bourdieu,P.E.and Coleman,J.S.E.,Social Theory for a Changing Society.London:Westview Press,1991.

[21] Doherty,A.and Chelladurai,P.,Managing cultural diversity in sport organisations: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1999,13(2):280-297.

[22] Coalter,F.,Sports clubs,social capital and social regeneration:defined interventions with hard to follow outcomes.Sport in Society,2007,10(4):537-559.

[23] Putnam R.D.,Bowling Alone: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New York:Simon &Schuster,2000.

[24] Bergsgard,N.A.,Houlihan,B.,Mangset,P.,Nodland,S.I.and Rommetvedt,H.,Sport Policy: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ability and Change.Oxford:Butter-Heinemann,2007.

[25] Nichols.G.and Shepherd,M.,Volunteering in sport:The use of ratio analysis to analyse volunteering and participation.Managing Leisure,2006,11(4):205-216.

[26] Taylor,T.,Doherty,A.and Mc Graw,P.,Managing People in Sport Organisations:A Strateic Human Resource Manaement Persective.Oxford:Butterworth Heinemann,2008.

[27] Watt,D.C.,Sports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2ndEd.).London:Routledge,2003.

[28] Bergsgard,N.A.,Houlihan,B.,Mangset,P.,Nodland,S.I.and Rommetvedt,H.,Sport Policy: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ability and Change.Oxford:Butter-Heinemann,2007.

[29] Houlihan,B.and Green,M.,Routledge Handbook of Sports Development.Abingdon:Routledge,2011.

[30] Jinxia,D.and Mangan,J.A.,Football in the New China:Political Statement,Entrepreneurial Enticement and Patriotic Passion.Soccer &Society.2001,2(3):79-100.

[31] Heberer,T.and Gobel,C.,The Politics of Community Building in Urban China.Abingdon:Routledge,2001.

[32] Bray,D.,Social Space and Governance in Urban China:The Danwei System from Origins to Refor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33] 张大伟:《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49页。

[34] 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年鉴》,中国体育年鉴出版社,2009年,第534页。

[35] 彭庚:《济南市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和对策》,《科技资讯》2008年第17卷第2期。

[36] 李捷:《北京市市民体育政策执行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24—27页。

[37] 陆前安:《社区体育俱乐部与政府、市场、社区关系研究——以上海为例》,上海体育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167—168页。

[38] 李钦升、魏晓伟、万发同:《广州市社区体育舞蹈展开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年第15卷第1期。

[39] Pring,R.,Philosophy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ndEd.).London:Continuum,2004.

[40] Bryman,A.,Research Methods and Organization Studies.Abingdon:Routledge,2004.

[41] Mc Culloch,K.,Ontology,Epistemology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Edinburgh: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2011.

[42] Cohen,L.,Manion,L.and Morrison K.,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New York:Routledge,2007.

[43] Blaxter,L.,Hughes,C.and Tight,M.,How to Research.Maidenhead:Mc Graw-Hill,2006.

[44] Gillham,B.,The Research Interview.London:Continuum,2000.

[45] Merriam,S.B.,Qualitative Research:A guide to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San Francisco:John Wiley &Sons,2009.

[46] Pitney,W.A.and Parker J.,Qualitative Research in Physical Activity and the Health Professions.Champaign:Human Kinetics,2007.

[47] Gibbs,G.,Analysing Qualitative Data.London:SAGE,2008.

[48]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贵州年鉴》,贵州年鉴出版社,2009年,第584页。

[49] Jinxia,D.and Mangan,J.A.,Football in the New China:Political Statement,Entrepreneurial Enticement and Patriotic Passion.Soccer &Society.2001,2(3):79-100.

[50] 王英峰:《英国体育管理组织体系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18页。

[51] Collins,M.and Kay,T.,Sport and Social Exclusion.Abingdon:Routledge,2003.

[52] Hylton,K.and Bramham,P.,Sports Development:Policy,Process and Practice(2ndEd.). Abingdon:Routledge,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