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陆、朱王之异同。[191]论朱熹与王守仁之不同:“阳明与朱子之异,亦如西洋哲学中理性论者与经验论者之异。惟阳明所谓‘理’,视朱子所谓‘理’范围稍狭。朱子以人间一切行事,乃至天地间一草一木,莫不有理;阳明所谓‘心即理’,则似专指道德律言之而已。”[192] “晦庵、阳明之立言,固各皆以矫一时之弊,亦如今世所谓哲学者,有经验派与直觉派之殊也。”[193]以西方经验论、进化论、心理学理论,说明王阳明良知说。......
2023-10-29
谢无量的王充哲学研究,是最早试图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的一次思想实验。谢著曾专章讨论王充哲学,并给其以高度评价。如谓《论衡》:“正古今得失,明辩世俗浮妄虚伪之事,使之反于诚实焉。”其论宇宙原理,有“类近世生物学者之说”。以生理与心理关系论鬼,“皆昔人所未发”。等等。谢无量说,王充析物辨理,考正古今学术,“诚汉世罕见之哲学思想”,“卓然有以异于当世流行之学而自树一帜者”,“信一时之大哲”[186] 。
1917年,谢无量《王充哲学》出版。该书明确地以唯物史观研究王充思想,深入剖析了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充分体现了谢无量思想之多元化与先进性[187]。
《王充哲学》凡二编五章。第一编“序论”,其第一章“王充略论”以知人论世,第二章“王充学术之渊源及其述作之旨趣”以考镜源流;第二编“本论”,主体论述王充唯物主义哲学内涵,含第一章“形而上学”、第二章“伦理学”、第三章“评论哲学”。
“形而上学”章,是谢氏研究王充哲学之重点。其中,论自然,则以生理、物理学证论宇宙为无意志之自然、天道无为、天不以灾异谴告人、灾变福瑞无与于天、万物相胜相服在于强弱势力。论命,则曰人命之不同,非天故与之,而源于身体所受之气的薄厚强弱不同使然。论感应,则强调天道无意志, 自然无为,不能有所感应于人、不能谴告人。福祸论,则云天不能施感应于人,福德祸恶,深不合自然之理。至于死与鬼,《论衡》由物理而推论,断言人死无鬼,为中国哲学至先至详之论。所谓妖祥,不过天地之气自然生成,绝非天意所示。 卜筮非神灵能告,吉凶非天地所应,不过是人自身精神作用所致。总之,谢无量整个论述过程,无不贯穿着唯物主义思想方法。
谢氏以为《论衡》中关于伦理学至少,唯其论性,较为明了。故“伦理学”章,首先列举了王充评述古之论性六家(孟子、告子、荀子、陆贾、董仲舒、刘向)内容。述论王充性说,以为性之善恶,均自同一元气,气质善恶有定,而教之善恶无定。转恶成善,善者益善,则唯在进之以学,加之以人力教化。(www.chuimin.cn)
“评论哲学”章,谢无量总论王充唯物主义哲学大要,曰:“其对于世俗天道之谬解,每就物理上辟之,务核实而不取支离怳倘之说。昔亚里士多德之形而上学,多与物理学相混,仲任之形而上学亦然。……仲任虽不立形而上学与物理学之名,然其以自然无为之元气,为宇宙根本原理,而又以《幸偶》、《逢遇》,统性命祸福之说, 自成一种形而上学之体系。至其言天道人事,咸用唯物之评论,亦自成一种之物理学。颇综合诸家之长,实证其义理,以矫蹈空之妄信、无稽之俗说。其著书之体势及论法,多独出新裁,虽其物理之观察,今或见为浅薄“然承汉代董仲舒、扬雄诸家之后,实卓然不愧为一大哲学者也。”[188]
谢无量极力推尊王充及其唯物主义哲学。他说,汉代诸大儒,“皆申邹鲁儒者之义,不主新造独至之说”,“莫不本儒家以折群言,非能卓然自树立者也”,“至于博士但秉章句,文人徒慕浮藻,益不足以穷天地古今之变,正当世之弊,成一家之言”。至于《论衡》,则“其书词露直易观,黜虚妄,崇实义。立义酌事,往复不穷,皆深切有当于人心”。“以近世所谓哲学之意义揆之,则充于天地万物,皆用生物之理,推校其本,颇近于唯物论(Materialism)。而持说务破虚妄,又近于实在论(Realism)。 自来言中国哲学者,多谓其弊每偏于直觉,略于经验。览充之书,亦可以间执斯言矣。”谢氏盛赞王充“议论及文体,多不袭前人”,“矫弊崇实,立论精确,有功于学术至伟”,“不可谓非豪杰之士”,“固断为汉代一大哲学家”[189]。
总体而论,谢氏王充唯物主义思想研究,还是秉承了他“以中化西”研究进路:试图以西方唯物论理论,阐发出王充哲学中固有的思想。百年前,谢无量以唯物论视角研究王充哲学及其意义,充分体现了他融通中西、关注现实,以世界眼光、时代思潮引领中国哲学研究之不凡见解与学术高度。自兹以降,百年来以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哲学史,已成为中国哲学研究一个非常重要的进路。而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实际上已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哲学史研究非常重要的一种典范,堪称中国哲学史研究的“马克思主义范式”[190]
有关未来中国哲学导论:范式与方法论的文章
论朱陆、朱王之异同。[191]论朱熹与王守仁之不同:“阳明与朱子之异,亦如西洋哲学中理性论者与经验论者之异。惟阳明所谓‘理’,视朱子所谓‘理’范围稍狭。朱子以人间一切行事,乃至天地间一草一木,莫不有理;阳明所谓‘心即理’,则似专指道德律言之而已。”[192] “晦庵、阳明之立言,固各皆以矫一时之弊,亦如今世所谓哲学者,有经验派与直觉派之殊也。”[193]以西方经验论、进化论、心理学理论,说明王阳明良知说。......
2023-10-29
王充通过对神学的全面批判,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黄老道家的“天道自然”思想。王充的冰水之喻,说明了万物的生长和消灭的原因,并且认为万物虽然有生灭,但是气却是永存的。王充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矛盾的。在《论衡》中,王充对此提出了许多反驳。......
2023-11-20
谢无量“哲学”“哲学史”正名,既立足于中国传统思想根本,又比较、借鉴西方哲学内容,“以中化西”地确立了中国“哲学”“哲学史”之内涵。谢著以传统学术史范式为据讲述中国哲学史,完全贯穿了上述哲学史之标准和体例,成为“谢无量范式”核心内容。胡适、冯友兰关于哲学、哲学史看法,与谢无量不同。胡适虽列举了哲学研究诸种内容,然而,就其《中国哲学史大纲》主体内容来看,实不过以先秦诸子名学思想贯穿始终而已。......
2023-10-29
黄俊杰以中国传统孟子学解释史为中心,考察、分析了历代释孟言论之诠释学含义,以“中国诠释学三个面相”之框架,试图建构起一个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诠释学类型。[187]黄俊杰又从“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维度,辨析中国诠释学的性质。中国诠释学实以“经世”为本。系列丛书中,黄俊杰及相关学者的研究,大大推进了中国诠释学研究的视野和深度。还可关注林安梧“中国哲学解释学的五个层级”之说所欲达成的“造乎其道”的诠释学。......
2023-10-29
1998年至2001年,汤一介先后发表数篇论文,表述创建“中国解释学”的设想[198]。今后中国哲学发展,应该自觉、系统地研究、利用丰厚的经典注释资源,并创建“中国的解释学”。汤一介还具体探索了先秦、汉代、魏晋及佛教经典解释学的一些问题。景海峰进一步讨论了诠释学与中国哲学、儒家哲学的关系问题。景氏的中国诠释学研究,大体可以看作是对上述问题的回答。......
2023-10-29
在当下回归传统之时代风潮,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强调主体地位的中国思想文化研究学术动向之下,与时代要求格格不入的“胡、冯酒瓶”,越来越显现出要被撑破的迹象。中国哲学实现从“选出而叙述之”范式向“谢无量范式”转换,根本上是当下时代环境之要求使然,具体是由于“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之“危机推动”。......
2023-10-29
夏商二代“文献不足征”,亦无从深究。章氏深发“六经”不出于“周文”之意,可谓不刊之论。详究“六经”“周文”,实不出礼乐之学。“六经”“周文”及其注疏学史,无疑是整个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根本、命脉、核心之所在。诸子之说,亦不出“六经”“周文”之范围。......
2023-10-29
王充的风水批判思想应当说,学术界对王充的研究较为充分。但在已有的研究中,王充的风水批判思想则鲜有论及,目前尚未见专文讨论。王充的风水批判思想主要见于《论衡》中的《四讳篇》、《诘时篇》、《讥日篇》、《辨祟篇》、《难岁篇》、《诘术篇》、《解除篇》等。综合各篇内容,王充的风水批判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宅居营建中时日禁忌。......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