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韧性管理体系建立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

韧性管理体系建立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

【摘要】:8.4.3.2控制韧性通过对多主体旅游环境承载力韧性进行分析,考虑不确定性因素,借助弹性工具[216],为影响旅游环境承载韧性的影响因素界定区间,在特定情景下,进行相关影响因素的合理配置,从兰州市整体角度促进空间资源的整体统筹。

旅游环境承载力韧性的研究需要理清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中空间拓展需求、点轴式空间骨架、空间组织模块等刚性表现形式[216]与多主体对旅游环境系统的复合利用,构建旅游环境承载力韧性研究体系。

8.4.3.1 结构韧性

考虑多主体对旅游环境的拓展需求、点轴式空间骨架、模块化的空间形式等刚性要素作为旅游环境承载力韧性分析的基本元素,打造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中心网络结构

(1)拓展旅游目的地旅游环境承载力发展的有效空间

兰州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提升需要独特的地缘优势、活跃的多主体需求与有序的政府引导,鉴于多数旅游目的地空间拓展的有限性,为突破空间资源的瓶颈,旅游目的地需要调整规划布局,促进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持续提升,从兰州市旅游早期发展的空间范围的复制与扩散,通过打造以兰州市为代表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链条,使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发展实现从空间拓展向空间延伸的转化。

(2)旅游目的地点轴式空间骨架的布局(www.chuimin.cn)

兰州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空间布局多遵循“点轴”带动模式,增长极的衔接形成旅游目的地发展轴,“点轴布局”形成旅游目的地的基本骨架,基于兰州市旅游产业现状、开发前景、多主体的需求,在旅游城市采用模块化的区域分隔,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韧性采用不同的空间尺度构建“功能网络”。

8.4.3.2 控制韧性

通过对多主体旅游环境承载力韧性进行分析,考虑不确定性因素,借助弹性工具[216],为影响旅游环境承载韧性的影响因素界定区间,在特定情景下,进行相关影响因素的合理配置,从兰州市整体角度促进空间资源的整体统筹。通过对旅游环境系统的复合开发,设定以城市为代表的旅游目的地的浮动开发强度,甄选兰州市旅游发展中可置换的低效空间等,通过合理的旅游规划,满足多主体对旅游目的地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需求。

8.4.3.3 过程韧性

改变以城市为代表的旅游目的地规划制定的刚性特征,加大兰州市旅游规划的柔性、渐进式、协商式因素,将预警理念、弹性等理念应用到兰州市旅游环境的管理中,增强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可塑性,促成多主体的发展规划与旅游环境系统的规划在时空上的充分衔接与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