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前人发现“静”的许多妙用,以一言蔽之曰“以静制动”,这其实包含了另一层意思:“以静养智。”所谓“以静养智”,就是通过恬静的心境来增进自己的智慧,智慧增进以后又不外用,又用自己的智慧来促进自己心境的恬静。同样,只有静才能涵养自己的心智,浮躁不安只能使自己变得荒疏浅陋。......
2023-10-29
老子认为:“天下一切生命都有自己的源头,这个源头就是一切生命的根基。一旦掌握了万事万物的根基——母,就能认识世间的万事万物——子。即使已经认识了万事万物,已经把握了一切生命,还必须坚守着生命的根基——道。”(《老子》第五十二章译文)
无疑有人马上就要问:“那么‘道’是什么呢?”按老子的思想,这种提问的方式本身就不对,“道”不是个什么东西,也不可用语言来说明。
有一天泰清跑去问无穷说:“你知道‘道’是什么吗?”
无穷说:“不知道。”
泰清又去问无为:“你知道‘道’是什么吗?”
无为说:“知道。”
泰清十分高兴,到底有人知道“道”是什么东西了,他迫不及待地问道:“你所知道的‘道’,能用语言来具体说明一下吗?”
无为说:“能。我所知道的‘道’,贵可以为帝王将相,贱可以为仆役奴隶,可以聚合为生,可以分散为死。”
泰清把他听到的东西告诉无始说:“无穷老兄说他对道一无所知,无为老弟却把道说得活灵活现,这究竟谁对谁不对呢?”(www.chuimin.cn)
无始说:“说自己不知道‘道’的是深邃之士,称自己知道‘道’的是浮浅之徒,前者属于内行,后者则冒充内行。”
听无始这么一说,泰清仰起头来感叹道:“不知便是知,知反而为不知,以前我怎么知道不知就是知呢?”
无始说:“道不可听,听得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见,见得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言说,能用语言说出来的就不是道。一有人问‘道’便出口回答的人其实不懂‘道’,问道的人也不可能听见道。道不可问,也不可答。本来不可问的却要强去问,这是空洞无聊的问;本来不可问的却强来回答,这种答也必定空洞无聊。以空洞的答去回应空洞的问,对外便不能观察宇宙,对内便不能知道和体验自身的本原。”
无始这一番话把泰清越说越糊涂,他摇着头一声不响地走掉了。
“道”既不可寻问又不能言说,那叫人怎么把握它呢?老子多次描述过它,我们还是先听听老子是怎么说的:
“有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听不见它的声音,看不见它的形状,它独立生长而永不衰竭,循环运行而生生不息,可以为天地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把它称为‘道’,再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叫‘大”。它广大无边而川流不息,川流不息而伸展辽远,伸展辽远而返回本原。”(《老子》第二十五章译文)
“道是那样空旷开阔啊,像深山的幽谷;是那样浑朴纯厚啊,像混浊的水一样;是那样沉静恬淡啊,像深湛的大海;是那样飘然无踪啊,好像没有止境。”(《老子》第十五章译文)
他把“道”描述得玄而又玄,叫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有关老子智慧心解的文章
我们的前人发现“静”的许多妙用,以一言蔽之曰“以静制动”,这其实包含了另一层意思:“以静养智。”所谓“以静养智”,就是通过恬静的心境来增进自己的智慧,智慧增进以后又不外用,又用自己的智慧来促进自己心境的恬静。同样,只有静才能涵养自己的心智,浮躁不安只能使自己变得荒疏浅陋。......
2023-10-29
也许老子觉得只说“道”是生命的根基太笼统太抽象,所以他又把“道”比成雌性的生殖器。老子通过人类的生育来说明天地万物的生成。把道形容为“母”或生殖器,不过是为了形象地说明“道”是万物的根基,不要因此而产生误解,以为老子的“道”像“母”和“牝”那样可触可感。......
2023-10-29
晋国对“欲取先与”这一手好像特别在行,在政治和军事中屡次运用后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老子一贯另具慧眼,重视阴、柔,认为柔能克刚,阴能制阳,弱能胜强。不少军事家以老子这一思想为指导,成功地运用老子以弱胜强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许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于是物极必反,避短扬长;则弱亦强,弱可胜强。......
2023-10-29
老子有时把“道”说成“无”,同时又把“道”称为“有”,说“无”是天地之始,“有”为万物之母,那么,“道”究竟是“无”还是“有”呢?因而,老子有时说它是“无”,这是就“道”没有特点、性质和形状而言的;有时说它是“有”,这是就“道”产生万物而言的。说“道”是“无”,可以;说“道”是“有”,也可以。“道”是指没有渗入一丝一毫人为的自然状态。......
2023-10-29
既然“无为不等于不为”,不是叫人们无所事事,那么,“无为”与“有为”有什么区别呢?所谓“无为”并不是说受到外物刺激也没有反应,受到攻击也不躲避和反击,面临困难而不想办法克服。“无为”与“有为”的分界线就看是否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遵循、顺应自然规律就是“无为”,把个人的主观意志强加于自然的就是“有为”。......
2023-10-29
商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老子,说:“你明白这是什么道理吗?”都是表明柔弱胜刚强。一个人老实厚道、柔弱退让,绝不是无能懦弱的标志,而是聪明持久的象征。......
2023-10-29
“大巧若拙”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大智若愚”,已经成了一种民族的智慧,它和“无为而无不为”一样,是老子独特的反向思维的典型例子。这种不用机巧的巧妙,不用智慧的智慧,使老子成为中国大智若愚的典型。老子是一位崇尚自然诅咒智巧的先驱,而《老子》却是一座装满了智慧机巧的宝库。......
2023-10-29
因而,如何对待穷与通,是每一个参政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假如参政只为谋取私利,那就会把权柄看成命根,丢官和丧命往往引起连锁反应;假如把参政看成是实现抱负的机会,失败后会总结教训,失败可能使他更加坚韧刚强,以一种旷达的胸怀对待仕途的穷通。以造福社会和人民为己任,以民族的忧乐为忧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襟怀坦荡,精神必定永远昂奋。他们看重的是有没有背离道德,其悲乐不在于穷通。......
2023-10-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