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前人发现“静”的许多妙用,以一言蔽之曰“以静制动”,这其实包含了另一层意思:“以静养智。”所谓“以静养智”,就是通过恬静的心境来增进自己的智慧,智慧增进以后又不外用,又用自己的智慧来促进自己心境的恬静。同样,只有静才能涵养自己的心智,浮躁不安只能使自己变得荒疏浅陋。......
2023-10-29
“小鲜”即小鱼。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第六十章)治理大国就要像烹煎小鱼一样,这是为什么呢?治大国与烹小鱼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工匠屡次变换自己的职业,他的技艺必然不能提高,劳动者屡次变动劳动处所,他以前的劳动必然前功尽弃。一个人一天浪费半天,十天就浪费五个人的工作;一万人每天浪费半天,十天就浪费五万人的工作。不断变换工作的人越多损失越大。只要国家的法令变更了,利害情况也跟着改变;利害情况改变了,民众从事的事情也跟着变化;从事的事情有了变化,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也要变动。从一般情况看,领导大众而又不断扰动他们,就必然不能成功;收藏贵重的器物而不断搬迁地方,则必然多有损伤;烹小鱼而不断翻动,翻得越勤碎得越厉害;治大国而朝令夕改,那老百姓就不堪其苦。对于大国来说,领导人应该清静无为,保持政策和法令的连续性,一切政事和民事顺其自然,让人民安静无扰,扰民就会使国家动荡,虐政更会使国家遭殃。
但是,清静无为又怎么能把国家治理好呢?崔瞿曾就此请教老子:“不治理天下,怎么能使人人向善呢?”
纠纷,接下来只有用武力来制裁,用典章制度来约束,用刑罚来惩处。老子回答说:(www.chuimin.cn)
小心别扰乱人心就是了。人心这个东西受到压抑就消沉,受到一点激励就高扬。心志的消沉和高扬之间,好像时而让人上天堂时而让人下地狱。心志可以柔化,可以刚强。一个人饱受挫折时,要么急躁得像烈火,要么忧恐悲伤得像寒冰。人心安稳时深沉而宁静,跃动时浮躁而飞扬,最桀骜不驯。最难对付的就是人心!从前黄帝就用什么“仁义”去扰乱人心,害得尧、舜东跑西赶,大腿上不长肉,小腿上不生毛,为了供养天下的生灵,尧想出各种花招来满足天下人的欲望,愁劳心思去施行仁义,苦费心思去规定法度,然而还不能讨好人心。尧又把他的大臣一个个流放,重新换一批人来治国,照样没法把国家治好。盗贼遍天下,奸臣满朝廷,社会上儒墨各派争论得相持不下,人们相互猜忌,愚智相互嘲笑,好人与坏人相互指责,天下的风气一天比一天坏。这全是妄为搅乱了人们的心性,天下都崇尚权谋,百姓必然发生纠纷,接下来只有用武力来制裁,用典章制度来约束,用刑罚来惩处。治理大国清净无扰,这就像去井中打水,千万别把整口井水都搅动,搅得越厉害残渣败叶越多,水就越混浊。只有不动荡井水才清洁,只有不动荡社会才太平。
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安宁宽松的气氛中人民才有心思从事建设。我们这几代人念一念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每个人都会别有会心,默然首肯。
据1988年5月8日《光明日报》的一篇报道载,“治大国,若烹小鲜”,已被载入1987年美国政府的国情咨文中。看来老子的这一治国之道,已逐渐为全世界的政治家所接受和运用。它不仅适用于古代,也适用于现代化的今天;它不仅适用于东方的文明古国,也适用于太平洋彼岸的国家。
有关老子智慧心解的文章
我们的前人发现“静”的许多妙用,以一言蔽之曰“以静制动”,这其实包含了另一层意思:“以静养智。”所谓“以静养智”,就是通过恬静的心境来增进自己的智慧,智慧增进以后又不外用,又用自己的智慧来促进自己心境的恬静。同样,只有静才能涵养自己的心智,浮躁不安只能使自己变得荒疏浅陋。......
2023-10-29
“功成身退,自然之道”,这是一种非常积极高尚的人生观,他认为每个人的责任就是献身社会,在政坛、在战场实现个人的价值,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等自己的使命完成以后,马上就应该隐退,空出舞台让后来人演出更辉煌的历史剧。凡夫俗子如果没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没有济世救民的宏大抱负,那就既谈不上出仕也谈不上隐退,不过随波逐流,随生随灭。《后汉书》说严子陵“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
2023-10-29
说起中国的养生之道来,源头又得追溯到老子那儿。这一段话是我国养生的“圣经”,为了便于理解老子养生的奥秘,还是把原文引出来: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人的生命依赖它才能存在,所以应爱护保养它。道家的养生之道主张形、神并举,但更重视养神。“营魄抱一”、“专气致柔”和“涤除玄鉴”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使心安神静,以静养生。......
2023-10-29
商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老子,说:“你明白这是什么道理吗?”都是表明柔弱胜刚强。一个人老实厚道、柔弱退让,绝不是无能懦弱的标志,而是聪明持久的象征。......
2023-10-29
“大巧若拙”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大智若愚”,已经成了一种民族的智慧,它和“无为而无不为”一样,是老子独特的反向思维的典型例子。这种不用机巧的巧妙,不用智慧的智慧,使老子成为中国大智若愚的典型。老子是一位崇尚自然诅咒智巧的先驱,而《老子》却是一座装满了智慧机巧的宝库。......
2023-10-29
君位该是天下最高的权势之位了,而子州支父不愿意以显位妨害自己的生命,何况其他的事情呢?子州支伯和子州支父一样,不愿意以生命来交换君位,这是有道的人不同凡响的地方。尧又想把君位让给他的朋友石户,石户是个庄稼汉。尧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石户马上就拒绝了:“治理天下太辛苦,君王是些劳劳碌碌的可怜虫!”石户认为尧的德行还差一大截,于是他扛着行李,妻子顶着用具,牵着子女隐居海岛,终身再没有回过大陆。......
2023-10-29
晋国对“欲取先与”这一手好像特别在行,在政治和军事中屡次运用后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老子一贯另具慧眼,重视阴、柔,认为柔能克刚,阴能制阳,弱能胜强。不少军事家以老子这一思想为指导,成功地运用老子以弱胜强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许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于是物极必反,避短扬长;则弱亦强,弱可胜强。......
2023-10-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