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人们就开始寻找一种心灵寄托——拥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年轻的心”,有些女人没有变老之前,心却先老了。它使怕老的人和那些猜测它的人很快就会变老,而那些对生活有着无限向往的人却在一种年轻的心态中快乐地生活着。所以,我们应该为快乐做准备,去猜测快乐什么时候到来,这样就会把年轻的心找回来。......
2023-08-04
死与青年人不沾边,这倒不是说没有青年早亡,而是说没有青年人相信自己会死。北京一所名学府有一位二十九岁的博士生患晚期肝癌,老师和同学心情沉重地去医院看望他,医生没有告诉他真实病情,他自己在师友面前仍然雄心勃勃,说过几天出院要着手完成已上马的攻关项目,还提出了许多新的科研课题。可是第二天他就带着这些计划、雄心和憧憬告别了人世,死前一分钟他还不相信自己会死。事实上,这位博士生并不是死去,而是带着微笑的长眠,是离开实验室后的一次愉快的休息,死仍然和他无缘——尽管他已经死亡。
青年人虽然看到许多人死去,但他们觉得死是别人的事情,自己与死则毫不相干,说到死时觉得它是一种遥远的梦境,心情愉快地和它逗乐嬉戏。外面的世界热闹、喧嚣、迷人,连衣裙、牛仔裤、时装、舞会、白马王子、白雪公主……他们如饥似渴地畅饮着生命的玉液琼浆,幸福得目醉神迷,简直就是天上快乐的神仙,死怎么可能与他们连在一起呢?
年轻人整天生活在希望的梦中,尽管世事冷酷而无常,他们的心境仍像三月的艳阳;尽管皱纹会慢慢的爬上了他们的眼角,他们照样快乐地笑闹不停,全然没有把额头眼角的皱纹看成是衰老的征兆,反而把它当作成熟的象征。听到某人去世的噩耗,他们没有想到死也是自己的归宿,想到的却是“我自己不会死”,他人的死亡反而增加了他对自己生命的自信。
老年人的情况则恰好相反,他们对死亡特别敏感,头上多加一根白发心里就多了一分悲凉,“可怜白发生”一类的诗句特别容易触动他们的心灵。昔日的同学或同伴离开人世尤其易于伤感。对外在世界的感觉日渐麻木,对生活的热情也慢慢衰退。由于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他们常常生活在对过去的回忆之中。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晚年有一首《永遇乐》,词的下半部分对比了她自己青年和老年时的生活态度: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叫人笑语。
她年轻时在开封(汴京),无忧无虑,生活兴致浓,空闲时间又多,总是盼望过节过年,尤其看重正月十五的元宵节,那天戴上插着翡翠毛的帽子,手上拿着象征春天的金雪柳,飘带、围巾争着比别的女孩子漂亮,兴奋地跳到街上去闹春。到了老年面容憔悴,蓬头散发,全没有心思夜间出去戏闹了,“不如向帘儿底下,叫人笑语”。青春、欢笑是属于他人的,他人的笑语反衬出了她自己晚年的凄凉。(www.chuimin.cn)
生理上的衰老是不可避免的,没有必要为此坐立不安;心理上的衰老倒是非常可怕,关键是要在精神上永葆青春。对死亡的恐惧会加速自己的衰老,而衰老又加重了对死亡的恐惧,这样的晚年真凄惨。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年轻人怕死还情有可原,因为人生中的许多美好的东西他们无法享受,年纪轻轻就死掉那是生活欺骗了他。但对于老年人来讲,已经历了人生的各种甜酸苦辣, 自己能办到的事已经办完,此时已知道和饱尝了生命的甘苦,还怕死就未免有些不光彩,甚至近乎可鄙。
怎样才能克服老来怕死的念头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培养自己广泛的爱好和对生活的强烈兴趣,培养自己广博的同情心,同情和关心那些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的人和事,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让自己不要缩进个人的小圈子,把自己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人生像条河流,源头处河身狭小,夹在两岸之间奔腾咆哮,冲撞岩石激起水花,飞下悬崖形成瀑布,越到下游河面越宽,河水也慢慢流得平缓,最后流进大海,与海水浑然一体,河流的界限消失不见了,从而结束了它那单独存在的一段历程,把自己的生命融汇在大海之中而毫无惋惜。个人也是一样,青年时充满了激情,心高气傲,处处想显示自我的个性和才能,到了老年才意识到自己只是社会的一份子。假如人到老年能把生命看成河流就不会怕死,因为他明白个人的生命融进了人类生命的大海之中,他所关心的一切都在继续,人类的生命也生生不息。
只要我们永葆生命的青春,我们就会永远年轻,死亡就会永远与我们无缘——虽然大家终有一天会离开人世。
有关老子智慧心解的文章
于是,人们就开始寻找一种心灵寄托——拥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年轻的心”,有些女人没有变老之前,心却先老了。它使怕老的人和那些猜测它的人很快就会变老,而那些对生活有着无限向往的人却在一种年轻的心态中快乐地生活着。所以,我们应该为快乐做准备,去猜测快乐什么时候到来,这样就会把年轻的心找回来。......
2023-08-04
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夏完淳登陆后没有回家,而是到了位于嘉善的岳父家里。在舟山群岛立足的南明鲁王政权听闻了夏完淳父子反清复明、取义成仁的事迹后,派密使前来表示慰问表彰,赐谥夏允彝为文忠公,并授予夏完淳中书舍人之职。夏完淳将谢表和反清志士名册交给密使,希望密使向鲁王汇报松江抗清事宜,转达他的拳拳爱国之心。虽然夏完淳入狱时正值十六岁的青春年华,却已抱定了必死之心,但并不因此而颓然绝望,坐以待毙。......
2023-10-04
对此,史密斯并无太多担心,因为这个月的成绩让他看到了希望,他想:只要自己能够不辞辛苦去工作,没什么完成不了的。又过了一个月,史密斯仍然达到了公司的要求,可是业绩却比上个月下降了。史密斯感到了压力,在新的一个月,他更加努力,然而到了月底,他完成的业绩仅能达到规定的指标,差点就面临下岗的危险。......
2024-01-22
老师们、同学们:我现在讲话的题目是《珍视青春,珍爱生命》。正是从这个理解的基点上,我想所有的人,都青春难再,生命宝贵;都应珍视青春,珍爱生命。我认为,珍视青春,珍爱生命,似乎应从养成健康卫生的生活方式和文明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
2023-11-22
无论你是游子还是观光的游客,无论你是短暂地居住还是长期地生活,只要你来过这里——苏州,她总会留在你的心里,总会成为你 的精神家园和永远的故乡!今天,我有幸再次代表苏州,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国魅力城市”的颁奖盛典,感到无上的荣光。苏州,一个2500岁的东方水城,总能够在不经意间引起世人的注目。一个城市,活力与魅力兼具,古风与今韵共在,这是这个城市的骄傲,也是这个城市的607万人民和380万新苏州人的荣耀与福分。......
2024-01-28
教育活动永远是行动过程教育不应该是简单的要素的集合,而是过程集合。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其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属于教育实践主体,教育实践主体经由教育过程而获得收获,产生各种各样的教育影响,从而使教育世界永远充满过程教育中的行动元素。教育过程承接过去的行动,驻足现在的果实,走向未来的筹划。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实践的行动过程。......
2023-11-30
沉睡中的生命生命不但能在高温高压、冷暗、缺氧、冻结的环境中保持,而且还能突破时间这个“禁区”,在令人难以置信的长时间中保持下来。这些沉睡千年的动植物是靠什么来维持生命的呢?“生命禁区”内生命的发现,打破了人们对生命存在已有的常识,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启迪了人们的思维。而生命如此顽强,能在人们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那么地球绝不是生命诞生的唯一场所,也不只诞生于与地球环境相似的星球。......
2024-05-13
或许,这些生命已到访过地球,却在返乡之后走向了毁灭。人类及目前推测出的大约870万种地球生命,在这浩渺宇宙中,在这有限认知内,成了一棵绝无仅有的“独苗”。然而,这棵独苗是否能继续存在,前景尚不明朗。最起码,我们应当明白,人类之于万千物种,不过是沧海一粟。“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对自然怀有敬畏,牢记人性之本,明天才会更加美好。[1]一个地质学上的概念,开始于地球形成之初,结束于38亿年前。......
2023-10-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