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检测,我在班级监考,薇早早就答完了试卷,拿着涂卡的2B铅笔在答题纸的背面描描画画。起初,薇的眼神里透露着焦虑、惶恐与不安。于是,我和薇达成了一项协议,以后每节自习课,不能再开小差、睡觉,但作业完成以后,可以完成两幅绘画作品。从那以后,我鼓励薇担任班级的宣传委员,班上只要有板报、教室布置一类的事情全然不用我操心。......
2023-10-29
高微微
入学报到时,他神秘地将孩子的健康调查表悄悄交给我并千叮咛万嘱咐:“请多关注我的孩子,别让孩子知道……这份材料不会让其他人知道吧?”
开学第二天,他问:“开学典礼几点结束?”我答:“上午就能结束。”他追问:“没有具体时间吗?”我赶紧给他确定到分钟……
开学第三天,年级主任正在台上发言,他从最后排毫无征兆地大声抗议:“说慢点儿!听不清!”让所有人既惊愕又反感。
开学第四天,他气势汹汹要将校医投诉到校长那里,而校医却完全不知道哪里激怒了他。我到现场时,校医正找不到症结地辩说着,场面混乱,毫无头绪。于是我只能请校医先离开,再慢慢寻找那个激怒这位家长的“开关”在哪儿。
校医离开后,我真诚地看着他的眼睛说:“小宇爸,您能告诉我刚刚发生了什么事吗?”
小宇爸大声地说:“我们刚刚在谈孩子上体育课的事,她怎么就那样的态度了!她怎么能这样!我要见校长……”他情绪激动,反复说着指责的话,愤怒地宣泄着。为了解决问题,我必须要弄清楚他气愤的地方在哪儿。但是他说得虽然多,却没有提供任何具体的客观事实,只是愤怒。此时我想,既然他说不清楚,那么只能把主观陈述题变成选择题,由我将事实整理出来。
根据有效沟通理论,对方表达不清楚的时候,我们该主动引导对方理清思路,并且在对方有明显的情绪失控和抵触心理时,尽量引导对方多说“是”,让他进入无意识的认可状态。
于是我说道:“小宇爸爸,您刚刚是不是和校医打电话了呀?”
他说:“是。”
“您和她沟通孩子身体的情况,对吗?”
“是。”
“您是不是和她说孩子曾经有过癫痫发作,希望学校能够多方面关注孩子一些?”
“是,是,是。”
“那您是想说体育课也希望老师多关注孩子健康情况,对吗?”
“对对对!”
“校医和我说过,根据以往经验和您孩子的身体状况,孩子需要开具免上体育课证明,然后体育课他可以不参加运动,是吗?”(www.chuimin.cn)
“是,……不是。不能不让我孩子上体育课!小宇要上体育课!校医怎么能嫌麻烦,不让我孩子上体育课呢?又不是我们故意让孩子生病的!”
此时,我才明白,原来家长生气是因为校医触到了他内心敏感脆弱的弦——他觉得校医“嫌他小孩麻烦”。但校医多年来敬业、热心,估计是家长过于敏感了。于是我赶紧说道:“您别着急,校医不会嫌麻烦的,您可能误会了。可能是校医还不太明白您希望怎样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您能和我说说您是怎么想的吗?小宇现在正在治疗,而我对医学这块儿不懂,不知道小宇的医生怎么说,医生说他能上体育课吗?”
“有时候能。这个……”他犹豫着,突然压低了声音,怕被别人听见似的,“还是得让他上体育课,不要特殊。如果他不上体育课的话,同学们会发现不对劲的……您要体育老师多关注他……但是也别让其他学生知道。”
我似乎明白小宇爸的担忧和敏感之处了——作为一个父亲,一切肯定是为了最好地保护孩子。是的,不是“更好”,是“最好”,因为在家长的心中一定是要给孩子最好的呵护的,何况他的孩子还比较特殊,这也许正是他支吾的原因——要特殊关爱却又不能因为过分或者特殊而刺激到孩子。
于是我试探着说:“小宇爸爸,我明白您的意思了,您是不是担心孩子不上体育课会显得特殊,引起同学们的注意,从而心里感到难受?所以您希望孩子正常上体育课,是吗?”
“对对对!是是是!”
“但是您又怕孩子运动过度,发生危险,是吗?”
“是是是!”
“所以,您希望体育老师和校医能够允许孩子上体育课,只是要多关注孩子的具体情况,避免危险,同时还要别让其他孩子发现小宇的情况,是吗?”
“对对对!是是是!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这个意思!老师您一定要和体育老师说清楚这个情况。”
原来,小宇爸就是希望保护好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不太会表达罢了。他很爱自己的孩子,很希望给他最好的保护,但是又不希望孩子因为这种保护而显得与众不同。他一直在“保护身体”和“保护心灵”之间来回奔波,疲惫而紧张,他努力地扮演一个强悍的角色,实际却如惊弓之鸟一般敏感而脆弱。
我诚恳地说,仿佛是一种承诺:“好的,我待会儿就去和体育老师说。但是,小宇爸爸,实话实说啊,医疗呢,我不太懂,还是要听医生和校医的,毕竟他们是专家。我待会儿再去问问校医,如果为了孩子的安全,必须要开免上体育课证明的话,那还得麻烦您按校医的指导去开相关证明,好吗?我特别明白您的良苦用心,您是希望孩子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出席体育课,是吗?您真是一位好爸爸!真的挺不容易的。我会和年级说明您的担忧和期望,也会请体育老师在孩子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给孩子参与和锻炼的机会。”
“好的!老师,就是这个意思。我就是这个意思!我会去开证明的。也请您给孩子保密。”
看到小宇爸爸因被理解、被懂得而感动的脸,听到他充满感激之情的语气,我想我给出的方案应该能够达到家长的期许了。于是我试探着问:“那您还去找校长吗?需要我陪您去吗?”家长笑笑说:“不用了,老师,问题解决了,您代我去和校长说一声就好了。我这就走了。真的非常感谢您这么能理解我们家长!”“那行,那您慢走。”我还得解开家长和校医间的误会,于是补充道,“对了,关于孩子身体的情况,还得请您多和校医沟通,毕竟她专业。当然,其间您需要我做什么的,您可以随时联系我。照顾孩子不容易,您是位好爸爸。”“好的,老师,我会和校医联系的,谢谢您!”
后来,在我去校长办公室的路上,我一直有些难受:这位家长就像高度紧绷的、时刻准备为保护孩子而战斗的公鸡,他护子心切却又不得法,长期的自我担心使他的心灵犹如惊弓之鸟一般敏感而脆弱,所以他在沟通之时总会“假想”出一些敌意(比如嫌孩子麻烦等),使他具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性,而他自我保护的方式就是把自己“包装”成非常强势的家长,让他人不敢对自己的孩子任意投射“眼光”或者“语气”。他们目的只有一个——保护好孩子!
其实,家长想给自己孩子最好的保护,只是他格外敏感罢了。与他们沟通时,多一点理解,多一份共情,或许就能让矛盾迎刃而解,柳暗花明。
有关烛光照亮梦想的文章
一次检测,我在班级监考,薇早早就答完了试卷,拿着涂卡的2B铅笔在答题纸的背面描描画画。起初,薇的眼神里透露着焦虑、惶恐与不安。于是,我和薇达成了一项协议,以后每节自习课,不能再开小差、睡觉,但作业完成以后,可以完成两幅绘画作品。从那以后,我鼓励薇担任班级的宣传委员,班上只要有板报、教室布置一类的事情全然不用我操心。......
2023-10-29
第一次见面,少不了大家要做自我介绍,但我想更多地了解他们,所以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大树。它是一棵主干粗壮、枝叶茂密的大树,但我只画出了它的外部轮廓,内部的树枝、树叶都是空白,我想跟他们一起“种树”。第二位上来的还是一位男生:“大家好!我叫孙熙梁。”初次见面我们一起“种树”,种班级之“树”于每位学生心里,一并种上希望与理想。......
2023-10-29
而能够对学生产生深入心灵的影响的前提是,教师必须有一个接纳的胸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接受学生本有的个性。摄影课上的小L,得到了来自老师的一束光。上课之余,我会主动给学生拍摄照片。今年已是第十年拍摄的学生有许新月、李沐宁、李妍锐、朱瑞文等。今年夏天许新月结婚,其中中学校园是其婚纱摄影场地之一。教师的角色真是至关重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非常必要。以心为田,光影随行。......
2023-10-29
说这话时,尧的脸上显出一副七个不服、八个不乐意的挑衅神态。凡此种种,这种事情发生在尧的身上,大家都早已见怪不怪了。其实尧是属于外表顽劣、内心脆弱的一类孩子。说到这里,充盈在尧眼眶里的泪水再也抑制不住了,只见尧的眼泪在无声地、簌簌地往下流。一向被认为顽劣的尧此刻被打动了。......
2023-10-29
疫情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网课期间对同学们的自律性要求很高。在惊讶之余,我迅速转换自己的角色,想象自己就是这名女生。学生听后很是激动,第二天一早就把自己整理的错题发给了我,我感到十分欣慰。在随后的日子里,我明显感受到了这名学生对学习和生活又重新燃起了热情。我想如果教师能够把自己平移到学生中去,想学生所想,感学生所感,那么这样的教育也许更有意义。......
2023-10-29
例如,给欧美国家完全不懂中国文化的初高中同学上书画交流课,你不了解学生,只能凭自己的感觉应对突如其来的教育任务。2020年暑期,我遇到了一个意外的“极限”挑战:突然接到科研任务,为某远郊区县中小学教师团队做“美术课程标准深度解读”教学讲座,时长一整天,上下午一共六个小时,仅有三天准备时间。总结几年以来的成长,我体会到,任何一位普通老师,教学之余都能形成一套自己的教育教......
2023-10-29
所处环境不同、背景不同、角度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要学会换位思考。换位思考只是一种与陌生人人际交流和沟通中的一种重要技能,要想成为一个解决问题的高手,换位思考只是个基础。我们应该及时调整,跳出自我中心,换位思考,彼此宽容,化解矛盾。学会换位思考,以平常心对待生活中的陌生人。......
2023-08-07
在学校当中,有些“问题行为”之所以无法被理解,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这些行为背后,即“冰山”下面的内容,想要了解这些,需要我们带着好奇、开放的态度和学生深入的交谈。小方同学的变化也鼓舞了我,让我认识到“问题行为”仅仅是最浅显的表象,不能依照它们做出判断,当我们用心去感受、去交流的时候,才能了解到每一座冰山下面蕴含的巨大能量,看到每个人最美丽的真挚情感。......
2023-10-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