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然的人生态度处世,就不难达到道家所推崇的最高人生境界——这种人不欺侮弱者、不欺侮少数、不自恃成功、不筹划事情。以自然之道处世的人呼吸直通脚跟,而普通的人呼吸只用口鼻。凡是对世俗的欲望太高的人,自然的本能就退化了。遵循自然之道的人不以生为喜,也不以死为恶,出生时不知道欢天喜地,要死时也不知道恐惧痛苦,无拘无束地来,潇洒从容地去,把人生最重大的生与死也看成自然的事情。......
2023-10-29
老子虽然把道描绘得恍兮惚兮,但它并不是不可捉摸。道既然创造了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当然就会呈现出道的本性。什么是道的本性呢?《老子》第二十五章回答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纯任自然。”
“自然”是“道”的根本特性,也是老子所提倡的一种生活态度,是他所推崇的一种最高的人生境界。
那么,什么是“自然”呢?老子的“自然”本来很容易理解,后来经过许多真格的和冒牌的哲学家多次解释,到现在被搅得越来越难懂了。其实,“自然”就是自然而然,它是指一种没有人为的天然状态。
比如说,牛马生下来就有四只脚,它在露天吃野草饮泉水,在森林原野自由自在地奔跑游荡,这就是自然;而人类用辔头套在马头上,用缰绳穿过牛鼻孔,又在马脚底钉上铁蹄,用马厩或牛栏把它们关起来,这就是人为,就是违反自然。
落实到人类自身,“自然”就是指人的天然本性,也即人的真性情、真思想,这种意义上的“自然”又与虚伪做作相对。在老庄那儿“真”与“自然”是同一个意思——“真”的也就是“自然”的,“自然”的也同样是“真”的。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不仅大自然遭到了人为的破坏,人类自身天然的纯真也被做作所代替,袒露真情被认为粗野,暴露真思想被认为幼稚,敷衍成了人们交往的主要手段,说谎甚至成了修养的标志。鲁迅有一篇散文《立论》,非常生动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虚伪:
一家人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www.chuimin.cn)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说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
远离了自然的本性,抛弃了赤子的天真,大家还欣欣然自以为聪明,似乎人们还没有认识到这是自己在给自己制造灾难和不幸。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真诚,相互的理解和同情就成了空话;如果人们彼此说谎和暗算,整个社会就成了一个大陷阱,他人也就成了自己的地狱。
“逢人不可露真情,话到嘴边留三分”,“到什么地方唱什么样的歌,见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圆滑世故,八面玲珑,连在自己的妻子或丈夫面前也要随机应变,这样活着不是太累了吗?人间还有什么温暖和真情呢?
儿童般的自然纯真状态,常常被认为是一种十分美好的黄金时代,但人类和个人都不可能永远是儿童。人类必然要不断走向成熟,个人同样要从儿童步入中年和老年。成熟和世故难道是一对难分难舍的同胞兄弟?见惯了社会的险诈,经历了人生的坎坷,难道必然就要变得伪善狡猾?难道自然就只能属于儿童,而做作虚伪必然是成人的宿命?
——未必!
老子阅尽了人世的沧桑,饱尝过人生的得失,明白人世难逢开口笑,也知道社会的黑暗丑恶,但他在看惯了这一切的同时也就看穿了这一切,反而觉得人们的尔虞我诈虚伪做作既可怜又可笑,因而自己又返回到了自然纯真。悲伤时就抱头痛哭,高兴了就放声大笑,他从儿童那种无知的天真自然走向了超然物外的自然天真,比起前者来,老子的这种自然应该说是一种更高更可贵的境界。
可见,世故和虚伪不见得是人类的必然归宿,人类无疑会返璞归真。
怎样才能“回到自然”呢?老子开的药方是:要自然就必须无为,不以主观的欲望来破坏天然,不用矫揉造作代替自己的天性,只有无为才有自然,同时无为的本身也就是自然,因而人们把它们合称为“自然无为”。
有关老子智慧心解的文章
以自然的人生态度处世,就不难达到道家所推崇的最高人生境界——这种人不欺侮弱者、不欺侮少数、不自恃成功、不筹划事情。以自然之道处世的人呼吸直通脚跟,而普通的人呼吸只用口鼻。凡是对世俗的欲望太高的人,自然的本能就退化了。遵循自然之道的人不以生为喜,也不以死为恶,出生时不知道欢天喜地,要死时也不知道恐惧痛苦,无拘无束地来,潇洒从容地去,把人生最重大的生与死也看成自然的事情。......
2023-10-29
要实现自然的美就必须无为,一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就破坏了自然。美是在一种毫无目的毫无意识中实现的。老子与孔子有一段对话,说明了无为是美的前提,甚至就是美本身——孔子有一天去见老子,老子刚洗完头正披着湿发待干,凝神定立像是个木偶人。孔子迫不及待地问:“请问先生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美的境界呢?”......
2023-10-29
什么样的状态才能称为自然呢?自然就是自然而然,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天然,指万事万物没有人为因素的那种状态,也就是说自然与人为造作相对。河神和我们一样分不清什么是自然,什么是人为,一天他跑去问北海神:“请问什么是自然?什么是人为?”真性情存在于内心,神采便洋溢在脸上,这就是自然。将自然的天性用于人事,侍奉父母则孝敬,对自己的祖国便忠诚。......
2023-10-29
老子崇尚一种自然的人生态度,同样也主张以一种自然的平常心来对待生死,认为一个人应该不贪生不恶死。出生了不欢天喜地,要死了也不呼天抢地。人有出生的一天就必定有死去的那一天,就像有白天就必定有黑夜一样,这是自然规律,是每个人都逃避不掉的。对于老少生死要听其自然,这样才能有一个潇洒自在的人生。秦始皇亲自带人到海边射死了一条大鲸,但还是没有采到什么不死药,没过多少年他自己也一命呜呼了。......
2023-10-29
我们的前人发现“静”的许多妙用,以一言蔽之曰“以静制动”,这其实包含了另一层意思:“以静养智。”所谓“以静养智”,就是通过恬静的心境来增进自己的智慧,智慧增进以后又不外用,又用自己的智慧来促进自己心境的恬静。同样,只有静才能涵养自己的心智,浮躁不安只能使自己变得荒疏浅陋。......
2023-10-29
“功成身退,自然之道”,这是一种非常积极高尚的人生观,他认为每个人的责任就是献身社会,在政坛、在战场实现个人的价值,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等自己的使命完成以后,马上就应该隐退,空出舞台让后来人演出更辉煌的历史剧。凡夫俗子如果没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没有济世救民的宏大抱负,那就既谈不上出仕也谈不上隐退,不过随波逐流,随生随灭。《后汉书》说严子陵“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
2023-10-29
商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老子,说:“你明白这是什么道理吗?”都是表明柔弱胜刚强。一个人老实厚道、柔弱退让,绝不是无能懦弱的标志,而是聪明持久的象征。......
2023-10-29
功成身退是老子的一种政治智慧,也是一种明智的人生选择。当刘邦与项羽在荣阳相持不下时,他率军抄袭项羽的后路,为刘邦占据了黄河的下游。战国时范蠡比韩信高明,他选择了一条不同于韩信的人生道路,因而他的结局也不像韩信那么惨。当越王大赏功臣之际,范蠡却飘然隐去。试想一下,如果范蠡像韩信那样,大模大样地居功自傲,越王还会有好果子给他吃吗?......
2023-10-29
相关推荐