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自然的美就必须无为,一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就破坏了自然。美是在一种毫无目的毫无意识中实现的。老子与孔子有一段对话,说明了无为是美的前提,甚至就是美本身——孔子有一天去见老子,老子刚洗完头正披着湿发待干,凝神定立像是个木偶人。孔子迫不及待地问:“请问先生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美的境界呢?”......
2023-10-29
既然“无为不等于不为”,不是叫人们无所事事,那么,“无为”与“有为”有什么区别呢?《老子》第六十四章结尾说,“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辅助万物的自然发展,但不敢“为”。这真把人越弄越糊涂了,“辅助万物”不正是在“为”吗?怎么又说不敢“为”呢?一边说正在辅助万物,一边又说不敢“为”,这才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哩,“辅助”不就是“为”吗?
老子的“为”是有特定含义的,它专指那些在自然发展规律之外另搞一套,用主观意图来扰乱自然趋势的行为。所谓“无为”并不是说受到外物刺激也没有反应,受到攻击也不躲避和反击,面临困难而不想办法克服。比如逼着马去犁田,强迫牛去打仗,命令公鸡下蛋,这就是“有为”。至于水中行舟,陆上骑马,因高为山,因原为地,这属于老子所说的是“辅助万物的自然发展”,属于因自然或顺从自然的范围,不能把它们称为“有为”。
“无为”与“有为”的分界线就看是否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遵循、顺应自然规律就是“无为”,把个人的主观意志强加于自然的就是“有为”。(www.chuimin.cn)
老子肯定了自然的发展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他把这种规律称为“常”,也就是万变之中不变的规则。《老子》第十六章中说:“不知常,妄作,凶。”不认识自然发展的规律,背离规律轻举妄动,胡作非为,一定要闹出大乱子(“凶”)的。今天我们往往凭长官意志办事;乱伐森林造成水土大量流失;强把牧场改为农田造成沙漠面积的急剧扩大;把湖泊填成农田又带来生态失调。我们对大自然恣意妄为,大自然对我们也就不客气;我们不顺应它的规律,它就让我们尝一尝苦头:风沙、干旱、水灾、酸雨、沙尘暴……大自然的报复接踵而来。
有关老子智慧心解的文章
要实现自然的美就必须无为,一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就破坏了自然。美是在一种毫无目的毫无意识中实现的。老子与孔子有一段对话,说明了无为是美的前提,甚至就是美本身——孔子有一天去见老子,老子刚洗完头正披着湿发待干,凝神定立像是个木偶人。孔子迫不及待地问:“请问先生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美的境界呢?”......
2023-10-29
我们的前人发现“静”的许多妙用,以一言蔽之曰“以静制动”,这其实包含了另一层意思:“以静养智。”所谓“以静养智”,就是通过恬静的心境来增进自己的智慧,智慧增进以后又不外用,又用自己的智慧来促进自己心境的恬静。同样,只有静才能涵养自己的心智,浮躁不安只能使自己变得荒疏浅陋。......
2023-10-29
消除罪恶的唯一办法是停止人们的胡作非为,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以“无为”代替“有为”,事事纯任自然,不要进行人为的干预,重新恢复那种自然的和谐统一状态。通过“无为”来实现“无不为”,用取消人的主观努力的办法来实现人的主观目的,这听起来荒唐极了!以“无为”的领导方式,来达到“天下太平”的目的。......
2023-10-29
晋国对“欲取先与”这一手好像特别在行,在政治和军事中屡次运用后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老子一贯另具慧眼,重视阴、柔,认为柔能克刚,阴能制阳,弱能胜强。不少军事家以老子这一思想为指导,成功地运用老子以弱胜强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许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于是物极必反,避短扬长;则弱亦强,弱可胜强。......
2023-10-29
商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老子,说:“你明白这是什么道理吗?”都是表明柔弱胜刚强。一个人老实厚道、柔弱退让,绝不是无能懦弱的标志,而是聪明持久的象征。......
2023-10-29
“大巧若拙”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大智若愚”,已经成了一种民族的智慧,它和“无为而无不为”一样,是老子独特的反向思维的典型例子。这种不用机巧的巧妙,不用智慧的智慧,使老子成为中国大智若愚的典型。老子是一位崇尚自然诅咒智巧的先驱,而《老子》却是一座装满了智慧机巧的宝库。......
2023-10-29
因而,如何对待穷与通,是每一个参政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假如参政只为谋取私利,那就会把权柄看成命根,丢官和丧命往往引起连锁反应;假如把参政看成是实现抱负的机会,失败后会总结教训,失败可能使他更加坚韧刚强,以一种旷达的胸怀对待仕途的穷通。以造福社会和人民为己任,以民族的忧乐为忧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襟怀坦荡,精神必定永远昂奋。他们看重的是有没有背离道德,其悲乐不在于穷通。......
2023-10-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