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生死二谈,孔子智慧心解

生死二谈,孔子智慧心解

【摘要】:孔子拒绝思考死亡问题,认为先应该把生弄明白了再去思考死是怎么回事。人类最恐惧的就是死亡,于是许多聪明人或自认为聪明的人,纷纷出来想尽办法安慰我们这些活人。孔子他们更高明,站出来说生和死是两码事,二者河水不犯井水,活着的时候尝不到死的痛苦,死了又没有生命,何必为死瞎操心呢?古希腊有一个戏剧家说得好:“也许谁都知道,生就是死,死就是生。”生与死是一个铜板的两面,对死的认识影响着对生的态度。

孔子拒绝思考死亡问题,认为先应该把生弄明白了再去思考死是怎么回事。他在学生面前总是装出对死毫不在乎的样子,声称“早晨懂得了真理,晚上就可以死去”,这句话常常被人引用:“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如此见解,同调颇多。古希腊晚期有个大哲学家伊壁鸠鲁说:“死与我们活着的人毫无关系,因为当我们活着时,死亡并不存在;而当死亡来临时,我们又不存在。”当代奥地利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也认为:“死亡不是生命中的事件,我们不会活着体验死亡,”因此,只考虑生而不思索死,孔子的这种做法似乎比较明智。

但是,上面所说的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人类最恐惧的就是死亡,于是许多聪明人或自认为聪明的人,纷纷出来想尽办法安慰我们这些活人。有的告诉人说人死了,灵魂上了天堂;有的说人死了还可以投胎转世,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可是这两种说法又不能安慰人,灵魂上天堂虚无缥缈,没有谁能知道天堂是个什么样子;投胎转世就更玄了,即使真的有可能投胎转世,那也是另外一生的事情,与现在的“我”没有什么关系。孔子他们更高明,站出来说生和死是两码事,二者河水不犯井水,活着的时候尝不到死的痛苦,死了又没有生命,何必为死瞎操心呢?这看起来很有道理,其实也同样不能消除人们对死的恐惧。正确的理解是,死与人生息息相连,死亡伴随着人全部的生命过程。每一个人一生下来就把自己交给了死,对于人死与生一开始就结成了一体,死是属于生的,生也是属于死的。古希腊有一个戏剧家说得好:“也许谁都知道,生就是死,死就是生。”

生与死是一个铜板的两面,对死的认识影响着对生的态度。有的人意识到人有一死,于是就大肆地挥霍享受;有的人意识到人必有一死,于是就抓紧每一寸光阴学习和工作。孔子说:“不知道生,怎么知道死呢?”其实应该倒过来说:“不知道死,怎么知道生呢?”(www.chuimin.cn)

老子和庄子既能参透死,又热爱生,爱惜生命却不恐惧死亡。如此,生命才真正怡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