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阮籍送嫂,老子智慧心解

阮籍送嫂,老子智慧心解

【摘要】:说到真人,我们可以讲讲晋代的大名士阮籍。这一切,阮籍看在眼里,特别厌恶。阮籍的母亲去世后,有一次他在晋文王的宴席上纵酒吃肉,司隶校尉何曾也在座。阮籍在一旁饮酒吃肉,神色镇定自若。其实阮籍才真是个孝子。这种礼节实在没有什么道理,阮籍才不管这一套哩。每次嫂子回娘家,阮籍总要帮她提包袱送很远。

说到真人,我们可以讲讲晋代的大名士阮籍

人们创造的许多制度、礼仪、行为规范、本来是为人类自身服务的,后来人反而成了这些制度、礼仪、规范的奴隶,成了自己创造物的牺牲品。为了尊重父母而提倡孝道,目的是鼓励人们孝敬长辈,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后来孝子不仅在社会上受人尊敬,到汉代还可以经由荐举出来做官,因此许多人都希望被举为“孝廉”。于是,一时不知出了多少假孝子。有的在父母生前,忤逆不孝,父母的衣食都成了大问题,父母死后倒讲起孝道来了:有的几年蓬头垢面;有的把自己的床搬到父母坟头,怕父母死后寂寞孤单;有的守孝期间在人前酒肉不沾,暗中则酒肉不断,如此等,真是丑态百出。文化的进步使人变得文明,同时也让人变得虚伪。

这一切,阮籍看在眼里,特别厌恶。他主张做人应该诚实自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要“返璞归真”。(www.chuimin.cn)

阮籍的母亲去世后,有一次他在晋文王的宴席上纵酒吃肉,司隶校尉何曾也在座。这姓何的带兵太文弱,写文章又太粗鲁,讲仁孝是他唯一的本钱,因而自然要把孝道看成他的命根子,现在阮籍公然蔑视孝道,这不是间接瞧不起他吗?他当面对晋文王说:“明公正以孝治理天下,这个阮籍正守母丧,敢公然在你面前饮酒食肉,应该把他流放到荒野的地区,以整顿世风。”司马昭正准备篡魏自立,想利用阮籍的大名来拉拢文人,他把何曾这个伪君子呛得一鼻子灰:“阮籍自死了母亲后,面容这样憔悴,你不同情也罢,还忍心落井下石?你自己有病而吃酒吃肉,不也是于礼不合吗?”阮籍在一旁饮酒吃肉,神色镇定自若。其实阮籍才真是个孝子。他母亲刚死时悲伤得昏了几次,只是不愿意像何曾这般人那样,假装不吃肉不饮酒,利用死去的父母向上爬。

古代的礼节叔嫂之间不能太亲近,《曲礼》说:“嫂叔不通问。”“问”就是相互问候、致意。这种礼节实在没有什么道理,阮籍才不管这一套哩。他真实地表露自己的情感。他很尊敬他的嫂子,同时对她也很亲热。每次嫂子回娘家,阮籍总要帮她提包袱送很远。那些礼义之士讥笑他说:“你嫂子回娘家,你送得这么亲热干什么?”阮籍回答说:“让那些虚假的礼节见鬼去吧!这些东西不是为我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