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兰州市旅游发展过程中,注重弱势相关者的利益诉求,避免个别主体的强势单边发展。以兰州市为代表的旅游目的地的主体多赢局面是核心利益主体和谐发展的达成,最终通过利益均衡的形式表现出来[212]。旅游目的地多主体和谐发展是通过多主体利益共赢实现的,合理的利益分配与均衡促成多赢的实现,以兰州市为例,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提升多主体参与力度,实现多核心主体利益的协调。......
2023-10-29
在旅游活动中,如何使环境得到保护,如何调节不同利益相关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旅游开发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直接相连,兰州市旅游业发展,为当地居民就业提供了良好机会[180]的同时,服务对象也逐步扩大。兰州市旅游业的发展应该明确以地区发展为宗旨,达到反贫困和消除弱势群体的贫困状态是其核心目标,在发展中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
与城市其他产业环境管理政策设计相比,兰州市旅游环境的管理还相对滞后。一方面的原因是出于政绩考虑,牺牲旅游环境换取旅游收益的提升;另一方面,旅游环境根据其依托的旅游资源处于“多头领导”,旅游环境的管理缺乏明确、权威的机构。众多的政府部门和旅游景区管理部门之间权利与义务模糊不清,导致兰州市旅游环境管理效率欠佳。另外,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集中在城市污染和工业污染防治,突出“重末端治理、轻源头防治”的污染控制模式,而这种模式不适应旅游环境管理的特点,无法在旅游环境管理中发挥作用。从立法上看,我国旅游环境管理和保护的法律体系不健全,生活环境立法很少涉及旅游环境,目前虽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生态环境法律体系,但对旅游环境的涉及微乎其微。从旅游环境保护执法力度看,我国旅游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实施滞后,在于旅游环境受损后的负面效应具有一定程度的非外显性和时滞性,在执法主体缺位或不明的情况下,旅游环境保护执法效力微乎其微。
7.3.2.1 自然环境方面带来的消极影响
从环境方面而言,旅游发展“二元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旅游资源,兰州市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气候干旱导致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生态环境的演变又直接影响到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安全,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制约兰州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因素。兰州市城区沿黄河两岸呈带状分布,城市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使得建设用地与绿化用地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兰州市绿地面积和绿地覆盖率偏低,而且绿地的空间分布不尽合理。尽管黄河穿城而过,为兰州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旅游资源和湿地资源,但目前个别地方存在乱挖滥采、违章建设和污水排放,导致黄河兰州段湿地生态环境也不断恶化。在污染物排放方面,生活垃圾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不易降解性材料的使用,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污染。诸如此类的问题,“兰州蓝”的生态环境的治理来之不易,但面临生活污水与生活垃圾的污染,对脆弱的生态环境治理仍需进一步加强,应防止旅游发展“二元化”的马太效应结构,如图7-11所示。
图7-11 旅游发展“二元化”的马太效应结构
Fig.7-11 The Matthew effect structure of“Dual Sector”in tourism development
7.3.2.2 经济方面的消极影响(www.chuimin.cn)
兰州市虽然近些年频繁推出主题旅游、特色旅游等专项旅游,但大众旅游仍占主体,部分旅游目的地通过大量开发旅游资源、增加旅游投资和劳动力投入来实现旅游经济的增长,以数量增长为中心,通过数量扩散性的外延式增长来应对旅游者的大量进入。粗放型增长方式带来了旅游者规模和数量扩张的同时,由于其消费支出较低,经济效益不高,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也相对有限。部分旅游城市盲目地应对超载行为造成外部不经济。由于经济利益的刺激,旅游目的地的开发没有实现真正的严格把关,为旅游环境的进一步发展埋下隐患。
在发展中,“二元化”现象的存在对旅游乘数效应的发挥、利益的分配产生不良影响。“旅游飞地”现象的存在,导致部分旅游目的地的土地资源或旅游资源带动效应发挥有限。非本土旅游从业人员的涌入,造成对当地居民从事旅游活动的排挤,使兰州市旅游乘数效应减低。
7.3.2.3 社会旅游环境方面的消极影响
兰州市居民经济收入差距逐步拉开,对社会旅游环境的打造带来不利影响,不利于多民族的融合与和谐;高等学校在校生学生数量的增幅比重低于中东部地区,文化艺术事业单位的增幅弱于中东部地区,制约了民众的需求;鉴于兰州市在西北地区的重要位置,其科技医疗卫生环境需求压力大。
诸如此类问题的合理解决,有助于提升西部多民族地区民众的幸福指数,对兰州市社会旅游环境的打造也大有裨益。
有关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与优化研究的文章
在兰州市旅游发展过程中,注重弱势相关者的利益诉求,避免个别主体的强势单边发展。以兰州市为代表的旅游目的地的主体多赢局面是核心利益主体和谐发展的达成,最终通过利益均衡的形式表现出来[212]。旅游目的地多主体和谐发展是通过多主体利益共赢实现的,合理的利益分配与均衡促成多赢的实现,以兰州市为例,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提升多主体参与力度,实现多核心主体利益的协调。......
2023-10-29
表7-162007—2016年兰州市核心主体数量统计 Table 7-16Statistics of the number of core subjects in Lanzhou from 2007 to 2016注:x1为国内旅游者数量;x2为入境旅游者数量;x3为城镇人口数量;x4为乡村人口数量;单位为:万人。公式中:x1为国内旅游者人数;x2为入境旅游者人数;x3为城镇人数;x4为乡村人数;Z1为平均经济收益最大的目标函数。表7-24入境旅游收入与入境旅游者人数统计的系数列表 Table 7-24List of coefficients for inbound tourism income and inbound tourism statistics7.6.1.2......
2023-10-29
通过测算可知,从2007年到2016年兰州市旅游环境承载力子系统的耦合度从0.227 0提升到0.332 6,耦合协调度系数从0.190 0提升到0.531 6,旅游环境耦合协调等级为“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如表7-3所示。因此,导致兰州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系数呈现平滑发展状况,如图7-13所示。通过测算得出,兰州市自然旅游环境承载力、经济旅游环境承载力、社会旅游环境承载力之间存在紧密的耦合交互关系。......
2023-10-29
7.3.1.1兰州市生态环境治理效果明显兰州市着力集中治理生态环境、水资源与大气污染,积极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城市魅力,建设生态新区,评选美丽乡村,加大污染治理攻坚,2020年将兰州建设成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
2023-10-29
根据兰州市旅游环境承载潜力较大,自然旅游环境承载力与社会旅游环境承载力增幅明显,如表7-8所示。通过对兰州市旅游环境承载潜力的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发现现状延续情景下兰州市旅游环境承载潜力主要受城市基础设施状况与和谐性状况的影响较大;同时,兰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发展潜力总体偏低。通过对兰州市旅游环境承载潜力的分析,基础设施状况、和谐性状况、生态环境质量成为兰州市旅游环境承载潜力提升重点。......
2023-10-29
6.2.2.2设定旅游服务设施承载力指标的约束旅行社接待能力的约束旅行社的接待能力主要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根据国内旅游者与入境旅游者数量的设定,根据兰州市旅行社平均导游数量为k1人,导游的接待能力平均为k2人/日,其对应的国内旅游者与入境旅游者所占的比率与满意度约束条件如公式所示。......
2023-10-29
图8-4政府主导下旅游目的地旅游环境治理模型运行图 Fig.8-4Government driven trave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model of destination从多主体角度分析多主体参与的治理理论,通过分析进行兰州市旅游环境治理,解决主体结构失衡、多主体参与不足等问题,通过合作、竞争、制衡的旅游环境治理机制,在持续进行制度改进的过程中,通过兰州市多主体角色的划分,深化参与协同机制,促进多主体在旅游环境治理中的相互依赖。......
2023-10-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