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概述本单元从歌剧、舞剧到曲艺、戏曲等综合性艺术形式来了解音乐在这些综合艺术形式中的作用,教材中选用有代表性的作品,以点带面,分别介绍了综合艺术的特点。曲艺又称说唱艺术,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表演艺术。以音乐和表演为主要表现手段,集文学、音乐、表演于一身,成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综合艺术。......
2023-11-01
提起巴罗克,通常最先想到的是欧洲17世纪和18世纪初期的建筑。那个时代最辉煌的两大建筑成果是巴黎的凡尔赛宫(见图6-1)和罗马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见图6-2、图6-3)。前者充分显示了皇家的财富和气概,后者则是基督教崇高地位的象征。
巴罗克建筑的总体风格是豪华、夸张。其高大壮硕的躯干、精细的雕饰、弯曲的线条、繁复的结构,使那些建筑物看上去既有高贵坚定的气概,又有一种旋律般的流动感,仿佛内部奔腾的激情被一种更加宏大的精神控制着。
图6-1 凡尔赛宫镜厅
这一时期的绘画和雕塑有着同样的风格。人物姿态常常是瞬间的动态,线条大多是扭曲的,使人感到其身体内部有非常强烈的力量(见图6-4、图6-5)。
巴罗克这个词(Baroque)源自葡萄牙语,原意为不圆的、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当初被用来形容欧洲的美术风格,实际上是一种贬义。与文艺复兴时期沉静平和的艺术风格相比较,巴罗克艺术的确显得很夸张。
图6-2 圣彼得大教堂俯视
图6-3 圣彼得大教堂内部
图6-4 贝尼尼:圣特蕾萨的幻觉
图6-5 鲁本斯:劫持吕普西的女儿
音乐上的“巴罗克”之称起初也是贬义的。1733年,一位音乐评论家在看过了法国人拉莫的一部歌剧之后不满地写道:此剧音乐喧闹、旋律不动听,它的转调、重复和节拍随心所欲、滥用过度。[1]在卢梭的《音乐词典》(1768)中,巴罗克音乐被定义为“和声混乱,充满转调与不协和音,旋律刺耳不自然,音调难唱,节拍僵硬。”[2]
巴罗克音乐到底什么样?真的像他们形容得那么古怪吗?事实并非如此。只要想一想,在此之前,中世纪教会的一些保守人士曾经反对多声音乐,在此之后,我们非常熟悉的古典大师贝多芬的音乐曾被认为“不好听、太强烈”,浪漫主义的音乐也被人抱怨“情感太夸张”,还有那些至今仍被很多人认为“难听”的20世纪音乐,就可以理解了:一种新的风格在出现之始,总是会被不习惯它的人拒绝,而音乐艺术发展的历程,基本上是沿着精神内涵越来越丰富、形式技巧越来越复杂这个大的趋向发展的。如果你没有听过巴罗克音乐,千万不要受到上述评论的影响,请你怀着欣喜的情感、探索的兴趣,走进这个艺术殿堂,在这里你会有非常愉快的经历。
我们先从听觉上来概括一下巴罗克音乐的总体特征:
第一,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旋律都空前地华丽复杂,有相当多的装饰音和模进音型。气息很长,乐句长度不一,确实像卢梭所说的那样,比较“难唱”。(www.chuimin.cn)
谱例一:亨德尔《弥赛亚》中的咏叹调《一切山谷都应当填满》开头部分
曲例一:亨德尔《弥赛亚》中的咏叹调《一切山谷都应当填满》开头部分
第二,节奏律动总体来说比文艺复兴时期强劲、鲜明得多,富于推动力。当时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节奏:自由节奏——松散的、带有频繁的急缓变化,通常用于宣叙调、托卡塔、前奏曲。规整节奏——恒定不变的拍子,用于咏叹调、赋格、舞曲等。这两者常常前后搭配,如宣叙调和咏叹调、前奏曲与赋格这样的套式。谱例二是巴赫管风琴曲《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中的“托卡塔”主题,它是自由节奏,谱例三是“赋格”主题,节奏非常稳定、规范,这两个先后出现的段落形成了鲜明对比:
谱例二:巴赫管风琴曲《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中的“托卡塔”主题
曲例二:巴赫管风琴曲《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中的“托卡塔”主题
谱例三:巴赫管风琴曲《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中的“赋格”主题
曲例三:巴赫管风琴曲《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中的“赋格”主题
第三,大、小调体系取代了过去的教会调式,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完整的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被卢梭他们批评为“和声混乱,充满转调与不协和音”的,正是作曲家们的巧妙手法,他们利用不协和音以及调性转换使和声进行富有动力和情感色彩。
第四,自公元9世纪发端的多声音乐在巴罗克时期形成了音乐史上“空前绝后”的高峰,有着严密和声逻辑的复调织体占主要地位,同时,主调织体也获得了重要的发展。
第五,音乐的力度不像后来的古典和浪漫主义音乐充满了渐强和渐弱的细微变化,而是采用较为清晰的“阶梯式力度”,它表现的是一种客观的概括性情感。
第六,音乐的情绪变化虽然比过去丰富和强烈得多,但通常在一个相对独立的范围内不会有繁复而细腻的变化,如一个乐章或一首咏叹调之内基本保持一种情绪,在乐章与乐章之间才形成对比。
有关音乐欣赏的文章
单元概述本单元从歌剧、舞剧到曲艺、戏曲等综合性艺术形式来了解音乐在这些综合艺术形式中的作用,教材中选用有代表性的作品,以点带面,分别介绍了综合艺术的特点。曲艺又称说唱艺术,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表演艺术。以音乐和表演为主要表现手段,集文学、音乐、表演于一身,成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综合艺术。......
2023-11-01
凤凰展翅知识阅读笙是我国的一种古老乐器,其音色甜美、柔润,比二胡明亮,比笛子优美,而它那短促的吐音,又近似弹拨乐器的音响。笙的特殊音质使它在管弦乐队中起着“调剂”的作用,可以与吹、拉、弹三组乐器结合得很好。百鸟朝凤知识阅读唢呐原是波斯、阿拉伯的乐器,唢呐二字就是波斯名的音译。第一部分曲调粗犷、开朗,具有浓郁的北方民间民乐的特点,让人感到开心欢快。......
2023-11-01
我们常说的“乐感”即是音乐的感受力,它一方面含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也凝聚着后天培养的结果,因为大量事实证明,这种能力在音乐实践中具有可塑性,主观上的努力和客观环境的影响对于音乐感受力的养成都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使自己真正拥有一副“有音乐感的耳朵”,就必须经常地、广泛地汲取人类一切音乐文化成果中的养分,不断地拓宽我们听觉的感受领域,在千百次聆听、欣赏中逐渐提高和完善我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2023-11-01
从当时的记载来看,似乎皮钦尼在很多时候获得了支持,占了上风,但是笑到最后的还是格鲁克。毫无疑问,他的改革代表了新的文化精神,是符合时代需要的。第一部喜歌剧是意大利作曲家佩尔戈莱西的《女仆作夫人》。......
2023-10-29
创作、表演和欣赏是音乐艺术实践的三个方面,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形式美只是艺术美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艺术作品的内容美,人们常说欣赏音乐分三个阶段:官能的欣赏、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欣赏标题音乐必须了解标题的内容。贝多芬的《第一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等作品都属于非标题音乐。其他乐器和小号、萨克斯管等都常用在爵士音乐中。......
2023-11-01
(一)藏族民歌经典赏析北京的金山上知识阅读箭歌是藏族民歌中的风俗歌曲,在藏语中称“达鲁”,多流行于西藏东南部林区。其民间音乐,以丰富的内容、多变的形式、鲜明的风格受到人们赞誉,成为中华民族音乐宝库中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另外,苗族歌曲只有五个调。千百年来,歌是这个民族的灵魂,歌是这个民族的寄托。“饭养身,歌养心”成为侗乡广为流传的谚语,情节生动、想象离奇的侗族民歌反映了侗族人对歌的深厚情结。......
2023-11-01
新中国成立后,舞剧事业获得较大发展。1958年7月1日,北京舞蹈学校首次上演了《天鹅湖》。1959年,新中国第一部芭蕾舞剧《鱼美人》诞生,以后,陆续涌现出《宝莲灯》《小刀会》《五朵红云》《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数十部大型舞剧。音乐赏析珊瑚舞这是第一幕第二场中的一段舞曲。1957 回国后,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曾任该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在一次战斗中,由于报仇心切,没有按照规定的战斗部署执行命令,使南霸天逃走。......
2023-11-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