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及优化

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及优化

【摘要】:在没有全面分析旅游环境需求多主体构成的情况下,最终得出来的承载力“数值”必定存在泡沫。在特定地域背景下,应注重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的地域性,有针对性地构建指标体系,对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系统研究,由初始的关照旅游者感知或满意水平,扩展到对当地居民为代表的利益主体的关照。

可持续发展强调“惠众”“公平”“可持续”,现有概念对相关主体需求的界定侧重于旅游者这一主体,忽视相关主体的需求,不利于“和谐”旅游环境的构建。缺乏对相关施压主体的考虑,使得研究成果难以有效地应用到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实践中。关注多主体对旅游环境的需求,重点考虑核心主体需求,分析其对旅游环境系统产生的压力,核心主体对旅游环境系统产生的压力在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发挥的作用、扮演的角色、需求量等各不相同是研究的重要前提。

从现有指标体系看,对需求主体重点考虑了旅游者,简单涉及了当地居民。在没有全面分析旅游环境需求多主体构成的情况下,最终得出来的承载力“数值”必定存在泡沫。对相关主体需求关注的缺位,导致旅游发展的掠夺性、粗放性和短视性。在特定地域背景下,应注重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的地域性,有针对性地构建指标体系,对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系统研究,由初始的关照旅游者感知或满意水平,扩展到对当地居民为代表的利益主体的关照。

从目前研究分析,旅游环境承载力计算模型应突出系统性,关注旅游环境承载力绝对数与相对数的动态变化,重点分析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其次,挖掘旅游环境系统的发展潜力,通过差异情景设定,分析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动态变化;第三,优化旅游环境承载能力,结合旅游环境主体的“满意水平/感知程度”,考虑多主体的惠众与公平,分析多主体的需求,探讨旅游环境子系统的耦合关系、预测发展潜力、通过进化优化算法寻优,并根据决策者偏好对解集进行甄选。(www.chuimin.cn)

旅游环境系统是复杂的动态系统,由许多相互作用的组件和反馈回路控制,旅游目的地规划依赖于旅游目的地的预测模型。调控举措强调系统性与实用性,建议政府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提升旅游环境供给系统韧性,促进旅游环境需求系统与其和谐共生,考虑“事前预警→事中分流→事后修复”,结合旅游环境系统特征,从旅游目的地旅游环境系统供需平衡角度,探究旅游环境可持续承载实现的切实可行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