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道”的根本特性,也是老子所提倡的一种生活态度,是他所推崇的一种最高的人生境界。其实,“自然”就是自然而然,它是指一种没有人为的天然状态。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不仅大自然遭到了人为的破坏,人类自身天然的纯真也被做作所代替,袒露真情被认为粗野,暴露真思想被认为幼稚,敷衍成了人们交往的主要手段,说谎甚至成了修养的标志。......
2023-10-29
以自然的人生态度处世,就不难达到道家所推崇的最高人生境界——这种人不欺侮弱者、不欺侮少数、不自恃成功、不筹划事情。如果这样,错过了时机不后悔,抓住了机会也不得意,一切都听从自然的安排。因而,登高不发抖,下水不怕湿,入火不觉热。只有精神达到与自然之道相合的人才能这样。
这样的人睡觉时不做梦,醒来以后不发愁,饮食不讲求精美,呼吸时深沉均匀。以自然之道处世的人呼吸直通脚跟,而普通的人呼吸只用口鼻。凡是对世俗的欲望太高的人,自然的本能就退化了。
遵循自然之道的人不以生为喜,也不以死为恶,出生时不知道欢天喜地,要死时也不知道恐惧痛苦,无拘无束地来,潇洒从容地去,把人生最重大的生与死也看成自然的事情。他完全忘记了自己的来源,也不去追求自己的归宿。任何事情来了就欣然接受,把死亡也看成不过是重新回到自然中去。不用心智去损害自然之道,不用人为的努力去改变天然——老庄把这种人叫做真人。
真人的内心无忧无虑,他的样子安详平静,额头宽大恢弘。严厉起来就像秋天一样肃杀,温和起来又像春天的来临,喜和怒就像春夏秋冬四时运转一样自然,顺应万物的变化,随遇而安,没有人知道他的胸襟多么宽广。(www.chuimin.cn)
真人的形象魁梧挺拔,与大家都合得来却不结党营私,个性坚定沉着却不固执,志向远大却不浮夸,神情欢畅却不轻率,一举一动都合乎自然之道。
真人的内心充实而又面色可亲,为人宽厚而使人乐于归附,精神像宇宙一样高远,潇洒超脱不拘礼俗,沉默不语时好像失去了知觉,说话时又毫不用心机。
有关老子智慧心解的文章
“自然”是“道”的根本特性,也是老子所提倡的一种生活态度,是他所推崇的一种最高的人生境界。其实,“自然”就是自然而然,它是指一种没有人为的天然状态。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不仅大自然遭到了人为的破坏,人类自身天然的纯真也被做作所代替,袒露真情被认为粗野,暴露真思想被认为幼稚,敷衍成了人们交往的主要手段,说谎甚至成了修养的标志。......
2023-10-29
我们的前人发现“静”的许多妙用,以一言蔽之曰“以静制动”,这其实包含了另一层意思:“以静养智。”所谓“以静养智”,就是通过恬静的心境来增进自己的智慧,智慧增进以后又不外用,又用自己的智慧来促进自己心境的恬静。同样,只有静才能涵养自己的心智,浮躁不安只能使自己变得荒疏浅陋。......
2023-10-29
要实现自然的美就必须无为,一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就破坏了自然。美是在一种毫无目的毫无意识中实现的。老子与孔子有一段对话,说明了无为是美的前提,甚至就是美本身——孔子有一天去见老子,老子刚洗完头正披着湿发待干,凝神定立像是个木偶人。孔子迫不及待地问:“请问先生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美的境界呢?”......
2023-10-29
什么样的状态才能称为自然呢?自然就是自然而然,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天然,指万事万物没有人为因素的那种状态,也就是说自然与人为造作相对。河神和我们一样分不清什么是自然,什么是人为,一天他跑去问北海神:“请问什么是自然?什么是人为?”真性情存在于内心,神采便洋溢在脸上,这就是自然。将自然的天性用于人事,侍奉父母则孝敬,对自己的祖国便忠诚。......
2023-10-29
“功成身退,自然之道”,这是一种非常积极高尚的人生观,他认为每个人的责任就是献身社会,在政坛、在战场实现个人的价值,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等自己的使命完成以后,马上就应该隐退,空出舞台让后来人演出更辉煌的历史剧。凡夫俗子如果没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没有济世救民的宏大抱负,那就既谈不上出仕也谈不上隐退,不过随波逐流,随生随灭。《后汉书》说严子陵“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
2023-10-29
说起中国的养生之道来,源头又得追溯到老子那儿。这一段话是我国养生的“圣经”,为了便于理解老子养生的奥秘,还是把原文引出来: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人的生命依赖它才能存在,所以应爱护保养它。道家的养生之道主张形、神并举,但更重视养神。“营魄抱一”、“专气致柔”和“涤除玄鉴”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使心安神静,以静养生。......
2023-10-29
商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老子,说:“你明白这是什么道理吗?”都是表明柔弱胜刚强。一个人老实厚道、柔弱退让,绝不是无能懦弱的标志,而是聪明持久的象征。......
2023-10-29
也许老子觉得只说“道”是生命的根基太笼统太抽象,所以他又把“道”比成雌性的生殖器。老子通过人类的生育来说明天地万物的生成。把道形容为“母”或生殖器,不过是为了形象地说明“道”是万物的根基,不要因此而产生误解,以为老子的“道”像“母”和“牝”那样可触可感。......
2023-10-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