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城市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评价与优化研究

城市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评价与优化研究

【摘要】:Butler提出通过判断旅游者人数界定旅游目的地的发展阶段,旅游目的地的探索阶段,旅游者人数出现不规则的变动,旅游者自由进入,其他核心主体参与程度几乎为零,在本书中不讨论其冲突的存在性;参与阶段其增长率维持在0~5%之间;发展阶段旅游者的增幅为5%~10%;当旅游者人数的增幅比率在10%~15%之间,且在5%~10%之间稳定时,则进入巩固阶段;当旅游目的地旅游者人数出现负增长时,将其界定为衰退阶段,如表2-2所示。

1980年,Butler对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发展阶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提出其包括探索阶段(Exploration Stage)、起步阶段(Involvement Stage)、发展阶段(Development Stage)、稳固阶段(Consolidation Stage)、停滞阶段(Stagnation Stage)、衰落(Decline Stage)或复兴阶段(Rejuvenation Stage)[145],形成了“S”形曲线。Butler提出通过判断旅游者人数界定旅游目的地的发展阶段,旅游目的地的探索阶段,旅游者人数出现不规则的变动,旅游者自由进入,其他核心主体参与程度几乎为零,在本书中不讨论其冲突的存在性;参与阶段其增长率维持在0~5%之间;发展阶段旅游者的增幅为5%~10%;当旅游者人数的增幅比率在10%~15%之间,且在5%~10%之间稳定时,则进入巩固阶段;当旅游目的地旅游者人数出现负增长时,将其界定为衰退阶段,如表2-2所示。

表2-2 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阶段性旅游者人数的增幅比率
Table 2-2 The phased increase in the life cycle of tourism destinations

旅游环境压力加大,配套举措的干预力度加强,如图2-8所示。(www.chuimin.cn)

本书在城市旅游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基础上,考虑“三大效益”。在以城市为代表的旅游目的地的演化内部结构与相关要素作用机制的基础上,认为相关的切入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传统意义的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以旅游市场为出发点,重点考虑旅游者需求,细分城市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

旅游目的地具有其独特的地域背景、经济背景、社会与政治环境,具有种群性特征且具有周期性、波动性。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垂直演化机制(路径依赖机制)与水平演化机制(协同演化机制)的探讨,有助于分析旅游环境承载力演化的规律。

在核心利益主体考量的过程中,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者接待量是较为敏感的指标[146]。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多经历关注单效益向注重综合效益转化的过程。不同类型的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具有抗干扰性不同、特色明显、社会性突出等特点。考虑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周期特征,结合特定情景,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要求具有差异性。随着旅游目的地的不断发展,其产品结构与功能逐步提升,旅游目的地逐步由无序发展向有序发展推进。根据生命周期的特征,旅游目的地应探讨多主体构成,分析核心主体的利益需求,界定旅游目的地的任务,化解旅游目的地发展中的矛盾,促进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如图2-9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