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揭秘学生言行密码,洞悉需求解码

揭秘学生言行密码,洞悉需求解码

【摘要】:园长读懂了小女孩语言中的“密码”,她的回答小女孩很满意,很放心,于是愿意留在这所幼儿园。在一定的情境下,学生的语言和行为是有密码的,就看老师能否解码。要想解读学生语言里的密码,需要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考虑他的需求和问题,如果能对症下药,既表扬优点,又指出努力的方向,就能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邢秀清

“上课!”

“起立!”

每一节课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开启,我喜欢这一刻,师生对视,生机勃勃,好像能给彼此注入力量。然而今天我却有点忐忑,因为耿小卉(化名)已经连续三天不起立了,大前天说肚子疼,前天说腰不舒服,昨天说头疼,今天呢?我往后排一看,果然又趴在桌子上。我气不打一处来,语气也从关切的询问变成了质问:“耿小卉,你今天又是哪里疼?”她站起来冲我喊:“我哪里都疼,不行吗?”说完,她一摔门走了。我震惊了,印象中,她一直是个乖巧而内向的女孩儿,这是怎么了?我匆匆安排了一下学习任务,追了出去。等我赶到办公室,发现她正在和班主任哭诉。我问她:“小卉,你到底怎么了?”她哭着说:“我还想问老师您呢,我哪里表现不好了,您要惩罚我?”我愕然:“我怎么罚你了?”“整整一个礼拜,5节课,您提问了班里的每一个人,有的人提问了两次,而偏偏把我绕过去了,这是为什么?”“啊?真的吗,那太抱歉了,老师没意识到这一点。”“真的?我以为您不喜欢我了呢。”“怎么会呢,你那么乖巧可爱。”听我这么说,她破涕为笑了。这是我刚刚走上讲台不久发生的一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异乎寻常的表现背后一定有原因,如果老师能捕捉到信息,就能未雨绸缪,避免发生很多误会。

后来,读到了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海姆·G.吉诺特的《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妈妈带着女儿第一天上幼儿园,园长带着她们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小女孩看见墙上挂着的小朋友的画,说:“画得这么差,还挂在墙上。”看见地上有一辆玩坏的玩具汽车,说:“玩具坏了,随地乱扔,真不应该!”妈妈感觉没有面子,很丢人,于是就说:“闭嘴,不要乱说,要有礼貌!”妈妈完全不懂女儿的语言中所传递的信息。而园长的回答却是:“小朋友画的画,无论好坏,都可以挂在墙上。”“玩具就是给小朋友玩的,玩坏不要紧。”其实,小女孩语言信息的解码是:自己画画不好,还可能挂在墙上吗?自己不小心玩坏了玩具,会受到指责吗?园长读懂了小女孩语言中的“密码”,她的回答小女孩很满意,很放心,于是愿意留在这所幼儿园。[1]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按照学生字面表达出来的意思来认识他们,根据他们某一时刻的行为评判他们,而没有想过他们语言或行为背后真正要传达的信息。在一定的情境下,学生的语言和行为是有密码的,就看老师能否解码。通过学习和观察,我逐渐可以得心应手地解码学生的真实意愿了,比较成功的一次发生在一次运动会上。

运动会进行到第二天,男子接力的人选颇费周折,原定的陈小华(化名)同学脚受伤了不能上场,当大家在讨论谁去跑更合适时,陈小华大声说:“邢老师,我觉得应该让刘小明(化名)去跑。”原本是班委和我商量,他那么大声表达,明显是想让全班同学都听到。我敏感地意识到他的话里有情绪。我按照一贯解决问题的方式说:“把咱们班现有人选里最快的派上去就好。”他立刻反驳:“老师,我认为运动会的精神是重在参与,我们班反正也拿不到名次了,应该让没有项目的同学上去参与一下。”这一句“反正我们班也拿不到名次了”才真正代表他的心声,我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个有效信息,破译了他的语言密码:他是我们班这次运动会的主力,即使非常努力争取,也没有改变班级名次较后的现状,好胜心强的他转而迁怒于没有项目的同学,认为他们对班级贡献太小了。刘小明是学习优等生,但体育却很少及格。他提出这个建议还真是当众给我出了个难题。(www.chuimin.cn)

在教育工作中,当众交流最考验智慧,表面看起来是和一个学生谈话,但实际身边有那么多双眼睛在看着你做何反应。海姆·G.吉诺特在《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中有一段精彩描述:“它不仅可以决定班级里的气氛是趋向合作还是敌对,孩子们的情绪是趋向赞同还是辩驳,孩子本人是愿意改正还是报复,而且还会影响到孩子的言行将来是变好还是变坏。”[2]我意识到他的说法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想法,要立刻解决大家的思想问题,于是道:“陈小华(化名)同学的话表达了两个意思:第一,对我们班拿不到名次既无奈又失望。我非常理解他的情绪,我们班运动会成绩不够好,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出色,而是文科班男生太少,所以我们也不要因此就妄自菲薄。在运动场上,我们班好多同学都没有必胜的把握,但他们为了集体不怕把自己的失败公之于众,这种勇气非常可贵。我们先用掌声向我们班的运动员表示感谢。”我这是在帮他分析:自己的情绪不是对同学的不满,其实是对成绩的不满,而成绩不好的原因是客观原因,我们这个集体是肯定他们的贡献的。然后我鼓劲道:“第二,他觉得反正要输,就不要最后一搏了。电影《梅兰芳》里有句台词很经典:‘输不可耻,怕才可耻。’体育不是咱们班的强项,无论输赢,我们都要有尊严,男子四百米接力赛无论输赢都不可能改变最后的总分名次,那我们就此放弃这个有可能得分的项目吗?男生自己商量一下再决定。”说完我就当观众去了。不出我所料,现有阵容里最快的男生上场跑去了。结果我们班得了第三名,虽然只得到两分,总分依然没有进入可以获奖的行列,但同学们拼命呐喊,不放弃拼搏到最后的那一幕深深留在了同学们的记忆中。那一刻,便是永恒。

要想解读学生语言里的密码,需要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考虑他的需求和问题,如果能对症下药,既表扬优点,又指出努力的方向,就能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注释】

[1]海姆·G.吉诺特.孩子把你的手给我[M].北京:京华出版社,2010.

[2]海姆·G.吉诺特.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