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如何对待穷与通,老子智慧心解

如何对待穷与通,老子智慧心解

【摘要】:因而,如何对待穷与通,是每一个参政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假如参政只为谋取私利,那就会把权柄看成命根,丢官和丧命往往引起连锁反应;假如把参政看成是实现抱负的机会,失败后会总结教训,失败可能使他更加坚韧刚强,以一种旷达的胸怀对待仕途的穷通。以造福社会和人民为己任,以民族的忧乐为忧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襟怀坦荡,精神必定永远昂奋。他们看重的是有没有背离道德,其悲乐不在于穷通。

道德高尚的人看轻权势和显位,“一醉累月轻王侯”,这种精神境界值得推崇,对于那些权迷心窍的人来说更应反躬自问。当然,要人们都不当官也不现实。国家像一台机器,需要政治上的驾驶员,以保证它向正确的方向行驶,而庞大的国家机器不是一个人可以操纵得了的,有的人必定安排在显要位置,有的人只能敲敲边鼓。官场也像商场一样,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幸运儿好风凭借力而平步青云,倒霉鬼终身沉沦而不迁。

问题是官场的竞争比商场还要复杂,而且这种竞争往往不是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在专制的社会尤其如此。后台、裙带、帮派和机缘等,都是影响一个人升降沉浮的重要因素。在政治黑暗的时代,大批纨绔子弟、皇亲国戚爬上高位,政治精英反而仕途蹭蹬,山顶上的矮小刺条,却遮盖了山沟里参天的松柏。就是登上高位的人,也可能因政治力量的变化而从高位上跌落下来,历史上多少仁人志士饮恨而亡?

因而,如何对待穷与通,是每一个参政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仕途一帆风顺的时候意气风发,最多只能令人羡慕;要是在陷入困境时,还能豁达豪爽,那才算是真正的风流。不少有才干的政治家,事业顺利时志强气盛,一经挫折便成了落汤鸡,要么心灰意冷,失去了早年的勃勃英气;要么精神沮丧消沉,病死于贬所或流放地;要么完全陷入绝望的深渊,刚刚被别人罢了官,很快就自己送了自己的命,这种人最狭隘。

在逆境中的表现与一个人的气质个性有关,而参政的动机也严重影响一个政治家失败后的精神状态。假如参政只为谋取私利,那就会把权柄看成命根,丢官和丧命往往引起连锁反应;假如把参政看成是实现抱负的机会,失败后会总结教训,失败可能使他更加坚韧刚强,以一种旷达的胸怀对待仕途的穷通。心胸博大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身居显位不会因害怕失去它而心神不宁,见到利禄更不会不顾性命,丧尽良心。官运亨通不得意洋洋,仕途坎坷不消沉失望。以造福社会和人民为己任,以民族的忧乐为忧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襟怀坦荡,精神必定永远昂奋。

孔子被围困在陈、蔡之间,七日七夜没有烧火煮饭,只喝些菜汤来充饥,但他还是照样在屋里弹琴放歌。颜回从外面采野菜回来,听到子路和子贡在议论自己的老师:

“孔老师两次被鲁国驱逐出境,卫国禁止他在那里居住逗留,在宋国遭到伐树的侮辱,不得志于商周,现在又被困于陈蔡;杀他的人没有罪过,凌辱他的人不受处罚,而老师还在弹琴唱歌,怎么这样不知羞耻。”(www.chuimin.cn)

“就是嘛,跟着他算是倒霉透顶,我们别想有出息了。”

颜回一声没吭,进去把听到的话告诉了孔子。孔子听了颜回的“小报告”以后推开琴感叹道:“子路子贡是有成见的小人,叫他们进来,我得教训教训他们。”

子路和子贡被传了进来,子路说:“这样子可说是穷困极了!”

孔子说:“这是哪里话!君子通达于道叫‘通’,不了解道则称‘穷’。现在我怀抱仁义之道而遭逢乱世,这怎么能叫做穷困呢?我反省内心无愧于道,面临危难不丧失德。你们知道吗?正是要等到霜降雪飘的时候,松柏才能显出它们的刚强。在陈蔡遭遇到的困厄,正是考验大家的好机会。”

孔子安详地又拿起琴唱起歌来,颜回兴奋地拿起干戈跳舞,子路和子贡惭愧地说:“我原来真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呀!”

有道德的人穷也乐、通也乐,他们把穷通当成一种自然的事情。他们看重的是有没有背离道德,其悲乐不在于穷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