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无为是美的境界-老子智慧心解

无为是美的境界-老子智慧心解

【摘要】:要实现自然的美就必须无为,一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就破坏了自然。美是在一种毫无目的毫无意识中实现的。老子与孔子有一段对话,说明了无为是美的前提,甚至就是美本身——孔子有一天去见老子,老子刚洗完头正披着湿发待干,凝神定立像是个木偶人。孔子迫不及待地问:“请问先生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美的境界呢?”

要实现自然的美就必须无为,一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就破坏了自然。

应该不磨砺而志向高尚,不讲仁义而有修养,不求功名而能治国,不处江湖而心境清闲,不事养生而能高寿,自然无所不忘,可又无所不有,这样,无为至极而又众美荟萃。

美是在一种毫无目的毫无意识中实现的。天地之中的月白风清、春华秋实,或曲或直、或方或圆,并没有谁去为它苦心追求和精心修饰而成为这个样子,一切都是在无心无为中自然达到的。

老子与孔子有一段对话,说明了无为是美的前提,甚至就是美本身——

孔子有一天去见老子,老子刚洗完头正披着湿发待干,凝神定立像是个木偶人。孔子见这种情形就退出房等他,过一会儿见面说:“不知是不是我眼睛看花了,刚才先生直立不动像一根枯木,好像要超然于物外而独立自存。”

老子说:“我的精神畅游于万物的本源。”

孔子说:“这怎么讲呢?”

老子说:“明于心而不明于口,容易体验却难于言传,我只能给你说个大概。天地之中有冷有热,冷热融合变化而生出万物,天地化育万物都不留痕迹;日迁月移死生交替,其中天地无时不发生作用却又见不到它的功劳;生有所始、死有所归,循环往复却又见不到它的边际。我只知道它是万物之源罢了。”

孔子说:“在万物的源头游心是个什么情景?”

老子说:“那可以说是最美最乐的境界了。”

孔子迫不及待地问:“请问先生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美的境界呢?”

老子说:“就像山涧的清泉那样,没有目的没有意识地向山下流去,一路溅起水花一路唱着歌儿,恬淡无为而又自然;就像山中的百花那样自然开放,完全用不着人工修饰;就像天自然的湛蓝,地自然的辽阔,日月自然的光明,这哪还用得着人为的修饰呢?”

唐代大诗人李白把老子这种思想,用两句漂亮的诗句表达了出来——(www.chuimin.cn)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过分求美反而达不到美的目的,过分看重自己的美反而弄得很丑;不避丑就不一定丑,怕露丑就必然丑定了。

春秋时,阳子出差来到宋国都城商丘,在一家豪华的旅馆下榻。旅馆主人相当富有,养了两个年纪都很轻的妾,一个美得惊人,一个丑得吓人。

那位美妾苗条修长,婀娜多姿,双眸顾盼生辉,两眉弯如新月,从乌发到素足般般入画。不仅容貌可人,而且能歌善舞。这样美丽又加上如此聪慧,谁见了都忘不了她。

那位丑妾就别提了:皮肤黑而且粗,身材和双手又粗又短。阳子不明白旅馆这位阔气的老板怎么爱上了她。

可是,他住了几天后发现情况和他想象的完全相反,那位丑陋的妾受到旅馆上下的人的尊敬,旅馆老板也和她形影不离;而那位美妾则受到众人的鄙视,老板对她似乎也不怎么感兴趣。

阳子大惑不解,他向旅馆的一个服务员暗暗打听其中的缘故,那位服务员不敢说直话,怕因此被老板炒了鱿鱼,只是很含蓄地对阳子说:“你再住两天观察一下就知道其中原因,何必向人打听呢?”

阳子更觉得蹊跷,就留心观察二妾。

那美妾对美貌的自我意识太强,时时感到自己美如天仙,把所有人都看成丑八怪,那神情又冷漠又高傲,老想别人跪在她脚下仰慕她、恭维她,那份骄矜之气真叫人受不了。

而那位丑妾自知外貌丑陋,她并不回避自己生理上的缺陷,也不因此而自卑得抬不起头,她待人接物谦恭随和,和旅馆中的招待员一律平等相待,从来不因为自己与老板的关系而颐指气使。

美妾自以为压过群芳,处处以美自炫自耀,因而大家由反感她到厌恶她,慢慢看不出她美在何处了;丑妾自知其丑陋,为人则越发亲切诚恳,人们反而忽略了她的丑陋,慢慢看惯了也就不觉得她丑陋了。

人的美丑的变化就是这样,内在的平和,外在的平易,虽丑亦美;内心傲慢,外表冷漠,虽美亦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